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發展關乎世界命運
改革開放后40年,中國能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成為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技術發展、科技裝備和基本建設等方面的規模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國現在的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占全球排放的20%,遠遠高于美國和歐盟。石定寰說:“這是壓在我們中國頭上的千斤重擔,這個事關系到整個地球的命運。”因此,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當中,中國必須有所作為,為解決世界可持續發展問題作出貢獻。但同時,對于目前部分人眼中用于解決環境問題的清潔煤技術,石定寰認為其忽視了二氧化碳排放帶來的溫室問題。
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根本的任務是要徹底轉變能源形式。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能源革命的戰略思想,包括能源生產、消費、體制、技術創新四個方面。概括了中國政府對未來發展能源問題的觀念,這足以證明能源對全局的重要影響。石定寰認為,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氫能就是要實現總書記提出的能源革命思想。
經過努力,我國的可再生能源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通過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大大促進了能源結構的調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能源消費的15%以上,基本上提前完成了“十三五”制定的任務。但化石能源仍然占據能源的主要結構。石定寰提出,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加快促進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加快新能源發展,用包括氫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氫能產業要靠市場推動
我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速度快,可以歸功于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進步。以光伏產業為例,從多晶硅、單晶硅材料到能源電池、小型電站甚至大型電站,基本掌握了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不會受制于人。根據國務院的評價,我國的光伏發電已經成為為數不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同時,光伏電站的建設對西部戈壁地區的沙漠化治理和生態修復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聯合國的高度肯定。這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通過創新帶動發展,從一個很弱小的產業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石定寰也表示,這給了業內充分的信心,相信發展氫能可以使我國率先進入氫能經濟時代。石定寰認為,氫能產業應以光伏的發展為榜樣,借鑒其經驗,不靠國家投資,而是靠市場推動,靠大量的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發展起來。
建設定州基地任重道遠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要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任務非常艱巨。石定寰建議,定州在發展氫能產業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作為實現能源革命的重要內容,利用太陽能、風電、水電解決氫能的獲取。
幾十年前,世界就開始研究氫能的開發利用。本世紀初,由美國帶頭組織了國際氫經濟伙伴計劃,第一次把氫能作為合作內容,動員國際力量系統開發氫能。在那個階段,我國在氫制取、儲運、裝備制造和應用等方面都做得比較好,“六五”、“七五”都做了燃料電池相關的安排。我國承辦了多次國際會議,自主研發制造氫能設施。美國能源部長參觀了我國的燃料大巴車后也給出了高度的評價。但遺憾的是“九五”之后沒有在氫能產業上持續發力。因此,石定寰希望,定州在發展氫能的過程中,可以依靠國內外的專家,制定科學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和規劃,進行全面系統的布局,堅持不懈地一屆一屆做下去。
石定寰也提到,定州的氫能產業發展會遇到很多難題。首先,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上還有核心技術問題沒有解決。例如,為了避免制氫的過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如何制取藍氫和綠氫?如何從可再生能源獲取氫?儲運問題怎么解決?未來如何應用?其次,定州需要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布局,研究吸收、形成哪些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這也需要匯聚國內外的優勢力量,靠政策優勢,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到這里創業,創辦產業,共同打造這個基地。再次,在沒有形成能夠商業化、產業化裝備的時候,還沒有進入大規模推廣的時代,定州需要認真抓好創新、應用示范和配套工作,對氫能產業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標準、安全監測以及質量檢測等問題進行系統的安排,才能有條不紊地分階段實現目標。最后,氫能開發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需要更多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匯聚各方人才做好這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