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電化學儲能是支撐能源革命的裝備,支撐下一代電力系統引進的關鍵部件,在系統的關鍵支撐點和薄弱點,相對集中配置電化學儲能,并接受系統的集群調度,才能更好的發揮儲能的價值,提升經濟性。要讓產業更好的發展,需要及時的完善相應的政策,規范儲能的建設標準,保護我們即將大規模投資的儲能投資和產業相關方對儲能的信任,促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索英電氣王仕城
2020年8月26-28日,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九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召開。峰會主題聚焦“聚儲能十年之勢,創產業十四五新機”,同期舉辦儲能聯盟十年紀念論壇。北極星儲能網、北極星電力APP對本次峰會進行全程直播。
在8月27日舉辦的“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20開幕式暨儲能聯盟成立十周年紀念論壇”上,北京索英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仕城為我們分享了“規模化儲能的系統支撐作用與配置思考”。
索英電氣王仕城
王仕城:各位嘉賓,各位產業同仁大家上午好,索英電氣進入儲能產業11年了。今年論壇的主題是:“聚儲能十年之勢,創產業十四五新機”,當我們回顧過去的10年,可以看到產業做了很多的技術積累,也做了相應的工程示范,但是在諸多的產業支持政策下所形成的整個產業成果似乎和我們的預期還有很大的距離。那么展望下一個十四五,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儲能的產業價值得到真正提升呢?下面我們想從面向未來面向大系統的角度來看一看規模化儲能的應用與發展。
我們先看一看規模化儲能對系統的支撐作用。為什么要發展規模化儲能?因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國家的長期戰略,前面專家都有了很多的闡述,能源革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降低能源的對外依存度,提升能源安全,通過低碳化和提升能效使得我們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很多具體的發展動作:比如石油替代上電動車、電動船和其他的電動交通工具的電動化;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規模和比例已經顯著的提升;然后通過變頻改造提升能效,電代煤和氣,讓整個能源更加清潔和安全。
我們再來看看構成電力系統的三個主要部分—源、網、荷。在源的部分,現在我國的風光發電已經呈規模化發展并成為全球第一,剛剛董書記也說到了最新的數據,比現有的數據要更高一級,到2025應該達到36%以上的份額;在電網這部分,高壓直流和柔性輸電這部分已經成為了新的趨勢,占比有顯著的提升;在負荷這一端剛剛說的像變頻改造、電動汽車或者電動交通工具的充電以及分布式發電,我們很多負荷已經快速的電力電子化。可以看到在未來電力系統里面,電源、電網和負荷端都在向著電力電子化邁進。前面董書記也已經說過了,這里面對靈活性調節的要求非常高,那么相應的對儲能和調頻的要求要求就會比之前更高。
我們看到電力系統這些部件,由線性到非線性,從連續到非連續,從高慣量到低慣量方向,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對應電力系統安穩支撐的要求,除了一次調頻調壓以外,對二次調頻調壓的速度要求現在是秒級,分鐘級,伴隨電力系統的演進這個要求可能要提高到亞秒級也就是百毫秒這一級別。我們看一看從一次調頻以外的對二次調頻響應這部分,現有的技術在秒級到分鐘級,基本上來講都是在分鐘級的,應對新能源接入和電力電子化,滿足更快的變化,很大程度上看應該需要通過規模化的電化學儲能來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要通過電化學儲能來解決,規模化如何配置就是一個我們面臨的挑戰。最近儲能市場一個大熱點就是新能源配儲能,我們來看一看,儲能產業要想真正的發展起來,我們需要參考和借鑒一下前車之鑒(金太陽工程和電動汽車發展初期),我們期望產業同仁們共同在一起商討,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好心辦成好事。
