電能作為清潔的二次能源,因無法大量存儲,須即發即用。被稱為大型“充電寶”的儲能電站并網運行,不僅改變了傳統電網的運行形態,也改變了長久以來電網規劃、設計、運維和調度模式。在鎮江,就分布著這樣大大小小的“充電寶”,其中,8座電網側儲能電站構成電網儲能電站群,18個用戶側儲能項目為企業進一步提高了用電質量、節省了用電成本。
時針撥回至2018年,為緩解鎮江東部地區夏季高峰期間用電壓力,結合儲能電站建設周期短、布點靈活的優勢,鎮江東部地區投運儲能電站應運而生,發揮削峰填谷作用,滿足高峰電網調峰需要,保證鎮江東部地區電力供應。
目前,鎮江儲能電站由電網儲能電站和用戶儲能電站組成。其中,電網側儲能直接并入公用電網,2018年前夏季用電高峰前投運8座,總功率、總容量分別為101兆瓦時、202兆瓦時,在不新建發電廠的情況下,可為當地每天多提供近40萬千瓦時的電力供應,滿足17萬居民生活用電;2019年夏季用電高峰期前,18個用戶側儲能項目投運,總功率、總容量分別為64.5兆瓦時、513.5兆瓦時。
鎮江供電公司相關人員介紹,鎮江電網儲能電站由大港、北山、五峰山、丹陽、建山、新壩、三躍、長旺等8座儲能子站組成,可實現調峰、調頻、調壓、緊急控制、新能源跟蹤等多種功能。同時成功升級為“源網荷儲”系統,將電源、電網、用戶及儲能有機結合,相互配合,實現了最大280萬千瓦毫秒級的負荷響應能力。此外,每年可減少火電廠因調頻調峰造成的燃煤消耗5300噸,可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400噸。“作為當時國內首個百兆瓦電網側儲能電站集群,同時也是世界容量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集群,鎮江電網側儲能電站意義重大,對我國電網側儲能發展及新一代電力系統發展都有較大影響。 ”
去年12月底,記者從鎮江供電公司供電調度指揮中心了解到,儲能電站采用“兩充兩放”的模式參與到電網運行中,即每天充電兩次。同時分別在一天的兩個用電高峰中將電能全部釋放。以五峰山儲能電站為例,該電站的日放電量、日充電量分別為20865.9千瓦時、43333.1千瓦時,總放電量為43804.75兆瓦時。“儲能電站就像一個大型充電寶,在電力充裕時充電,在電力出現缺口時放電,保障地區電力供應。但儲能電站相比大型蓄電池,其功能、標準、技術都復雜得多,需投入大量研究力量。”
安裝在用戶側的儲能項目也在同步推進,目前共建成18座,進一步擴大了電網支撐保障能力,也為企業節約了用電成本。江蘇淘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峰谷電價政策,晚間谷時段充電8小時,在上午和夜間兩個峰時段放電供企業使用,這套系統一年為企業節省了近13萬元用電成本。
去年,國內首個客戶側儲能自動需求響應項目在我市建成。丹陽5家企業的儲能電站納入儲能需求響應資源管理系統,在不影響企業生產的前提下,自動調整儲能電站功率,實時參與需求響應。客戶側儲能電站參與削峰和填谷需求響應的最高容量可達2.75兆瓦時,同時節約了發輸電系統建設投資成本折合約2970萬元,并有效促進了新能源消納。企業每年參與1次需求響應,還可獲得2至8萬元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鎮江供電公司積極研究拓展儲能電站應用場景,充分發揮儲能綜合效益,并且根據儲能運行模式及關鍵運行指標,研發投運了電網側儲能運行分析系統,對儲能電站進行有效“體檢”,實現儲能運行狀態指標“全透視”,其管理經驗《電網側儲能調控運行精益化管理》,成功入選2020年國網公司調度系統地、縣(配)調典型經驗。
原標題:低谷充電、高峰時段放電……26個“充電寶”的綠色能源之旅
時針撥回至2018年,為緩解鎮江東部地區夏季高峰期間用電壓力,結合儲能電站建設周期短、布點靈活的優勢,鎮江東部地區投運儲能電站應運而生,發揮削峰填谷作用,滿足高峰電網調峰需要,保證鎮江東部地區電力供應。
目前,鎮江儲能電站由電網儲能電站和用戶儲能電站組成。其中,電網側儲能直接并入公用電網,2018年前夏季用電高峰前投運8座,總功率、總容量分別為101兆瓦時、202兆瓦時,在不新建發電廠的情況下,可為當地每天多提供近40萬千瓦時的電力供應,滿足17萬居民生活用電;2019年夏季用電高峰期前,18個用戶側儲能項目投運,總功率、總容量分別為64.5兆瓦時、513.5兆瓦時。
鎮江供電公司相關人員介紹,鎮江電網儲能電站由大港、北山、五峰山、丹陽、建山、新壩、三躍、長旺等8座儲能子站組成,可實現調峰、調頻、調壓、緊急控制、新能源跟蹤等多種功能。同時成功升級為“源網荷儲”系統,將電源、電網、用戶及儲能有機結合,相互配合,實現了最大280萬千瓦毫秒級的負荷響應能力。此外,每年可減少火電廠因調頻調峰造成的燃煤消耗5300噸,可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400噸。“作為當時國內首個百兆瓦電網側儲能電站集群,同時也是世界容量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集群,鎮江電網側儲能電站意義重大,對我國電網側儲能發展及新一代電力系統發展都有較大影響。 ”
去年12月底,記者從鎮江供電公司供電調度指揮中心了解到,儲能電站采用“兩充兩放”的模式參與到電網運行中,即每天充電兩次。同時分別在一天的兩個用電高峰中將電能全部釋放。以五峰山儲能電站為例,該電站的日放電量、日充電量分別為20865.9千瓦時、43333.1千瓦時,總放電量為43804.75兆瓦時。“儲能電站就像一個大型充電寶,在電力充裕時充電,在電力出現缺口時放電,保障地區電力供應。但儲能電站相比大型蓄電池,其功能、標準、技術都復雜得多,需投入大量研究力量。”
安裝在用戶側的儲能項目也在同步推進,目前共建成18座,進一步擴大了電網支撐保障能力,也為企業節約了用電成本。江蘇淘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峰谷電價政策,晚間谷時段充電8小時,在上午和夜間兩個峰時段放電供企業使用,這套系統一年為企業節省了近13萬元用電成本。
去年,國內首個客戶側儲能自動需求響應項目在我市建成。丹陽5家企業的儲能電站納入儲能需求響應資源管理系統,在不影響企業生產的前提下,自動調整儲能電站功率,實時參與需求響應。客戶側儲能電站參與削峰和填谷需求響應的最高容量可達2.75兆瓦時,同時節約了發輸電系統建設投資成本折合約2970萬元,并有效促進了新能源消納。企業每年參與1次需求響應,還可獲得2至8萬元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鎮江供電公司積極研究拓展儲能電站應用場景,充分發揮儲能綜合效益,并且根據儲能運行模式及關鍵運行指標,研發投運了電網側儲能運行分析系統,對儲能電站進行有效“體檢”,實現儲能運行狀態指標“全透視”,其管理經驗《電網側儲能調控運行精益化管理》,成功入選2020年國網公司調度系統地、縣(配)調典型經驗。
原標題:低谷充電、高峰時段放電……26個“充電寶”的綠色能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