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技術能否讓投資人賺到錢,能否有足夠的現金回報,需要借助政府、平臺、第三方公共機構去評估和展示。當前綠色技術相關的政策部門協調機制并沒有建立,同時,綠色技術的評價指標體系、環境效益的評估以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機制等都亟需補充和完善。
“2002年,我曾作為主要參與人研究如何破解節能服務公司融資難的問題,現在17年過去了,在節能服務產業對于整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在談節能產業融資難的問題,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近日,在第十二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華夏銀行綠色金融中心主任張勇淼的一番發問,引發熱議。
張勇淼的這番發問,是源于論壇上來自包括工業余熱利用、油氣罐區VOCs治理、節電設備制造等節能環保領域的多個企業,不約而同地道出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缺錢。
事實上,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十九大報告中已明確提出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市場化的綠色金融創新體系,以引導資金流向節能環保產業的綠色技術。
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何綠色技術依然面臨融資難題?又該如何解決?
“發展的主要痛點是缺錢”
以北斗啟明(北京)節能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為例,資料顯示,該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備案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主要業務面向石油化工行業,包括罐區VOCs源頭治理、設備節能改造等。其中,罐區VOCs源頭治理技術在中石油、中石化、地煉共計50余家企業應用,應用數量1000余套。
“我們的痛點是現金流和市場很難匹配,比如2020年我們僅和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這三家企業簽訂的訂單就有20億元,但由于特殊的體制問題,項目必須得我們先干完,產品安裝、驗收合格后他們才能開發票付款,至少得1年時間,導致現金流不夠、資金壓力很大,這是我公司發展的瓶頸問題。”北斗啟明(北京)節能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光坦言。
同樣面臨缺錢問題的還有北京億瑋坤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節能百強企業,主要業務涉及冶金行業低溫余熱回收供暖、余熱制冷、余熱海水淡化及余熱發電等,目前余熱供暖面積約3000萬平方米。
“發展的主要痛點就是缺錢,我們用自己的專利技術,把鋼廠尾氣余熱取出來后送給城市供暖,項目前期投入特別大,但得在后期逐年才能收回投資。”北京億瑋坤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傳紅說,“比如,這個供暖季,我們目前有陜西某鋼廠余熱給城市供熱、山東某鋼廠余熱給海邊漁民養殖海水加溫、東北某鋼廠給城市供暖等項目,幾個項目加起來投資有20億元。由于供暖市場穩定,這個項目的未來收益是長期穩定的,但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年輕的公司,投資壓力確實太大。”
“僅憑美好的愿望不足以促成
金融支持的產生”
為給綠色產業創新提供金融支持,當前我國已發展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以綠色信貸為例,據介紹,在整個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里,綠色信貸的質量遠遠高于銀行總體的信貸資產質量。“像華夏銀行綠色信貸的不良率只有整體平均不良率的三分之一,這說明綠色產業的企業、項目總體來講是優質的。”張勇淼表示。
“作為金融機構,首先我們非常愿意支持綠色行業的發展。但作為銀行來講,如果投資一個行業長期持續、風險可控,這樣的資產是非常難尋的,我們面臨好資產難尋的局面。”張勇淼直言,“在我來看,有的優質項目就像好看的女子藏在深閨中,有的雖然已經亮相了,但我并沒看到他的內涵,這需要借助政府、平臺、第三方公共機構去評估和展示。”
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安國俊看來,當前綠色技術相關的政策部門協調機制并沒有建立,財稅投融資的激勵機制亟待突破和建立。此外,綠色技術的評價指標體系、環境效益的評估以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機制等都是亟需補充和完善的。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俞春江也表達了相同觀點:“光憑美好的愿望不足以促成金融支持的產生,這中間缺一道機制,隔行如隔山,綠色技術能不能夠讓投資人掙到錢,能不能有足夠的現金回報,這就需要綠色評級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得有一個商業模式”
針對上述問題,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我做綠色金融十多年了,越來越感覺它本質還是金融,要尊重金融的一些基本規律。不是因為綠色就能去找錢,首先要有一個商業模式,綠色只是商業模式中的一個特點,只談綠色和情懷短期內肯定是找不到錢的。”郭沛源說,“我們現有很多業務模式可以跟綠色結合起來,比如很多銀行會推出能效融資,本質上還是一個金融產品,不過還款來源是節能之后的效益、未來的現金流。節能環保企業可以考慮創新的融資模式,比如訂單融資、供應鏈融資、未來現金流的質押等,各種各樣的創新都可能去探索。”
“要找到市場上對綠色有偏好的錢,它追求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長期穩定的回報。又比如說,有銀行發綠色金融債,意味著募集到的幾十億上百億一定要專門投向綠色,企業可以看哪家銀行發行了綠色金融債。還有一些貨幣政策,可以把綠色和普惠的資產作為抵押物,實際上是降低了資金成本。”郭沛源補充道。
張勇淼則建議,企業融資必須是一攬子的總體考慮。“融資一定是多種融資形式的組合,具體問題有具體解決的方案。比如若主要給三桶油進行相關服務的情況下,由于他們有良好的信用,走供應鏈金融一定是最合適的,也就是說,企業融資時既要用自己的信用,也要去用對方的商業信用。”
“2002年,我曾作為主要參與人研究如何破解節能服務公司融資難的問題,現在17年過去了,在節能服務產業對于整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在談節能產業融資難的問題,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近日,在第十二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華夏銀行綠色金融中心主任張勇淼的一番發問,引發熱議。
張勇淼的這番發問,是源于論壇上來自包括工業余熱利用、油氣罐區VOCs治理、節電設備制造等節能環保領域的多個企業,不約而同地道出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缺錢。
事實上,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十九大報告中已明確提出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市場化的綠色金融創新體系,以引導資金流向節能環保產業的綠色技術。
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何綠色技術依然面臨融資難題?又該如何解決?
