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記者從合肥供電公司獲悉,合肥市政府與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簽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助力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這張聽上去有點高大上的“泛網”從何而來,未來會給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
停電主動感知和APP可視化派單
2019年,全國各地開始積極探索泛在電力物聯網,上海、天津、廈門等城市紛紛出招,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下基礎。
安徽省“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從零起步,首批推出兩大示范區展開試點。其中,合肥濱湖核心區23平方公里區域在去年5月入選進行。
圍繞濱湖核心區的試點,合肥供電公司從“構建智慧物聯體系”和“拓展綜合能源服務”兩條主線同時發力。通過打造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有效支撐電水熱氣多能互補,促進能源托管、電動汽車、能效分析等綜合服務模式的拓展,構建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其中,依靠智能感知終端,實現配用電側運行數據全采集,實現故障主動服務可視化,實現故障點快速精準研判和自動隔離。“目前,濱湖核心區停電主動感知和APP可視化派單實現全覆蓋。”合肥供電公司的負責人介紹,搶修現場平均時間由32分鐘降低至15分鐘,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由96分鐘降低至28分鐘。
根據“省會光伏第一城”的特點,全市還建成省內首座虛擬電廠,綜合利用充電樁、儲能電池、柔性負荷等多種可調節資源,確保清潔能源全額消納。隨著項目的不斷深入建設推廣,三年內合肥區域虛擬電廠總容量占比預計將達到夏季降溫負荷400萬千瓦的20%,相當于少建設一座80萬千瓦傳統電廠。
利用光纖資源建合肥量子城域網
隨著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牽手”,下一步合肥將在數據共享、綜合能源、智慧服務、5G建設、量子通訊等方面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與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緊密融合,為合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能源+數字”雙驅動力。
2020年起,合肥供電公司將進一步加快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計劃拓展泛網示范區至濱湖新區全域100平方公里范圍。實現城市從“用好電”到“用好能”跨越提升,為合肥智慧城市建設保駕護航。
對于智慧城市來說,通過建立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為城市經濟決策、行業規劃、環保監測、信用評價、城市治理等方面做出支撐,提高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單位產值能耗。
比如,牽頭完成合肥空港智慧能源規劃,為空港區域的能源布局描繪藍圖;利用光纖資源,參與建設合肥量子城域網,提供金融、政務領域的數據安全傳輸;在濱湖與政府合作共建公共事業無線網,實現示范區全覆蓋,為智慧城市公用事業及能源數據采集提供網絡支撐。
為千家萬戶量身定制用電方案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泛在互聯關系著千家萬戶,將推動綠色智慧生活來到人們身邊。
泛網建設能讓城市電網可靠性不斷提升,使得停電次數更少、服務速度更快、更智能。2020年,合肥供電公司將通過感知技術,開展居民用戶用電特征分析,構建居民用電特性畫像,為千家萬戶量身定制用電方案,進一步降低用電資費。
合肥供電公司還將加快推進國內首個5G電動汽車有序充電站試點建設,并納入虛擬電廠管理范疇。有了5G充電站,在老舊小區不擴容改造前提下,相比普通充電樁增加25%的建設規模,可為用戶降低約33%充電費用。
新的一年里,合肥將不斷深化智慧車聯網平臺建設,實現“車、樁、網”智能互動服務,為交通部門提供大數據支撐,提升居民充電便捷度。
停電主動感知和APP可視化派單
2019年,全國各地開始積極探索泛在電力物聯網,上海、天津、廈門等城市紛紛出招,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下基礎。
安徽省“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從零起步,首批推出兩大示范區展開試點。其中,合肥濱湖核心區23平方公里區域在去年5月入選進行。
圍繞濱湖核心區的試點,合肥供電公司從“構建智慧物聯體系”和“拓展綜合能源服務”兩條主線同時發力。通過打造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有效支撐電水熱氣多能互補,促進能源托管、電動汽車、能效分析等綜合服務模式的拓展,構建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其中,依靠智能感知終端,實現配用電側運行數據全采集,實現故障主動服務可視化,實現故障點快速精準研判和自動隔離。“目前,濱湖核心區停電主動感知和APP可視化派單實現全覆蓋。”合肥供電公司的負責人介紹,搶修現場平均時間由32分鐘降低至15分鐘,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由96分鐘降低至28分鐘。
根據“省會光伏第一城”的特點,全市還建成省內首座虛擬電廠,綜合利用充電樁、儲能電池、柔性負荷等多種可調節資源,確保清潔能源全額消納。隨著項目的不斷深入建設推廣,三年內合肥區域虛擬電廠總容量占比預計將達到夏季降溫負荷400萬千瓦的20%,相當于少建設一座80萬千瓦傳統電廠。
利用光纖資源建合肥量子城域網
隨著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牽手”,下一步合肥將在數據共享、綜合能源、智慧服務、5G建設、量子通訊等方面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與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緊密融合,為合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能源+數字”雙驅動力。
2020年起,合肥供電公司將進一步加快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計劃拓展泛網示范區至濱湖新區全域100平方公里范圍。實現城市從“用好電”到“用好能”跨越提升,為合肥智慧城市建設保駕護航。
對于智慧城市來說,通過建立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為城市經濟決策、行業規劃、環保監測、信用評價、城市治理等方面做出支撐,提高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單位產值能耗。
比如,牽頭完成合肥空港智慧能源規劃,為空港區域的能源布局描繪藍圖;利用光纖資源,參與建設合肥量子城域網,提供金融、政務領域的數據安全傳輸;在濱湖與政府合作共建公共事業無線網,實現示范區全覆蓋,為智慧城市公用事業及能源數據采集提供網絡支撐。
為千家萬戶量身定制用電方案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泛在互聯關系著千家萬戶,將推動綠色智慧生活來到人們身邊。
泛網建設能讓城市電網可靠性不斷提升,使得停電次數更少、服務速度更快、更智能。2020年,合肥供電公司將通過感知技術,開展居民用戶用電特征分析,構建居民用電特性畫像,為千家萬戶量身定制用電方案,進一步降低用電資費。
合肥供電公司還將加快推進國內首個5G電動汽車有序充電站試點建設,并納入虛擬電廠管理范疇。有了5G充電站,在老舊小區不擴容改造前提下,相比普通充電樁增加25%的建設規模,可為用戶降低約33%充電費用。
新的一年里,合肥將不斷深化智慧車聯網平臺建設,實現“車、樁、網”智能互動服務,為交通部門提供大數據支撐,提升居民充電便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