如何真正在新能源配置儲能,真正有效支撐清潔能源更好的發展,在這里面想要思考的是儲能配置需要具備什么功能,在哪兒配更能發揮儲能的系統價值?從圖表上看,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從單站到集群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到波動性在下降,集群的效應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是在新能源的匯集點來配置儲能,就可以讓功率需求下降、綜合投資成本下降,同時在儲能能夠主動平滑波動的情況下,再接入區域調度,參與調頻和無功支撐,就可以顯著的提升儲能的投資價值。
另外一點就是現在大量的直流輸電,會導致在單極或者雙極閉鎖的時候,出現區域系統急速有功無功變化。超出一次調頻響應范圍以外的快速變化需要進行快速的響應,根據缺額大小,就需要在數十毫秒到百毫秒的層級。
綜上,我們認為在規模化的電化學儲能更好的配置點應該是在區域電網的關鍵支撐點和系統薄弱點,比如換流站和新能源的匯集站,并接受系統的集群調度才能更好發揮儲能價值,提升經濟性。
電力系統中配置規模化儲能我們認為主要解決的就是主動快速的平抑波動,然后提供無功支撐,減少系統循環備用,提供調頻調峰輔助服務。在配置里面我們的意見是功率按照波動變化,或者關鍵的支撐要求配置。我們從剛剛曲線看到,基本波動時間在分鐘級。因此,電池的時長不宜超過一小時,響應速度要滿足百毫秒級的響應,我們認為儲能系統應該壽命在10年以上,相應的循環壽命應該超過萬次。為什么這么算,我們從現有系統來看,每天折合到調頻大概有1到3次的循環需求,隨著未來電力系統的演進,對快速調頻能力的要求,每天可能增加三到五次以上甚至更長,所以我們認為未來電池的長壽命應該是一個需要被重點關注的要素。關于很多人希望現在多配一點時長,可能多賺一點錢。大家可以簡單化來想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不去給棄水做調峰?
發揮規模化儲能應該發揮的功能的關鍵技術,首先是快速的響應,這點上我們索英電氣現在的PCS就已經能做到充放電轉換速度10毫秒,響應速度可以小于20毫秒。在系統響應速度這方面,安穩的AGC、EMS快速通道也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現在都可以做到數十毫秒,快速響應在技術層面是已經完全具備了的。
下面,通過我們索英自己儲能的實踐來看一看目前做規模化儲能是不是已經具備條件。現在大屏幕上顯示的剛剛專家也提到了,是我們在2011年做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這些(青海格爾木光儲15MW/18MWh項目)也是在地面電站配儲能,這是今年海南(青海海南州200MW/200MWh儲能)特高壓外送基地配置的項目,正在吊裝的過程中。這幾個項目是新能源側配儲能從2011年到2020年發展的一個寫照,從2011年的幾兆瓦十幾兆瓦到20年我們目前正在做的200MW新能源配儲能,說明電化學儲能已經發展到了百兆瓦甚至GW級別的規模。下面大屏顯示的(是幾個電網側儲能項目,前面是江蘇一期、二期,規模和技術上都明顯升級),這是晉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示范工程:福建晉江百兆瓦時儲能系統30MW/100MWh)的項目,這個項目里實現了百毫秒級的響應,前面李泓老師提到的儲能電池能夠做到超過1萬次循環的指標在這個項目里也做了驗證。所以我們從技術角度和工程實踐角度看,都應該具備了去做規模化儲能的基礎。
簡單回顧和總結一下,首先,規模化電化學儲能是支撐能源革命的裝備,支撐下一代電力系統引進的關鍵部件,在系統的關鍵支撐點和薄弱點,相對集中配置電化學儲能,并接受系統的集群調度,才能更好的發揮儲能的價值,提升經濟性。其二,百毫秒級的響應,上萬次的循環,一小時內的儲能系統才是真正能夠發揮電化學儲能相對優勢和價值的更具經濟性的儲能系統。其三,要讓產業更好的發展,需要及時的完善相應的政策,規范儲能的建設標準,保護我們即將大規模投資的儲能投資和產業相關方對儲能的信任,促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我們一同往儲能大產業的明天去走的時候,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步都希望是堅實的,我們也期待著在大家共同用信心和努力的呵護下,能夠把產業做的更好,感謝大家。
