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業正加速“駛進”平價“車道”。自2018年“5·31”政策發布后,光伏開始從粗獷的規模化發展模式轉變為精細、高質量發展模式,行業整合不斷提速,光伏正式從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目前,黑龍江、海南、吉林、四川等省份光伏發電項目經濟性持續提升,湖南、青海等越來越多的省份實現了光伏平價項目“零”的突破。
業內預計,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尚未明確光伏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的具體時間,但緊追陸上風電,明年光伏也將正式邁入平價時代。一方面,為了盡快達成平價目標,光伏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系統協同等有效手段“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平價并不是光伏產業發展的終點,如何找準下一步發展方向,“贏”在發展新階段成為了業內關注的重點。
■技術推動光伏走向平價
近年來,光伏發電成本的顯著下降成為了光伏實現平價的有力支撐。IRENA在2020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報告顯示,全球主要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在2010—2019年下降迅速,其中,光伏發電下降幅度超過82%,成為所有可再生能源品類中降幅最大的能源。
光伏發電正向最具競爭力電力產品進發,越來越低的中標電價不斷創造著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新紀錄。2020年8月,位于葡萄牙的光伏項目最低電價達到了創世界紀錄的0.0112歐元/千瓦時。今年,我國青海海南州光伏競價項目以0.2427元/千瓦時的價格中標,打破了內蒙達拉特旗0.26元/千瓦時的紀錄。
隨著光伏發電逐步由“奢侈品”走向“平價”,光伏平均初始投資已經由6萬元/千瓦降至4000—5000元/千瓦,降幅達92%左右。2011年至今,我國光伏項目的標桿電價由1.15元/千瓦時,降至今年的0.35—0.49元/千瓦時,降幅近70%。
晶澳產品技術部總監湯坤告訴記者:“光伏技術創新大大加快了度電成本降低的步伐,從根本上支撐了平價時代的來臨。2015年以來單晶成為市場主流技術,以此為基礎,P型PERC技術、雙面發電技術等開始大規模應用,加速了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提升和發電能力的進步。”
■系統協同成降本新方向
誠然,隨著晶硅組件價格下行空間持續被擠壓、轉換效率逐漸接近天花板,當前市場主流技術單晶PERC已經不再是助力光伏擁抱平價上網的唯一砝碼。業內企業開始將目光瞄向“PERC+”、TOPCON、HJT等多種新型儲備技術,期望通過新技術提高產品在平價時代的性價比。
集邦咨詢旗下新能源研究機構EnergyTrend表示,光伏行業從依賴補貼到逐步進入平價時代,背后是成本的不斷下降、光伏技術路線的競爭與更迭,新技術將促進性價比的快速提升。
然而,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需要大量的時間,短期內寄希望于通過主要制造環節的進步提升競爭力難度較大,于是系統端優化被看作是行業新“利劍”。
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認為,光伏降本方式正由“效率獨大”逐步向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綜合優化轉變。
促進光伏系統端降本增效成為今年企業新產品的必要優勢。華為、陽光電源、天合光能等都推出了適用于多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促進設備成本、土地投資成本的降低。
和大多數企業選擇的垂直向發展模式不同,天合光能選擇了橫向拓展模式。在收購了西班牙跟蹤支架企業Nclave后,天合光能致力于電站級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天合跟蹤系統解決方案,就是依托系統設計、軟件算法,集成高效組件、智能跟蹤系統和逆變器三大核心硬件產品,形成的超高功率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天合光能全球跟蹤支架產品線負責人段順偉對記者說:“即使分別選擇了最高功率的組件、智能跟蹤支架和最可靠的逆變器,如果組件、支架、逆變器等核心產品不能相互適配,也不一定能夠建成最優的光伏電站。只有真正實現了系統的優化集成,才能帶來1+1>2,甚至是1+1>3的效果。”
■平價后價格有望再降20%
多年來,光伏行業以平價上網為目標,不斷促進產業的成熟發展。如今,這一目標漸行漸近。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戰略規劃部主任何勇健預測,“十四五”光伏將擺脫補貼依賴,迎來市場化建設高峰,市場化將開啟中國光伏全新成長周期。
擺脫補貼、迎來平價并不是光伏行業的終極目標。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專家告訴記者:“光伏發電價格即便在平價基礎上再低20%,也是有空間的。光伏的競爭力還會提升,完全可以達到低價,成為未來最有經濟競爭力的能源品種。”
要達到上述目標,何勇健認為:“其發展方向是系統優化+技術進步+供需互動。短期內新能源行業仍需解決存量消納問題,遠期戰略是新能源制氫、新能源多元化利用、‘量身定制’以及就近利用。”
為此,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光儲聯合發展成為目前以及未來光伏產業攻堅克難的重中之重。
紅太陽光電總經理衛桁對記者說:“光伏產業實現智能制造的最直觀優勢是,極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在機械化和電氣化設備的加持下,極大地減少了人工干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產品優良率。”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平價上網應該是包含儲能的平價上網。如今,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陽光電源等企業不斷深入儲能市場。今年9月,陽光電源與山西省運城市政府簽約投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陽光電源將在“十四五”期間在運城市投資100億元,打造運城市高比例清潔能源消納示范基地,包括建設2吉瓦光伏電站和儲能系統、光伏制氫、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等項目。
