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浙江杭州供電公司援藏(那曲)幫扶小組組長何寶昌再次來到西藏那曲地區色尼區古露鎮安置房小區回訪居民用電情況。“現在我們用電不用靠光伏板了,這一個多月沒有停過電。”藏族女孩格桑說。
11月9日,杭州供電公司幫扶小組來到那曲的第29天,古露鎮異地搬遷安置房小區400千伏安配變古露變順利通電,為92戶居民送去了“放心電”。
今年10月,為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援建“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決策部署,按照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一市幫一縣”的工作要求,杭州供電公司派出精兵強將赴那曲地區開展工作。兩個月來,杭州供電公司幫扶小組隊員克服缺氧、嚴寒及復雜的交通條件等不利因素,培訓施工人員130人次、勘查作業點70次、立桿8173基,超額完成了階段性電網建設任務。
“就算拖著半條命,也要把任務完成。”
9月23日,杭州供電公司成立對口援藏幫扶辦公室并制訂了詳細的工作方案。考慮到工程量、時間節點和氣候變化等因素,該公司決定派出兩批隊伍分別于今年10月和明年春天赴那曲開展電網援建工作。
10月10日,幫扶小組在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習服基地舉行了短暫的出征儀式后,向那曲進發。經過7個小時的顛簸,幫扶小組抵達那曲。何寶昌說:“那曲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天氣無常,一天四季,空氣特別干燥,早上起來經常流鼻血。盡管我們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剛到那曲的時候,困難還是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
幫扶小組隊員包昶翔初到拉薩就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晚上我透不過氣,血壓、心跳不正常,還出現了低燒。我趕緊給隊長打電話匯報情況。”包昶翔說。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幫扶小組決定暫留他在拉薩休整。可僅在習服基地多待了一天,包昶翔還是趕赴那曲與大部隊會合。
10月11日一早,幫扶小組便投入工作,與國網浙江電力那曲一級項目部對接,了解當地電網建設的地質條件、天氣狀況,與施工單位一道梳理工作資料,形成統一目錄清單,根據年底任務窗口期倒排周計劃。
在地廣人稀的那曲,許多日常問題都成了難題。聯絡運輸車輛、協調供應商物資調配、核對輔材等都需要反復跟蹤落實,趕上天氣不好,運輸車輛拋錨是常有的事,工作量相比一般工程成倍增加。
色尼區的面積與杭州地區面積相當,最遠的施工點距離項目部260多千米。在那曲的60多天里,幫扶小組累計行車3.4萬千米。
經過周密的前期準備工作后,10月19日,幫扶小組驅車185千米到達前鄉施工現場,完成了第一基立桿任務。
“就算拖著半條命,也要把任務完成。”幫扶小組隊員周小龍說。
“你們來了,我們通電就有希望了。”
根據計劃,何寶昌帶領的第一批5人幫扶小組的任務是完成情況摸底、計劃編制、設計審查、現場交底、物資準備等前期工作,為來年春天全面完成援建任務做好準備。在了解到色尼區易地扶貧安置房小區用電困難的情況后,幫扶小組主動提出提前為安置房小區居民通電。
10月17日,幫扶小組隊員們驅車90千米來到那曲古露鎮,走訪當地政府,了解當地居民用電需求,和政府工作人員一道開展色尼區易地扶貧安置房的現場勘查工作。
“當地居民已經搬入了安置房一年多,由于各種原因,新的安置點還沒有正式接入電網,一些居民在附近的電源點接了臨時電,有一些則靠光伏太陽能板供電,用電質量沒有保障。你們來了,我們通電就有希望了。”在勘查現場,色尼區副區長拉巴次仁說。
了解情況后,幫扶小組倒排工作計劃,組織設計、監理、施工方加快施工進度,全力保障物資供應,專門針對古露鎮、羅瑪鎮等重點民生工程開展施工進度一日一報,確保工程有序推進。
幫扶小組隊員每天奔波在達前鄉、羅瑪鎮、那瑪切鄉等5個易地扶貧點,馬不停蹄地勘查電源接入點、線路通道走向、低壓接戶、現場風險點等情況,就地研究施工方案。周小龍的工程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大家每天的日程安排。
11月9日,古露鎮異地搬遷安置房小區順利通電。格桑拉著供電員工們到家里來做客,臉上掛滿了笑容。
“千方百計為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援藏隊伍出發前,杭州供電公司要求幫扶小組不僅要完成電網建設任務,還要加強與當地供電企業和施工單位的溝通協作,傳授工程管理經驗和安全管理規范,真正發揮東西幫扶援助的作用。
幫扶小組從到那曲的第一天起就把“以幫代培、以幫促學”的理念貫穿到日常工作中。開工前,隊員們檢查項目部駐地辦公場地、生活場所、安全工器具間等重點部位消防安全;合理設置工器具倉庫,編制工器具領用管理辦法;在項目部上墻資料中,增加安全職責清單提醒等內容。
10月16日,杭州供電公司援藏(那曲)業主項目部組織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開展安全培訓,并組織他們參加安規考試。潤物細無聲的用心幫扶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評。
11月5日,幫扶小組隊員冒雪來到那曲鎮完全小學,在戶外忙碌了兩個多小時,幫助學校修復了損壞的電纜線路,排除了用電隱患,并調試啟動了學校禮堂的顯示屏,為學校師生解決了用電困難。
“杭州供電公司員工干勁足、有擔當,千方百計為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非常感謝。”那曲供電公司總經理王琢說。
