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用電線路出現故障時,供電公司員工能先于用戶掌握故障情況;當客戶還未感知故障發生時,故障原因就被自動分析、診斷處理;故障排除后,工作人員只需在終端即可遠程完成復電操作……這不是對未來的幻想,而是即將在上杭縣古田鎮實現的場景。1月1日,國網福建上杭縣供電公司透露,古田智能電網調控系統已初步建成,短期內將投入實際運行階段。
古田智能電網調控系統是上杭縣供電公司古田智慧能源綜合服務示范小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8年底,上杭縣供電公司就著手準備開展該項目建設,旨在建成智慧供電保障體系、智慧能源服務體系和基礎支撐保障體系,助力古田紅色蘇區治理,推動小鎮能源低碳轉型,滿足老區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服務農村產業現代化。
據上杭縣供電公司電網調控中心負責人周友琪介紹,目前古田區域內的電網已實現從220千伏到220伏不同電壓等級線路的全程智慧調度。110千伏變電站及以上基本實現“一鍵送控”,即變電站所有開關都由調控中心直接控制,取代過去需由工作人員手工操控,變電站工作人員不用再進入變電站內部,減輕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古田鎮區域內的35千伏、110千伏變電站都實現了“秒及停復電”,當變電站出現失壓狀態時,即可實現在100秒內恢復10千伏線路供電。
在10千伏線路調控方面,調控人員已實現“網絡化”下令。過去調控人員依賴電話調控,進行預定、確令、許可等操作,程序繁瑣,需耗費大量時間在溝通對接上。如今一個手機端ORM(對象關系映射)系統就能開展上述工作。同時,該系統還能自主監測10千伏線路內的重要開關站,包括監測站內的狀態量、運行環境、電氣量等重要數據,調控方式實現質的轉變。
周友琪還表示,古田區域內部分智能低壓臺區已實現低壓自動化調度。通過低壓全網智能設備的數據采集、存儲、控制和共享,實現先于低壓用電客戶智能感知,并同步對各級故障的精準定位和成因診斷,智能安排搶修,縮減復電時間。同時,還能及時向客戶推送欠費停電等信息,臺區工作人員可實現遠程停復電操作,實現主動服務模式。“如同每個臺區都有一個智慧的大腦,用電客戶反饋問題的速度追不上我們的調度處置速度。”周友琪說。
下一步,該公司將進一步結合主配網圖模融合方式,通過5G技術,將變電站圖模和配電網圖模進一步整合,實現古田區域內主、配電網調控所需的圖形調閱和數據采集、監控,調控人員實現一臺工作站即可完成日常調度業務,帶來調度臺工作效率的提升。未來,還將融合“廠網通”,即梯級電站智能調控,實現線路調控效率最大化。按照計劃,預計到2020年底,一座嶄新的智能能源小鎮將呈現在閩西上杭這片紅色沃土上。
古田智能電網調控系統是上杭縣供電公司古田智慧能源綜合服務示范小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8年底,上杭縣供電公司就著手準備開展該項目建設,旨在建成智慧供電保障體系、智慧能源服務體系和基礎支撐保障體系,助力古田紅色蘇區治理,推動小鎮能源低碳轉型,滿足老區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服務農村產業現代化。
據上杭縣供電公司電網調控中心負責人周友琪介紹,目前古田區域內的電網已實現從220千伏到220伏不同電壓等級線路的全程智慧調度。110千伏變電站及以上基本實現“一鍵送控”,即變電站所有開關都由調控中心直接控制,取代過去需由工作人員手工操控,變電站工作人員不用再進入變電站內部,減輕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古田鎮區域內的35千伏、110千伏變電站都實現了“秒及停復電”,當變電站出現失壓狀態時,即可實現在100秒內恢復10千伏線路供電。
在10千伏線路調控方面,調控人員已實現“網絡化”下令。過去調控人員依賴電話調控,進行預定、確令、許可等操作,程序繁瑣,需耗費大量時間在溝通對接上。如今一個手機端ORM(對象關系映射)系統就能開展上述工作。同時,該系統還能自主監測10千伏線路內的重要開關站,包括監測站內的狀態量、運行環境、電氣量等重要數據,調控方式實現質的轉變。
周友琪還表示,古田區域內部分智能低壓臺區已實現低壓自動化調度。通過低壓全網智能設備的數據采集、存儲、控制和共享,實現先于低壓用電客戶智能感知,并同步對各級故障的精準定位和成因診斷,智能安排搶修,縮減復電時間。同時,還能及時向客戶推送欠費停電等信息,臺區工作人員可實現遠程停復電操作,實現主動服務模式。“如同每個臺區都有一個智慧的大腦,用電客戶反饋問題的速度追不上我們的調度處置速度。”周友琪說。
下一步,該公司將進一步結合主配網圖模融合方式,通過5G技術,將變電站圖模和配電網圖模進一步整合,實現古田區域內主、配電網調控所需的圖形調閱和數據采集、監控,調控人員實現一臺工作站即可完成日常調度業務,帶來調度臺工作效率的提升。未來,還將融合“廠網通”,即梯級電站智能調控,實現線路調控效率最大化。按照計劃,預計到2020年底,一座嶄新的智能能源小鎮將呈現在閩西上杭這片紅色沃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