——索英電氣王仕城
2020年8月26-28日,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九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召開。峰會主題聚焦“聚儲能十年之勢,創產業十四五新機”,同期舉辦儲能聯盟十年紀念論壇。北極星儲能網、北極星電力APP對本次峰會進行全程直播。
在8月27日舉辦的“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20開幕式暨儲能聯盟成立十周年紀念論壇”上,北京索英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仕城為我們分享了“規模化儲能的系統支撐作用與配置思考”。

索英電氣王仕城
王仕城:各位嘉賓,各位產業同仁大家上午好,索英電氣進入儲能產業11年了。今年論壇的主題是:“聚儲能十年之勢,創產業十四五新機”,當我們回顧過去的10年,可以看到產業做了很多的技術積累,也做了相應的工程示范,但是在諸多的產業支持政策下所形成的整個產業成果似乎和我們的預期還有很大的距離。那么展望下一個十四五,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儲能的產業價值得到真正提升呢?下面我們想從面向未來面向大系統的角度來看一看規模化儲能的應用與發展。
我們先看一看規模化儲能對系統的支撐作用。為什么要發展規模化儲能?因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國家的長期戰略,前面專家都有了很多的闡述,能源革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降低能源的對外依存度,提升能源安全,通過低碳化和提升能效使得我們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很多具體的發展動作:比如石油替代上電動車、電動船和其他的電動交通工具的電動化;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規模和比例已經顯著的提升;然后通過變頻改造提升能效,電代煤和氣,讓整個能源更加清潔和安全。
我們再來看看構成電力系統的三個主要部分—源、網、荷。在源的部分,現在我國的風光發電已經呈規模化發展并成為全球第一,剛剛董書記也說到了最新的數據,比現有的數據要更高一級,到2025應該達到36%以上的份額;在電網這部分,高壓直流和柔性輸電這部分已經成為了新的趨勢,占比有顯著的提升;在負荷這一端剛剛說的像變頻改造、電動汽車或者電動交通工具的充電以及分布式發電,我們很多負荷已經快速的電力電子化。可以看到在未來電力系統里面,電源、電網和負荷端都在向著電力電子化邁進。前面董書記也已經說過了,這里面對靈活性調節的要求非常高,那么相應的對儲能和調頻的要求要求就會比之前更高。
我們看到電力系統這些部件,由線性到非線性,從連續到非連續,從高慣量到低慣量方向,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對應電力系統安穩支撐的要求,除了一次調頻調壓以外,對二次調頻調壓的速度要求現在是秒級,分鐘級,伴隨電力系統的演進這個要求可能要提高到亞秒級也就是百毫秒這一級別。我們看一看從一次調頻以外的對二次調頻響應這部分,現有的技術在秒級到分鐘級,基本上來講都是在分鐘級的,應對新能源接入和電力電子化,滿足更快的變化,很大程度上看應該需要通過規模化的電化學儲能來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要通過電化學儲能來解決,規模化如何配置就是一個我們面臨的挑戰。最近儲能市場一個大熱點就是新能源配儲能,我們來看一看,儲能產業要想真正的發展起來,我們需要參考和借鑒一下前車之鑒(金太陽工程和電動汽車發展初期),我們期望產業同仁們共同在一起商討,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好心辦成好事。