11月9日,杭州供電公司幫扶小組來到那曲的第29天,古露鎮異地搬遷安置房小區400千伏安配變古露變順利通電,為92戶居民送去了“放心電”。
今年10月,為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援建“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決策部署,按照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一市幫一縣”的工作要求,杭州供電公司派出精兵強將赴那曲地區開展工作。兩個月來,杭州供電公司幫扶小組隊員克服缺氧、嚴寒及復雜的交通條件等不利因素,培訓施工人員130人次、勘查作業點70次、立桿8173基,超額完成了階段性電網建設任務。
“就算拖著半條命,也要把任務完成。”
9月23日,杭州供電公司成立對口援藏幫扶辦公室并制訂了詳細的工作方案。考慮到工程量、時間節點和氣候變化等因素,該公司決定派出兩批隊伍分別于今年10月和明年春天赴那曲開展電網援建工作。
10月10日,幫扶小組在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習服基地舉行了短暫的出征儀式后,向那曲進發。經過7個小時的顛簸,幫扶小組抵達那曲。何寶昌說:“那曲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天氣無常,一天四季,空氣特別干燥,早上起來經常流鼻血。盡管我們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剛到那曲的時候,困難還是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
幫扶小組隊員包昶翔初到拉薩就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晚上我透不過氣,血壓、心跳不正常,還出現了低燒。我趕緊給隊長打電話匯報情況。”包昶翔說。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幫扶小組決定暫留他在拉薩休整。可僅在習服基地多待了一天,包昶翔還是趕赴那曲與大部隊會合。
10月11日一早,幫扶小組便投入工作,與國網浙江電力那曲一級項目部對接,了解當地電網建設的地質條件、天氣狀況,與施工單位一道梳理工作資料,形成統一目錄清單,根據年底任務窗口期倒排周計劃。
在地廣人稀的那曲,許多日常問題都成了難題。聯絡運輸車輛、協調供應商物資調配、核對輔材等都需要反復跟蹤落實,趕上天氣不好,運輸車輛拋錨是常有的事,工作量相比一般工程成倍增加。
色尼區的面積與杭州地區面積相當,最遠的施工點距離項目部260多千米。在那曲的60多天里,幫扶小組累計行車3.4萬千米。
經過周密的前期準備工作后,10月19日,幫扶小組驅車185千米到達前鄉施工現場,完成了第一基立桿任務。
“就算拖著半條命,也要把任務完成。”幫扶小組隊員周小龍說。
“你們來了,我們通電就有希望了。”
根據計劃,何寶昌帶領的第一批5人幫扶小組的任務是完成情況摸底、計劃編制、設計審查、現場交底、物資準備等前期工作,為來年春天全面完成援建任務做好準備。在了解到色尼區易地扶貧安置房小區用電困難的情況后,幫扶小組主動提出提前為安置房小區居民通電。
10月17日,幫扶小組隊員們驅車90千米來到那曲古露鎮,走訪當地政府,了解當地居民用電需求,和政府工作人員一道開展色尼區易地扶貧安置房的現場勘查工作。
“當地居民已經搬入了安置房一年多,由于各種原因,新的安置點還沒有正式接入電網,一些居民在附近的電源點接了臨時電,有一些則靠光伏太陽能板供電,用電質量沒有保障。你們來了,我們通電就有希望了。”在勘查現場,色尼區副區長拉巴次仁說。
了解情況后,幫扶小組倒排工作計劃,組織設計、監理、施工方加快施工進度,全力保障物資供應,專門針對古露鎮、羅瑪鎮等重點民生工程開展施工進度一日一報,確保工程有序推進。
幫扶小組隊員每天奔波在達前鄉、羅瑪鎮、那瑪切鄉等5個易地扶貧點,馬不停蹄地勘查電源接入點、線路通道走向、低壓接戶、現場風險點等情況,就地研究施工方案。周小龍的工程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大家每天的日程安排。
11月9日,古露鎮異地搬遷安置房小區順利通電。格桑拉著供電員工們到家里來做客,臉上掛滿了笑容。
“千方百計為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援藏隊伍出發前,杭州供電公司要求幫扶小組不僅要完成電網建設任務,還要加強與當地供電企業和施工單位的溝通協作,傳授工程管理經驗和安全管理規范,真正發揮東西幫扶援助的作用。
幫扶小組從到那曲的第一天起就把“以幫代培、以幫促學”的理念貫穿到日常工作中。開工前,隊員們檢查項目部駐地辦公場地、生活場所、安全工器具間等重點部位消防安全;合理設置工器具倉庫,編制工器具領用管理辦法;在項目部上墻資料中,增加安全職責清單提醒等內容。
10月16日,杭州供電公司援藏(那曲)業主項目部組織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開展安全培訓,并組織他們參加安規考試。潤物細無聲的用心幫扶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評。
11月5日,幫扶小組隊員冒雪來到那曲鎮完全小學,在戶外忙碌了兩個多小時,幫助學校修復了損壞的電纜線路,排除了用電隱患,并調試啟動了學校禮堂的顯示屏,為學校師生解決了用電困難。
“杭州供電公司員工干勁足、有擔當,千方百計為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非常感謝。”那曲供電公司總經理王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