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輔助服務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非常有利于儲能發展和技術應用,與此同時,輔助服務市場也是儲能獲取合理價值回報的重要平臺。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在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方面明確提出:推動儲能技術應用,鼓勵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應用,鼓勵多元化的社會資源投資儲能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福建、甘肅、湖北、湖南和貴州等多個省區已將電儲能納入調峰輔助服務交易。
但是,諸多業內人士認為,儲能在整個電力市場中,存在定位不清晰、政策不明朗、補貼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在市場交易中,儲能的地位十分尷尬。
電力市場對儲能開放程度有限
在電力市場中,儲能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穩定電網方式,既可以減輕電站在峰谷平衡中的壓力,又可以吸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力。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將會在較長時間內支持儲能的發展。
不過,凡則(上海)節能環保科技總經理胡建民認為,在電力市場中,儲能并非不可替代。“當前儲電的成本較高,從用戶側來看,實際應用的場景仍以冰蓄冷(水蓄冷)、(中低溫)儲熱為主,應用于房屋的制冷和供暖,在電力市場應用的場景并不多。同時,由于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其發展或將受限。”
中南大學教授李薦認為,只有調動公司和個人發展儲能的積極性,儲能才具備商業化發展前景。目前,由于尚未出臺明確的支持政策,儲能的發展方向仍然不明。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指出,首先,當前我國電力市場對儲能的開放程度有限,市場環境尚不完備,儲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遇到一些瓶頸;其次,儲能的身份還不清晰,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身份尚未明確,交易、調度和結算體系還難以匹配,儲能資源無法為電力系統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儲能的技術成熟度有待提高,需要在電池本身、系統集成和電力系統調用安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
輔助服務市場或激活儲能應用
“十四五”是推動我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我國儲能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還需要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支持。
該如何解決好儲能在電力市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胡建民指出,當前我國儲能行業的聲音十分微弱,需要龍頭企業、專業機構牽頭,發出倡議,增強整個行業在電力領域的話語權。同時,政策應向儲能行業傾斜,加大峰谷電價差,擴大儲能的應用范圍,讓儲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俞振華認為,從整體來看,第一,要加快推動電力市場化進程,利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儲能系統應用中難點問題,合理規劃電力市場規則以適應儲能新技術的應用,同時,也應全面建立儲能服務市場和需求側管理的行業標準;第二,有關部門需要明確儲能辦事流程和手續,電網環節應當明確各領域不同應用場景下儲能并網手續;第三,對于電網投資或購買儲能系統服務的實際需要,在不扭曲市場競爭性的前提下,遵循“先市場,后計劃”的基本原則,優先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電網側儲能系統,并用公允的市場價格評估成本計入標準,最終用科學的監管機制和有效的監管指標予以約束和激勵;第四,亟需自上而下明確儲能項目的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評估儲能在電力系統各環節安全隱患并提出針對性處置方法,完善相關標準和規范,不斷提高儲能項目應用的準入門檻。
目前,我國輔助服務市場剛剛起步,多地發布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方案和運營規則,這些規則的調整與地方能源發展形勢和電力體制改革深化工作掛鉤,進一步促進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也為儲能等新技術以及新主體參與電力市場提供了平臺。
李薦認為,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是我國特有的市場品種,是一種電能量市場,在國外歸為平衡市場或現貨市場。目前,就其經濟性而言,在平衡電網、賺取用電差價方面的經濟賬算得過來。“伴隨鋰電價格明顯下降,電儲能成本隨之降低,只要保持目前的峰谷電價差,削峰平谷市場有望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
利用市場規則反映儲能靈活調節價值
《意見》指出,我國計劃將積極推動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等具備調峰能力的電源建設,有序安排煤電應急調峰儲備電源建設。進一步完善調峰補償機制,加快推進電力調峰等輔助服務市場化,探索推動用戶側承擔輔助服務費用的相關機制。
李薦認為,從技術角度上看,電池儲能靈活性和便利性,將彌補電網無法靈活開關的短板,無論未來“電改”或者輔助市場怎么落實,都只會讓儲能更加有價值。“如果儲能發展得夠好,電站的壓力將明顯下降。”
“總體來看,輔助服務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非常有利于儲能發展和技術應用,輔助服務市場也是儲能獲取合理價值回報的重要平臺。”俞振華說,“儲能對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支撐作用顯著,調峰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是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所以,未來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發展,要利用市場規則反映儲能靈活調節價值,并由受益方為此進行支付,最后提高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不可替代性,并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體現其價值特性。”
