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國際節能環保協會辦公室了解到,由該協會節能工作指導委員會專家領導,研究部承擔的分析改善中國公共設施能效障礙項目,已于去年年底啟動,該項目主要致力于公共設施的能效解決方案,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研究人員指出目前中國公共設施節能工作尚未實現全局化和垂直性管理體制,各省市區域差別明顯,應量體裁衣,定制整個省市的合同能源管理解決模式,自上向下采取市場機制并結合模板案例推廣,并優選能源服務公司參與示范項目。
在樣本城市研究方面,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研究人員列舉了北京市的情況;經過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北京市已經形成以服務主導型的經濟特征,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5.5%以上,在十二五期間節能兩大重點領域,一是在第三產業深挖節能潛力,有一定的難度,二就是要在公共設施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公共設施涉及到的五大領域:(1)中央政府及部委設施,主要指辦公大樓,(2)各省及地方政府設施,主要指辦公大樓,(3)大學,(4)小學、中學及職業技術學校,(5)醫院和大型診所;對于能源服務公司而言,目前只有大學和醫院打開了市場,取得了效益;其余三個領域遇到的障礙,包括體制問題,產權和責任不明,費用及記賬問題等等,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的市場空間。
據悉,該項目的分析研究工作源自世界銀行啟動的“能源部門管理援助計劃(ESMAP)”,由世行主要承擔問題及選題的研究工作,旨在改善中國公共設施的能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