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能源財經首期 "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發現,直至2025年,中國將保持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鏈主導地位,而美國和瑞典將分別升至第三和第四。
(來源:微信公眾號“彭博新能源財經” ID:BloombergNEF 作者:BNEF)
2020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中,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十年間幾乎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頭號玩家。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
圖1: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2020年排名(左)及2025年預期(右)
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注:“ RII”指監管、基礎設施和創新。紅色代表亞太地區國家,青綠色代表歐洲和非洲國家,藍色代表美洲國家。符號代表某國2025年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與2020年排名相比上升或下降,綠色代表上升,紅色代表下降。數字表示該國排名的變動。
2020年,日本和韓國在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日韓兩國在電池和四大關鍵原材料制造方面優勢明顯,但在電池金屬精煉和開采方面的影響力不及中國。與中國相比,日韓兩國可通過環境和RII(監管、創新和基礎設施)的優勢彌補原材料供應鏈的劣勢。
“彭博新能源財經儲能研究負責人James Frith表示。“過去十年,中國重金扶持電池供應鏈發展,輔之以激勵政策,現今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實屬意料之中。例如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從默默無聞到世界領先僅用了不到十年。未來十年,歐洲和美國會試圖打造各自的電池行業先鋒,對在兩地新增電池產能的亞洲電池大廠發起挑戰。歐洲已經加大供應鏈布局力度,有意在原材料價值鏈各環節攫取更大的價值,但美國在這方面的反應較慢。”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根據各國目前的發展路徑,確定各國目前和2025年在鋰離子電池供應鏈中的位置。排名主要考察各國的五個供應鏈關鍵指標:原材料、電芯及關鍵原材料制造、環境、RII和終端需求(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在總排名中,五個關鍵指標的權重相同。
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在汽車生產所在地就近建立電芯工廠的需求日益明顯。歐洲本地化電芯產能布局正在加速,受此帶動,供應鏈其他環節也將逐漸向歐洲轉移。在歐洲本地化電池供應鏈快速發展和歐洲嚴格環境標準的共同推動之下,共有五個歐洲國家進入2020年鋰離子電池供應鏈前十。
我們基于目前各國鋰離子電池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提出對2025年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的預期。然而,如果某國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和監管規則,則仍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升排名。美國在2020年排名中位列第六,但今年大選后,局勢可能出現轉機。若美國加大對原材料的投資、推進新能源汽車普及,就有望在2025年趕超日本和中國成為第一。歐洲大陸的動力電池需求高達152GWh,是英國市場規模的五倍左右,若英國無法進入廣闊的歐洲市場,其2025年實際排名可能不及預期。
“彭博新能源財經金屬和礦業研究負責人呂天菲補充道:“許多原材料生產國關注的一大重點是如何進軍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吸引更多電池制造等下游投資。占領制造業價值鏈高價值環節的制勝因素包括電池行業的環境足跡、成本低廉的清潔電力、技術嫻熟的勞動者,以及推動電池需求增長的激勵政策。就發展電池產業鏈下游而言,上述因素或許比壟斷某一關鍵金屬礦產更為重要。”
供應鏈可持續性和碳排放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確保原材料加工和電池制造使用低碳電力已成為重中之重。法國的環保類指標得分最高,主要因為其電網碳排放量表現出眾,2019年電網排放水平低至28克二氧化碳/千瓦時。歐盟委員會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都提出引入碳邊境稅,或許能為供應鏈本地化創造優勢。
“彭博新能源財經電池原材料首席分析師Kwasi Ampofo表示,“原材料、人才和基礎設施是吸引投資進入價值鏈的關鍵。中國除了大規模投資全球各地的關鍵礦產開采產能外,在金屬精煉方面也領先全球,因此才具備成功超越日本和韓國的優勢。其他國家若想成為打入鋰電池價值鏈、成為頭號玩家,除了支持上游金屬開采和精煉產能發展,還需制定環境保護政策。”
(來源:微信公眾號“彭博新能源財經” ID:BloombergNEF 作者:BNEF)
2020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中,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十年間幾乎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頭號玩家。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
圖1: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2020年排名(左)及2025年預期(右)

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注:“ RII”指監管、基礎設施和創新。紅色代表亞太地區國家,青綠色代表歐洲和非洲國家,藍色代表美洲國家。符號代表某國2025年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與2020年排名相比上升或下降,綠色代表上升,紅色代表下降。數字表示該國排名的變動。
2020年,日本和韓國在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日韓兩國在電池和四大關鍵原材料制造方面優勢明顯,但在電池金屬精煉和開采方面的影響力不及中國。與中國相比,日韓兩國可通過環境和RII(監管、創新和基礎設施)的優勢彌補原材料供應鏈的劣勢。
“彭博新能源財經儲能研究負責人James Frith表示。“過去十年,中國重金扶持電池供應鏈發展,輔之以激勵政策,現今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實屬意料之中。例如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從默默無聞到世界領先僅用了不到十年。未來十年,歐洲和美國會試圖打造各自的電池行業先鋒,對在兩地新增電池產能的亞洲電池大廠發起挑戰。歐洲已經加大供應鏈布局力度,有意在原材料價值鏈各環節攫取更大的價值,但美國在這方面的反應較慢。”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根據各國目前的發展路徑,確定各國目前和2025年在鋰離子電池供應鏈中的位置。排名主要考察各國的五個供應鏈關鍵指標:原材料、電芯及關鍵原材料制造、環境、RII和終端需求(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在總排名中,五個關鍵指標的權重相同。
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在汽車生產所在地就近建立電芯工廠的需求日益明顯。歐洲本地化電芯產能布局正在加速,受此帶動,供應鏈其他環節也將逐漸向歐洲轉移。在歐洲本地化電池供應鏈快速發展和歐洲嚴格環境標準的共同推動之下,共有五個歐洲國家進入2020年鋰離子電池供應鏈前十。
我們基于目前各國鋰離子電池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提出對2025年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的預期。然而,如果某國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和監管規則,則仍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升排名。美國在2020年排名中位列第六,但今年大選后,局勢可能出現轉機。若美國加大對原材料的投資、推進新能源汽車普及,就有望在2025年趕超日本和中國成為第一。歐洲大陸的動力電池需求高達152GWh,是英國市場規模的五倍左右,若英國無法進入廣闊的歐洲市場,其2025年實際排名可能不及預期。
“彭博新能源財經金屬和礦業研究負責人呂天菲補充道:“許多原材料生產國關注的一大重點是如何進軍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吸引更多電池制造等下游投資。占領制造業價值鏈高價值環節的制勝因素包括電池行業的環境足跡、成本低廉的清潔電力、技術嫻熟的勞動者,以及推動電池需求增長的激勵政策。就發展電池產業鏈下游而言,上述因素或許比壟斷某一關鍵金屬礦產更為重要。”
供應鏈可持續性和碳排放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確保原材料加工和電池制造使用低碳電力已成為重中之重。法國的環保類指標得分最高,主要因為其電網碳排放量表現出眾,2019年電網排放水平低至28克二氧化碳/千瓦時。歐盟委員會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都提出引入碳邊境稅,或許能為供應鏈本地化創造優勢。
“彭博新能源財經電池原材料首席分析師Kwasi Ampofo表示,“原材料、人才和基礎設施是吸引投資進入價值鏈的關鍵。中國除了大規模投資全球各地的關鍵礦產開采產能外,在金屬精煉方面也領先全球,因此才具備成功超越日本和韓國的優勢。其他國家若想成為打入鋰電池價值鏈、成為頭號玩家,除了支持上游金屬開采和精煉產能發展,還需制定環境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