胡建民認為,儲能主要解決的是能源供給和需求之間在時間及空間上的不匹配問題,因此,應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同時在華東、長江中下游等非計劃供暖區推動儲能的發展。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在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方面明確提出:推動儲能技術應用,鼓勵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應用,鼓勵多元化的社會資源投資儲能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福建、甘肅、湖北、湖南和貴州等多個省區已將電儲能納入調峰輔助服務交易。
但是,諸多業內人士認為,儲能在整個電力市場中,存在定位不清晰、政策不明朗、補貼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在市場交易中,儲能的地位十分尷尬。
電力市場對儲能開放程度有限
在電力市場中,儲能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穩定電網方式,既可以減輕電站在峰谷平衡中的壓力,又可以吸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力。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將會在較長時間內支持儲能的發展。
不過,凡則(上海)節能環保科技總經理胡建民認為,在電力市場中,儲能并非不可替代。“當前儲電的成本較高,從用戶側來看,實際應用的場景仍以冰蓄冷(水蓄冷)、(中低溫)儲熱為主,應用于房屋的制冷和供暖,在電力市場應用的場景并不多。同時,由于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其發展或將受限。”
中南大學教授李薦認為,只有調動公司和個人發展儲能的積極性,儲能才具備商業化發展前景。目前,由于尚未出臺明確的支持政策,儲能的發展方向仍然不明。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指出,首先,當前我國電力市場對儲能的開放程度有限,市場環境尚不完備,儲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遇到一些瓶頸;其次,儲能的身份還不清晰,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身份尚未明確,交易、調度和結算體系還難以匹配,儲能資源無法為電力系統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儲能的技術成熟度有待提高,需要在電池本身、系統集成和電力系統調用安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
輔助服務市場或激活儲能應用
“十四五”是推動我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我國儲能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還需要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支持。
該如何解決好儲能在電力市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胡建民指出,當前我國儲能行業的聲音十分微弱,需要龍頭企業、專業機構牽頭,發出倡議,增強整個行業在電力領域的話語權。同時,政策應向儲能行業傾斜,加大峰谷電價差,擴大儲能的應用范圍,讓儲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俞振華認為,從整體來看,第一,要加快推動電力市場化進程,利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儲能系統應用中難點問題,合理規劃電力市場規則以適應儲能新技術的應用,同時,也應全面建立儲能服務市場和需求側管理的行業標準;第二,有關部門需要明確儲能辦事流程和手續,電網環節應當明確各領域不同應用場景下儲能并網手續;第三,對于電網投資或購買儲能系統服務的實際需要,在不扭曲市場競爭性的前提下,遵循“先市場,后計劃”的基本原則,優先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電網側儲能系統,并用公允的市場價格評估成本計入標準,最終用科學的監管機制和有效的監管指標予以約束和激勵;第四,亟需自上而下明確儲能項目的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評估儲能在電力系統各環節安全隱患并提出針對性處置方法,完善相關標準和規范,不斷提高儲能項目應用的準入門檻。
目前,我國輔助服務市場剛剛起步,多地發布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方案和運營規則,這些規則的調整與地方能源發展形勢和電力體制改革深化工作掛鉤,進一步促進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也為儲能等新技術以及新主體參與電力市場提供了平臺。
李薦認為,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是我國特有的市場品種,是一種電能量市場,在國外歸為平衡市場或現貨市場。目前,就其經濟性而言,在平衡電網、賺取用電差價方面的經濟賬算得過來。“伴隨鋰電價格明顯下降,電儲能成本隨之降低,只要保持目前的峰谷電價差,削峰平谷市場有望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
利用市場規則反映儲能靈活調節價值
《意見》指出,我國計劃將積極推動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等具備調峰能力的電源建設,有序安排煤電應急調峰儲備電源建設。進一步完善調峰補償機制,加快推進電力調峰等輔助服務市場化,探索推動用戶側承擔輔助服務費用的相關機制。
李薦認為,從技術角度上看,電池儲能靈活性和便利性,將彌補電網無法靈活開關的短板,無論未來“電改”或者輔助市場怎么落實,都只會讓儲能更加有價值。“如果儲能發展得夠好,電站的壓力將明顯下降。”
“總體來看,輔助服務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非常有利于儲能發展和技術應用,輔助服務市場也是儲能獲取合理價值回報的重要平臺。”俞振華說,“儲能對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支撐作用顯著,調峰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是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所以,未來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發展,要利用市場規則反映儲能靈活調節價值,并由受益方為此進行支付,最后提高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不可替代性,并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體現其價值特性。”
胡建民認為,儲能主要解決的是能源供給和需求之間在時間及空間上的不匹配問題,因此,應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同時在華東、長江中下游等非計劃供暖區推動儲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