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各省市的重點項目陸續發布并開工。據北極星儲能網整理統計,目前已有11個省市區域發布2020年重點項目名單,包括山東、山東淄博、河北、張家口、河南、成都、山西、福建、江蘇、重慶和寧夏。后續將繼續更新,敬請關注。
2020年這11個省市區域的重點項目涉及儲能項目、電池生產、電池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類共114個項目,福建項目最多(37個),河南數量第二(27個)。
大規模儲能比重大
目前我國儲能技術應用主要圍繞可再生能源消納、聯合火電參與調頻輔助服務以及用戶側電費管理等。此外,通信基站、數據中心、多站合一、光儲(充)、微電網、綜合能源服務以及電力現貨市場等領域也有一定儲能需求。
隨著儲能技術發展不斷成熟,壓縮空氣儲能在多個省市中被提出,涉及河北、山東和江蘇。其中,山東(肥城)壓縮空氣儲能調峰電站項目的建設規模是50MW/300MWh,有望成為我國首套利用鹽穴儲氣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新能源的規模應用以及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入網、傳統電力峰谷差值的增長,各種能源應用問題也隨之出現,壓縮空氣儲能優勢明顯,未來無疑將成為除抽水蓄能之外最具發展潛力的應用于大規模儲能的技術。
在2020年省市重點項目中,儲能項目類的抽水蓄能電站是看點。河北、河南、福建、江蘇都把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列入重點項目名單,其中河北、福建、河南居多。有評論曾指出:“就在抽水蓄能重獲新生之時,電網側儲能領域也將出現新變化。”
風光儲多能互補成趨勢
“儲能是發展新能源的剛需”,新能源搭配儲能已經成為新趨勢。山東、河北、福建這3個省市區域都發布了包含儲能在內的風光儲、多能互補項目列為重點項目。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規模持續擴大,技術升級更新換代頻率加快、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但仍面臨發電不穩定以及消納困難等問題,棄風率、棄光率也成為各地重點考核項目之一,而安全高效的儲能技術在促進可再生能源并網與就地消納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有專家表示:風光儲能源結合雖然尚未大范圍來臨,但卻是未來發展趨勢。
5G基站提振“儲能”電池需求
3月4日,中國移動發布2020年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集中采購招標公告,計劃采購不超過25.08億元的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共計6.102億Ah(規格3.2V),采購需求滿足期為1年。據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表示,5G基站的建設對鐵鋰的需求是成倍甚至是幾倍的增長。2020是我國5G發展元年,省市重點項目中有5個5G基站和數據中心相關項目,河北、河南、張家口和江蘇都有涉及。
電池產能:又有新面孔!
截止北極星儲能網統計為止,2020年電池生產類項目達41個,涉及山東淄博、河南、江蘇、山西、福建、成都、河北七個省市區域在內,包含儲能電池、動力電池及其他類電池生產項目。可謂是遍地開花。
上圖可見,電池生產項目中,儲能電池占5個,且又有新面孔出現。包括山東淄博的“國防專用設備軍民融合電池項目 (年產各類鉛酸蓄電池633萬kVAh)等儲能電池類項目”,由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建設;河南許昌巨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500MWH儲能電池項目”;山西城市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1GW儲能電池包及儲能裝配工業項目”;江蘇省兩個——啟東億緯鋰能“鋰離子儲能電池”和金壇沃克斯“高性能儲能電池”。
據起點鋰電大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為18.8GWh,同比增長39.8%,其中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7.6GWh,同比增長16.2%。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速超過16%。儲能鋰電池行業將進入高速成長期,儲能市場規模巨大。
動力電池生產項目共15個,涉及河南、福建、成都,其中河南一個省就占了9個項目,而福建4個項目中有3個是寧德時代建設。2020年將會是大型汽車制造商進入動力電池制造業務的關鍵之年,3年以后,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將會發生劇變。“鯰魚”特斯拉的進入,也能刺激國內電池制造商及產業的良好發展。其他電池生產項目有21個,福建省占據了半壁江山(10個)。
儲能應用廣泛,鋰電池及動力電池的回收梯次利用在儲能市場也有一席之地。在十一個省市重點項目中,涉及河北、河南、福建3個省份且共5個電池回收項目。電池材料產能項目26個,還是福建省數量最多,或許是寧德時代的存在使福建在電池產業鏈領域有著很大發展。新能源汽車項目共6個,涉及河南和江蘇省。
2020年這11個省市區域的重點項目涉及儲能項目、電池生產、電池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類共114個項目,福建項目最多(37個),河南數量第二(27個)。
大規模儲能比重大
目前我國儲能技術應用主要圍繞可再生能源消納、聯合火電參與調頻輔助服務以及用戶側電費管理等。此外,通信基站、數據中心、多站合一、光儲(充)、微電網、綜合能源服務以及電力現貨市場等領域也有一定儲能需求。

