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全國首個省域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正式啟動建設,通過采集江蘇全省高電壓等級架空輸電線路等物理數據,構建數字化電網,全面提升電網的智慧運維水平。將同步全力撬動相關無人機、5G通信、自動駕駛、儲能充電等新技術發展,拉動裝備制造、人工智能、遙感測繪、數據服務等上下游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級。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蘇電牛思
據初步估計,數字化全息電網構建后,江蘇電網運維減少的成本每年都將超過兩億元。5月26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新聞30分》等欄目對此也進行了報道。

全息電網:
通俗地說,全息電網就是真實電網的一個高精度三維立體數字沙盤,它包含所有正在運行的輸變電設施。
全息電網可將現有二維的電網地圖升級成三維立體形態,精準模擬和再現變電站、桿塔、電線以及線路走廊內的地形、地貌、地物等。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網公里數不斷增加。由于輸電線路多為野外架空線路,現場環境及氣象條件復雜多變,避雷設備、導線、絕緣子等經過長時間運行且在各種外力長期作用下,會出現銹蝕、斷股等問題。
傳統的線路人工巡檢模式應用于架空線路,會耗費較大的人力和物力,且巡檢效率及質量均相對較差。因此,加強對架空線路更加有效、經濟的巡檢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據了解,基于全息電網技術,未來新建電網從規劃設計、到建設施工、竣工驗收等都可以實現全智能化管控。特別在電網運行維護方面,可以實現利用無人機大規模取代人工進行自主巡檢,巡檢效率可提升約6倍。
(《朝聞天下》欄目采訪畫面)
現階段,我們全息電網已經達到了厘米級精度,即使一顆螺絲釘的變化都能被精準的發現。”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翟學鋒介紹。
目前,國網江蘇電力相關技術人員正采用多旋翼無人機,搭載三維激光雷達,全面掃描江蘇電網500千伏及以上架空輸電線路,建立高精度三維立體模型。
“無人機激光掃描獲取的三維點云,再結合高精度遙感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傾斜攝影三維模型等數據源,將建立起一個多源數據融合的全息三維數字電網。”該項目實施單位方天公司無人機巡檢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王紅星說,“我們將對省內所有500千伏及以上高電壓等級架空輸電線路進行激光全息掃描,年內全息電網規模將達1.4萬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將完成全部輸電線路的電網全息化建設,總規模將超過9萬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構建數字化全息電網,也將同步全力撬動相關無人機、5G通信、自動駕駛、儲能充電等新技術發展,拉動裝備制造、人工智能、遙感測繪、數據服務等上下游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級。
這!么!多!這筆賬是怎么算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目前,江蘇方天公司已建成無人機移動巡檢裝備、固定巡檢裝備等,后續還將繼續拓展研發定制化抗風抗雨無人機、應急安全防護裝備、輔助檢修裝備等。
從直接經濟效益上看:
移動和固定成套裝備已完成1.27億元銷售額,移動裝備江蘇省預計需要70套,產值2.45億;如果推廣到全國,按照每省30套計算,約1000套裝備,產值35億。固定裝備江蘇省計劃部署1200套,產值約12億,如果推廣到全國,產值將達300億元。
帶動無人機、裝備制造、服務等上下游產業和就業將是千億、甚至萬億級的GDP。
從間接經濟效益上看:
目前,傳統手動操作無人機巡檢成本每基桿塔約1000元。截至2018年底,江蘇電網110千伏及以上架空輸電線路桿塔總數約28萬基,全部巡檢一遍,預計費用為2.8億元。
而如果采用項目研發的移動式智能巡檢成套裝備,那就不一樣啦!按照每套裝備每天巡視60基桿塔來算,一年下來,全部桿塔巡檢一遍,預計一年使用成本約為7800萬元,可節約2億元的成本。
從社會效益上看:
裝備有效縮短了故障查找時間,提高了故障線路或安全隱患的發現能力,減少了停電次數和時間,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當然,身為老百姓,這些我們都是感覺不到噠!電力蜀黍早就迅速將故障“扼殺在了搖籃里”~)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蘇電牛思
據初步估計,數字化全息電網構建后,江蘇電網運維減少的成本每年都將超過兩億元。5月26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新聞30分》等欄目對此也進行了報道。