“發展的主要痛點是缺錢”
以北斗啟明(北京)節能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為例,資料顯示,該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備案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主要業務面向石油化工行業,包括罐區VOCs源頭治理、設備節能改造等。其中,罐區VOCs源頭治理技術在中石油、中石化、地煉共計50余家企業應用,應用數量1000余套。
“我們的痛點是現金流和市場很難匹配,比如2020年我們僅和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這三家企業簽訂的訂單就有20億元,但由于特殊的體制問題,項目必須得我們先干完,產品安裝、驗收合格后他們才能開發票付款,至少得1年時間,導致現金流不夠、資金壓力很大,這是我公司發展的瓶頸問題。”北斗啟明(北京)節能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光坦言。
同樣面臨缺錢問題的還有北京億瑋坤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節能百強企業,主要業務涉及冶金行業低溫余熱回收供暖、余熱制冷、余熱海水淡化及余熱發電等,目前余熱供暖面積約3000萬平方米。
“發展的主要痛點就是缺錢,我們用自己的專利技術,把鋼廠尾氣余熱取出來后送給城市供暖,項目前期投入特別大,但得在后期逐年才能收回投資。”北京億瑋坤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傳紅說,“比如,這個供暖季,我們目前有陜西某鋼廠余熱給城市供熱、山東某鋼廠余熱給海邊漁民養殖海水加溫、東北某鋼廠給城市供暖等項目,幾個項目加起來投資有20億元。由于供暖市場穩定,這個項目的未來收益是長期穩定的,但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年輕的公司,投資壓力確實太大。”
“僅憑美好的愿望不足以促成
金融支持的產生”
為給綠色產業創新提供金融支持,當前我國已發展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以綠色信貸為例,據介紹,在整個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里,綠色信貸的質量遠遠高于銀行總體的信貸資產質量。“像華夏銀行綠色信貸的不良率只有整體平均不良率的三分之一,這說明綠色產業的企業、項目總體來講是優質的。”張勇淼表示。
“作為金融機構,首先我們非常愿意支持綠色行業的發展。但作為銀行來講,如果投資一個行業長期持續、風險可控,這樣的資產是非常難尋的,我們面臨好資產難尋的局面。”張勇淼直言,“在我來看,有的優質項目就像好看的女子藏在深閨中,有的雖然已經亮相了,但我并沒看到他的內涵,這需要借助政府、平臺、第三方公共機構去評估和展示。”
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安國俊看來,當前綠色技術相關的政策部門協調機制并沒有建立,財稅投融資的激勵機制亟待突破和建立。此外,綠色技術的評價指標體系、環境效益的評估以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機制等都是亟需補充和完善的。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俞春江也表達了相同觀點:“光憑美好的愿望不足以促成金融支持的產生,這中間缺一道機制,隔行如隔山,綠色技術能不能夠讓投資人掙到錢,能不能有足夠的現金回報,這就需要綠色評級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得有一個商業模式”
針對上述問題,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我做綠色金融十多年了,越來越感覺它本質還是金融,要尊重金融的一些基本規律。不是因為綠色就能去找錢,首先要有一個商業模式,綠色只是商業模式中的一個特點,只談綠色和情懷短期內肯定是找不到錢的。”郭沛源說,“我們現有很多業務模式可以跟綠色結合起來,比如很多銀行會推出能效融資,本質上還是一個金融產品,不過還款來源是節能之后的效益、未來的現金流。節能環保企業可以考慮創新的融資模式,比如訂單融資、供應鏈融資、未來現金流的質押等,各種各樣的創新都可能去探索。”
“要找到市場上對綠色有偏好的錢,它追求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長期穩定的回報。又比如說,有銀行發綠色金融債,意味著募集到的幾十億上百億一定要專門投向綠色,企業可以看哪家銀行發行了綠色金融債。還有一些貨幣政策,可以把綠色和普惠的資產作為抵押物,實際上是降低了資金成本。”郭沛源補充道。
張勇淼則建議,企業融資必須是一攬子的總體考慮。“融資一定是多種融資形式的組合,具體問題有具體解決的方案。比如若主要給三桶油進行相關服務的情況下,由于他們有良好的信用,走供應鏈金融一定是最合適的,也就是說,企業融資時既要用自己的信用,也要去用對方的商業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