隨著儲能技術發展不斷成熟,壓縮空氣儲能在多個省市中被提出,涉及河北、山東和江蘇。其中,山東(肥城)壓縮空氣儲能調峰電站項目的建設規模是50MW/300MWh,有望成為我國首套利用鹽穴儲氣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新能源的規模應用以及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入網、傳統電力峰谷差值的增長,各種能源應用問題也隨之出現,壓縮空氣儲能優勢明顯,未來無疑將成為除抽水蓄能之外最具發展潛力的應用于大規模儲能的技術。
在2020年省市重點項目中,儲能項目類的抽水蓄能電站是看點。河北、河南、福建、江蘇都把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列入重點項目名單,其中河北、福建、河南居多。有評論曾指出:“就在抽水蓄能重獲新生之時,電網側儲能領域也將出現新變化。”
風光儲多能互補成趨勢
“儲能是發展新能源的剛需”,新能源搭配儲能已經成為新趨勢。山東、河北、福建這3個省市區域都發布了包含儲能在內的風光儲、多能互補項目列為重點項目。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規模持續擴大,技術升級更新換代頻率加快、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但仍面臨發電不穩定以及消納困難等問題,棄風率、棄光率也成為各地重點考核項目之一,而安全高效的儲能技術在促進可再生能源并網與就地消納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有專家表示:風光儲能源結合雖然尚未大范圍來臨,但卻是未來發展趨勢。
5G基站提振“儲能”電池需求
3月4日,中國移動發布2020年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集中采購招標公告,計劃采購不超過25.08億元的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共計6.102億Ah(規格3.2V),采購需求滿足期為1年。據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表示,5G基站的建設對鐵鋰的需求是成倍甚至是幾倍的增長。2020是我國5G發展元年,省市重點項目中有5個5G基站和數據中心相關項目,河北、河南、張家口和江蘇都有涉及。
電池產能:又有新面孔!
截止北極星儲能網統計為止,2020年電池生產類項目達41個,涉及山東淄博、河南、江蘇、山西、福建、成都、河北七個省市區域在內,包含儲能電池、動力電池及其他類電池生產項目。可謂是遍地開花。

上圖可見,電池生產項目中,儲能電池占5個,且又有新面孔出現。包括山東淄博的“國防專用設備軍民融合電池項目 (年產各類鉛酸蓄電池633萬kVAh)等儲能電池類項目”,由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建設;河南許昌巨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500MWH儲能電池項目”;山西城市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1GW儲能電池包及儲能裝配工業項目”;江蘇省兩個——啟東億緯鋰能“鋰離子儲能電池”和金壇沃克斯“高性能儲能電池”。
據起點鋰電大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為18.8GWh,同比增長39.8%,其中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7.6GWh,同比增長16.2%。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速超過16%。儲能鋰電池行業將進入高速成長期,儲能市場規模巨大。
動力電池生產項目共15個,涉及河南、福建、成都,其中河南一個省就占了9個項目,而福建4個項目中有3個是寧德時代建設。2020年將會是大型汽車制造商進入動力電池制造業務的關鍵之年,3年以后,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將會發生劇變。“鯰魚”特斯拉的進入,也能刺激國內電池制造商及產業的良好發展。其他電池生產項目有21個,福建省占據了半壁江山(10個)。

儲能應用廣泛,鋰電池及動力電池的回收梯次利用在儲能市場也有一席之地。在十一個省市重點項目中,涉及河北、河南、福建3個省份且共5個電池回收項目。電池材料產能項目26個,還是福建省數量最多,或許是寧德時代的存在使福建在電池產業鏈領域有著很大發展。新能源汽車項目共6個,涉及河南和江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