如何真正在新能源配置儲能,真正有效支撐清潔能源更好的發展,在這里面想要思考的是儲能配置需要具備什么功能,在哪兒配更能發揮儲能的系統價值?從圖表上看,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從單站到集群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到波動性在下降,集群的效應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是在新能源的匯集點來配置儲能,就可以讓功率需求下降、綜合投資成本下降,同時在儲能能夠主動平滑波動的情況下,再接入區域調度,參與調頻和無功支撐,就可以顯著的提升儲能的投資價值。
另外一點就是現在大量的直流輸電,會導致在單極或者雙極閉鎖的時候,出現區域系統急速有功無功變化。超出一次調頻響應范圍以外的快速變化需要進行快速的響應,根據缺額大小,就需要在數十毫秒到百毫秒的層級。
綜上,我們認為在規模化的電化學儲能更好的配置點應該是在區域電網的關鍵支撐點和系統薄弱點,比如換流站和新能源的匯集站,并接受系統的集群調度才能更好發揮儲能價值,提升經濟性。
電力系統中配置規模化儲能我們認為主要解決的就是主動快速的平抑波動,然后提供無功支撐,減少系統循環備用,提供調頻調峰輔助服務。在配置里面我們的意見是功率按照波動變化,或者關鍵的支撐要求配置。我們從剛剛曲線看到,基本波動時間在分鐘級。因此,電池的時長不宜超過一小時,響應速度要滿足百毫秒級的響應,我們認為儲能系統應該壽命在10年以上,相應的循環壽命應該超過萬次。為什么這么算,我們從現有系統來看,每天折合到調頻大概有1到3次的循環需求,隨著未來電力系統的演進,對快速調頻能力的要求,每天可能增加三到五次以上甚至更長,所以我們認為未來電池的長壽命應該是一個需要被重點關注的要素。關于很多人希望現在多配一點時長,可能多賺一點錢。大家可以簡單化來想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不去給棄水做調峰?
發揮規模化儲能應該發揮的功能的關鍵技術,首先是快速的響應,這點上我們索英電氣現在的PCS就已經能做到充放電轉換速度10毫秒,響應速度可以小于20毫秒。在系統響應速度這方面,安穩的AGC、EMS快速通道也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現在都可以做到數十毫秒,快速響應在技術層面是已經完全具備了的。
下面,通過我們索英自己儲能的實踐來看一看目前做規模化儲能是不是已經具備條件。現在大屏幕上顯示的剛剛專家也提到了,是我們在2011年做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這些(青海格爾木光儲15MW/18MWh項目)也是在地面電站配儲能,這是今年海南(青海海南州200MW/200MWh儲能)特高壓外送基地配置的項目,正在吊裝的過程中。這幾個項目是新能源側配儲能從2011年到2020年發展的一個寫照,從2011年的幾兆瓦十幾兆瓦到20年我們目前正在做的200MW新能源配儲能,說明電化學儲能已經發展到了百兆瓦甚至GW級別的規模。下面大屏顯示的(是幾個電網側儲能項目,前面是江蘇一期、二期,規模和技術上都明顯升級),這是晉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示范工程:福建晉江百兆瓦時儲能系統30MW/100MWh)的項目,這個項目里實現了百毫秒級的響應,前面李泓老師提到的儲能電池能夠做到超過1萬次循環的指標在這個項目里也做了驗證。所以我們從技術角度和工程實踐角度看,都應該具備了去做規模化儲能的基礎。
簡單回顧和總結一下,首先,規模化電化學儲能是支撐能源革命的裝備,支撐下一代電力系統引進的關鍵部件,在系統的關鍵支撐點和薄弱點,相對集中配置電化學儲能,并接受系統的集群調度,才能更好的發揮儲能的價值,提升經濟性。其二,百毫秒級的響應,上萬次的循環,一小時內的儲能系統才是真正能夠發揮電化學儲能相對優勢和價值的更具經濟性的儲能系統。其三,要讓產業更好的發展,需要及時的完善相應的政策,規范儲能的建設標準,保護我們即將大規模投資的儲能投資和產業相關方對儲能的信任,促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我們一同往儲能大產業的明天去走的時候,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步都希望是堅實的,我們也期待著在大家共同用信心和努力的呵護下,能夠把產業做的更好,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