全息電網:
通俗地說,全息電網就是真實電網的一個高精度三維立體數字沙盤,它包含所有正在運行的輸變電設施。
全息電網可將現有二維的電網地圖升級成三維立體形態,精準模擬和再現變電站、桿塔、電線以及線路走廊內的地形、地貌、地物等。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網公里數不斷增加。由于輸電線路多為野外架空線路,現場環境及氣象條件復雜多變,避雷設備、導線、絕緣子等經過長時間運行且在各種外力長期作用下,會出現銹蝕、斷股等問題。
傳統的線路人工巡檢模式應用于架空線路,會耗費較大的人力和物力,且巡檢效率及質量均相對較差。因此,加強對架空線路更加有效、經濟的巡檢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據了解,基于全息電網技術,未來新建電網從規劃設計、到建設施工、竣工驗收等都可以實現全智能化管控。特別在電網運行維護方面,可以實現利用無人機大規模取代人工進行自主巡檢,巡檢效率可提升約6倍。

(《朝聞天下》欄目采訪畫面)
現階段,我們全息電網已經達到了厘米級精度,即使一顆螺絲釘的變化都能被精準的發現。”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翟學鋒介紹。
目前,國網江蘇電力相關技術人員正采用多旋翼無人機,搭載三維激光雷達,全面掃描江蘇電網500千伏及以上架空輸電線路,建立高精度三維立體模型。
“無人機激光掃描獲取的三維點云,再結合高精度遙感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傾斜攝影三維模型等數據源,將建立起一個多源數據融合的全息三維數字電網。”該項目實施單位方天公司無人機巡檢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王紅星說,“我們將對省內所有500千伏及以上高電壓等級架空輸電線路進行激光全息掃描,年內全息電網規模將達1.4萬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將完成全部輸電線路的電網全息化建設,總規模將超過9萬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構建數字化全息電網,也將同步全力撬動相關無人機、5G通信、自動駕駛、儲能充電等新技術發展,拉動裝備制造、人工智能、遙感測繪、數據服務等上下游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級。
這!么!多!這筆賬是怎么算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目前,江蘇方天公司已建成無人機移動巡檢裝備、固定巡檢裝備等,后續還將繼續拓展研發定制化抗風抗雨無人機、應急安全防護裝備、輔助檢修裝備等。
從直接經濟效益上看:
移動和固定成套裝備已完成1.27億元銷售額,移動裝備江蘇省預計需要70套,產值2.45億;如果推廣到全國,按照每省30套計算,約1000套裝備,產值35億。固定裝備江蘇省計劃部署1200套,產值約12億,如果推廣到全國,產值將達300億元。
帶動無人機、裝備制造、服務等上下游產業和就業將是千億、甚至萬億級的GDP。
從間接經濟效益上看:
目前,傳統手動操作無人機巡檢成本每基桿塔約1000元。截至2018年底,江蘇電網110千伏及以上架空輸電線路桿塔總數約28萬基,全部巡檢一遍,預計費用為2.8億元。
而如果采用項目研發的移動式智能巡檢成套裝備,那就不一樣啦!按照每套裝備每天巡視60基桿塔來算,一年下來,全部桿塔巡檢一遍,預計一年使用成本約為7800萬元,可節約2億元的成本。
從社會效益上看:
裝備有效縮短了故障查找時間,提高了故障線路或安全隱患的發現能力,減少了停電次數和時間,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當然,身為老百姓,這些我們都是感覺不到噠!電力蜀黍早就迅速將故障“扼殺在了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