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通過,《規劃》指出了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未來新能源汽車走勢如何?哪些技術將成為主流?
從此次通過的《規劃》中可以看出,國家將從技術創新、制度設計、基礎設施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步伐。
從年銷量不足1萬輛,到突破120萬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幾年中持續高速發展。在傳統汽車企業積極投入的同時,大量創業者投身造車行業中,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幾年中誕生的新造車企業不下50家,其中既有從傳統汽車企業中走出、選擇自主創業的威馬、愛馳、天際等,也有從互聯網企業跨界而來的蔚來、小鵬、理想等,還有以零跑、恒馳、綠馳等為代表的,從IT、房產、零售等多個行業進入造車界的新品牌。
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廣闊,但隨著傳統車企紛紛入局、加碼投入新能源產品后,這一領域競爭日漸激烈,產業優質資源明顯向頭部企業集中。新入局的造車企業在下一個新能源產業15年規劃中需要借勢突圍。
事實上,新入局者都在尋找各自的突破點。
作為“跨界者”,不難看出恒大的野心。從宣布跨界到如今六款恒馳亮相,不過兩年時間。在眾多造車新勢力還在籌劃期的時候,恒大已然完成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0到1”突破。
遵循“買買買”、“合合合”的戰略指導,通過充分廣泛的國際合作,恒大汽車在整車制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3.0底盤構架等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許家印率高管團隊全球奔波,走訪了23個國家、47個城市,拜訪了58家汽車產業龍頭,在工程技術、造型設計、零部件供應鏈領域建立起三大世界級造車“朋友圈”,進而保證了恒馳產品的一流品質。
《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而這樣的政策導向,正與恒大汽車的規劃不謀而合。根據恒大汽車的規劃,未來3~5年實現100萬輛年產銷規模。其中,在整車制造方面,規劃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并在整車制造10大基地建設配套的核心技術零配件生產基地,比如電池、動力總成等;在產品線方面,同時研發14款車,產品覆蓋中端、中高端、高端、豪華車等,車型包括轎車、SUV、MPV等,實現產品線全覆蓋;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三電”技術中的動力電池技術研發方面,恒大引進了韓國SK電池研究院原院長李浚秀及其團隊,預計恒大新建的智能制造基地生產的電池,在明年下半年即可達世界領先水平;在車用智能網聯系統方面,恒大正與百度等科技巨頭進行合作研發。
可以預見,擁有技術優勢和產能優勢的恒大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歌猛進的浪潮中,具備獲得越來越大市場份額的實力,規模優勢也將進一步凸顯。
如今,隨著《規劃》的落地,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新的15年正式開啟,新一輪產業政策的鼓勵與扶持,不但印證了恒大對未來汽車產業走向的準確判斷,更意味著恒大造車未來將乘風而起的光明遠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規劃》中還明確了“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而恒大汽車除了在整車制造與銷售方面大力布局外,在充電設施方面也同樣進行了布局。在智慧充電方面,恒大汽車集團與國家電網成立了合資公司“國網恒大”,雙方各持股50%,業務聚焦社區平車庫車位的智慧充電服務。據介紹,目前在恒大的全國1000多個社區中,已經有700多個社區運營了智慧充電的業務,覆蓋了200多萬業主。恒大將通過國網恒大的智慧充電系統,為用戶提供報裝快捷、使用便利、費用低的充電服務。
以資本換技術、以技術換時間、以前瞻的戰略眼光積極布局,打造世界級“造車朋友圈”,多管齊下降低成本,這套“組合拳”正是恒大造車的獨特之處,也是其優勢所在。也正因于此,恒大汽車將乘著政策的東風而起,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從此次通過的《規劃》中可以看出,國家將從技術創新、制度設計、基礎設施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步伐。
從年銷量不足1萬輛,到突破120萬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幾年中持續高速發展。在傳統汽車企業積極投入的同時,大量創業者投身造車行業中,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幾年中誕生的新造車企業不下50家,其中既有從傳統汽車企業中走出、選擇自主創業的威馬、愛馳、天際等,也有從互聯網企業跨界而來的蔚來、小鵬、理想等,還有以零跑、恒馳、綠馳等為代表的,從IT、房產、零售等多個行業進入造車界的新品牌。
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廣闊,但隨著傳統車企紛紛入局、加碼投入新能源產品后,這一領域競爭日漸激烈,產業優質資源明顯向頭部企業集中。新入局的造車企業在下一個新能源產業15年規劃中需要借勢突圍。
事實上,新入局者都在尋找各自的突破點。
作為“跨界者”,不難看出恒大的野心。從宣布跨界到如今六款恒馳亮相,不過兩年時間。在眾多造車新勢力還在籌劃期的時候,恒大已然完成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0到1”突破。
遵循“買買買”、“合合合”的戰略指導,通過充分廣泛的國際合作,恒大汽車在整車制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3.0底盤構架等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許家印率高管團隊全球奔波,走訪了23個國家、47個城市,拜訪了58家汽車產業龍頭,在工程技術、造型設計、零部件供應鏈領域建立起三大世界級造車“朋友圈”,進而保證了恒馳產品的一流品質。
《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而這樣的政策導向,正與恒大汽車的規劃不謀而合。根據恒大汽車的規劃,未來3~5年實現100萬輛年產銷規模。其中,在整車制造方面,規劃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并在整車制造10大基地建設配套的核心技術零配件生產基地,比如電池、動力總成等;在產品線方面,同時研發14款車,產品覆蓋中端、中高端、高端、豪華車等,車型包括轎車、SUV、MPV等,實現產品線全覆蓋;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三電”技術中的動力電池技術研發方面,恒大引進了韓國SK電池研究院原院長李浚秀及其團隊,預計恒大新建的智能制造基地生產的電池,在明年下半年即可達世界領先水平;在車用智能網聯系統方面,恒大正與百度等科技巨頭進行合作研發。
可以預見,擁有技術優勢和產能優勢的恒大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歌猛進的浪潮中,具備獲得越來越大市場份額的實力,規模優勢也將進一步凸顯。
如今,隨著《規劃》的落地,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新的15年正式開啟,新一輪產業政策的鼓勵與扶持,不但印證了恒大對未來汽車產業走向的準確判斷,更意味著恒大造車未來將乘風而起的光明遠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規劃》中還明確了“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而恒大汽車除了在整車制造與銷售方面大力布局外,在充電設施方面也同樣進行了布局。在智慧充電方面,恒大汽車集團與國家電網成立了合資公司“國網恒大”,雙方各持股50%,業務聚焦社區平車庫車位的智慧充電服務。據介紹,目前在恒大的全國1000多個社區中,已經有700多個社區運營了智慧充電的業務,覆蓋了200多萬業主。恒大將通過國網恒大的智慧充電系統,為用戶提供報裝快捷、使用便利、費用低的充電服務。
以資本換技術、以技術換時間、以前瞻的戰略眼光積極布局,打造世界級“造車朋友圈”,多管齊下降低成本,這套“組合拳”正是恒大造車的獨特之處,也是其優勢所在。也正因于此,恒大汽車將乘著政策的東風而起,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