IRENA分析認為,隨著新能源成本持續下降,經濟性不斷增強,加上儲能支持,光伏將成為最廉價的電能,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
業內預計,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尚未明確光伏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的具體時間,但緊追陸上風電,明年光伏也將正式邁入平價時代。一方面,為了盡快達成平價目標,光伏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系統協同等有效手段“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平價并不是光伏產業發展的終點,如何找準下一步發展方向,“贏”在發展新階段成為了業內關注的重點。
■技術推動光伏走向平價
近年來,光伏發電成本的顯著下降成為了光伏實現平價的有力支撐。IRENA在2020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報告顯示,全球主要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在2010—2019年下降迅速,其中,光伏發電下降幅度超過82%,成為所有可再生能源品類中降幅最大的能源。
光伏發電正向最具競爭力電力產品進發,越來越低的中標電價不斷創造著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新紀錄。2020年8月,位于葡萄牙的光伏項目最低電價達到了創世界紀錄的0.0112歐元/千瓦時。今年,我國青海海南州光伏競價項目以0.2427元/千瓦時的價格中標,打破了內蒙達拉特旗0.26元/千瓦時的紀錄。
隨著光伏發電逐步由“奢侈品”走向“平價”,光伏平均初始投資已經由6萬元/千瓦降至4000—5000元/千瓦,降幅達92%左右。2011年至今,我國光伏項目的標桿電價由1.15元/千瓦時,降至今年的0.35—0.49元/千瓦時,降幅近70%。
晶澳產品技術部總監湯坤告訴記者:“光伏技術創新大大加快了度電成本降低的步伐,從根本上支撐了平價時代的來臨。2015年以來單晶成為市場主流技術,以此為基礎,P型PERC技術、雙面發電技術等開始大規模應用,加速了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提升和發電能力的進步。”
■系統協同成降本新方向
誠然,隨著晶硅組件價格下行空間持續被擠壓、轉換效率逐漸接近天花板,當前市場主流技術單晶PERC已經不再是助力光伏擁抱平價上網的唯一砝碼。業內企業開始將目光瞄向“PERC+”、TOPCON、HJT等多種新型儲備技術,期望通過新技術提高產品在平價時代的性價比。
集邦咨詢旗下新能源研究機構EnergyTrend表示,光伏行業從依賴補貼到逐步進入平價時代,背后是成本的不斷下降、光伏技術路線的競爭與更迭,新技術將促進性價比的快速提升。
然而,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需要大量的時間,短期內寄希望于通過主要制造環節的進步提升競爭力難度較大,于是系統端優化被看作是行業新“利劍”。
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認為,光伏降本方式正由“效率獨大”逐步向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綜合優化轉變。
促進光伏系統端降本增效成為今年企業新產品的必要優勢。華為、陽光電源、天合光能等都推出了適用于多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促進設備成本、土地投資成本的降低。
和大多數企業選擇的垂直向發展模式不同,天合光能選擇了橫向拓展模式。在收購了西班牙跟蹤支架企業Nclave后,天合光能致力于電站級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天合跟蹤系統解決方案,就是依托系統設計、軟件算法,集成高效組件、智能跟蹤系統和逆變器三大核心硬件產品,形成的超高功率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天合光能全球跟蹤支架產品線負責人段順偉對記者說:“即使分別選擇了最高功率的組件、智能跟蹤支架和最可靠的逆變器,如果組件、支架、逆變器等核心產品不能相互適配,也不一定能夠建成最優的光伏電站。只有真正實現了系統的優化集成,才能帶來1+1>2,甚至是1+1>3的效果。”
■平價后價格有望再降20%
多年來,光伏行業以平價上網為目標,不斷促進產業的成熟發展。如今,這一目標漸行漸近。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戰略規劃部主任何勇健預測,“十四五”光伏將擺脫補貼依賴,迎來市場化建設高峰,市場化將開啟中國光伏全新成長周期。
擺脫補貼、迎來平價并不是光伏行業的終極目標。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專家告訴記者:“光伏發電價格即便在平價基礎上再低20%,也是有空間的。光伏的競爭力還會提升,完全可以達到低價,成為未來最有經濟競爭力的能源品種。”
要達到上述目標,何勇健認為:“其發展方向是系統優化+技術進步+供需互動。短期內新能源行業仍需解決存量消納問題,遠期戰略是新能源制氫、新能源多元化利用、‘量身定制’以及就近利用。”
為此,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光儲聯合發展成為目前以及未來光伏產業攻堅克難的重中之重。
紅太陽光電總經理衛桁對記者說:“光伏產業實現智能制造的最直觀優勢是,極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在機械化和電氣化設備的加持下,極大地減少了人工干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產品優良率。”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平價上網應該是包含儲能的平價上網。如今,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陽光電源等企業不斷深入儲能市場。今年9月,陽光電源與山西省運城市政府簽約投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陽光電源將在“十四五”期間在運城市投資100億元,打造運城市高比例清潔能源消納示范基地,包括建設2吉瓦光伏電站和儲能系統、光伏制氫、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等項目。
IRENA分析認為,隨著新能源成本持續下降,經濟性不斷增強,加上儲能支持,光伏將成為最廉價的電能,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