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形成了先發優勢。截至2019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46%。不過作為行業新生力量,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步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令諸多新能源企業陷入困境。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在其2020年兩會提案中,明確指出了我國新能源產業存在問題,并提出系列建議。
方運舟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存在以下五大問題:
一、行業技術更新快,產品無規模效應,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靠政策補貼支持,幾乎沒有盈利空間,只有極少數企業產量達到一定規模且有實力攤銷成本,可以贏取一點利潤,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二、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供應鏈資源緊張,成本居高不下。由于行業發展太快,產業配套環境尚不成熟,導致新能源汽車整體供應鏈資源緊張,核心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
三、新能源汽車品牌溢價能力不足,二手車殘值率低。由于受眾面窄,產品本身不易流通,外加三電系統老化、補貼政策和產品更新換代等因素,三年車齡的新能源汽車綜合保值率僅為47.5%,整個產業體系仍需進一步提升。
四、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影響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不足,空間分布不合理。已建成的充電樁主要分布在在郊縣等偏遠地段,中心城區的數量相對少。另外,充電樁的維護不到位,部分地區出現“故障樁”、“僵尸樁”。要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發展,必須打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制約。
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市場下滑,消費疲軟。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行業的正常運行節奏,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巨大沖擊,零部件供應體系被打亂。從長期來看,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基于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今年疫情影響。方運舟建議國家研究出臺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主要建議如下:
一、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
二、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
三、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拓展農村市場;
四、積極推進路權、電價、停車、高速收費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
五、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加快資金結算;
六、給予金融、稅費及資金支持;
七、給予新能源汽車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助力技術升級。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方運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品質的制造業作為支撐。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應更多聚焦在智能科技,面向新技術發展趨勢,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向實現生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邁進。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在其2020年兩會提案中,明確指出了我國新能源產業存在問題,并提出系列建議。
方運舟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存在以下五大問題:
一、行業技術更新快,產品無規模效應,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靠政策補貼支持,幾乎沒有盈利空間,只有極少數企業產量達到一定規模且有實力攤銷成本,可以贏取一點利潤,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二、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供應鏈資源緊張,成本居高不下。由于行業發展太快,產業配套環境尚不成熟,導致新能源汽車整體供應鏈資源緊張,核心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
三、新能源汽車品牌溢價能力不足,二手車殘值率低。由于受眾面窄,產品本身不易流通,外加三電系統老化、補貼政策和產品更新換代等因素,三年車齡的新能源汽車綜合保值率僅為47.5%,整個產業體系仍需進一步提升。
四、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影響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不足,空間分布不合理。已建成的充電樁主要分布在在郊縣等偏遠地段,中心城區的數量相對少。另外,充電樁的維護不到位,部分地區出現“故障樁”、“僵尸樁”。要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發展,必須打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制約。
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市場下滑,消費疲軟。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行業的正常運行節奏,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巨大沖擊,零部件供應體系被打亂。從長期來看,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基于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今年疫情影響。方運舟建議國家研究出臺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主要建議如下:
一、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
二、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
三、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拓展農村市場;
四、積極推進路權、電價、停車、高速收費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
五、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加快資金結算;
六、給予金融、稅費及資金支持;
七、給予新能源汽車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助力技術升級。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方運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品質的制造業作為支撐。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應更多聚焦在智能科技,面向新技術發展趨勢,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向實現生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