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濱將建起一座新能源電池梯次利用工廠,在2020年建成投產,2025年總產能將達到30萬套。5月30日,一期“北汽鵬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在河北黃驊正式奠基。這是落地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京津冀試點的全國首個大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也是北汽集團的京津冀一體化布局的再落一子。
據悉,北汽鵬龍是北汽集團旗下服務貿易發展平臺,2018年12月,北汽鵬龍(滄州)新能源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負責實施“北汽鵬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項目”。該項目也是工信部京津冀地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協同試點計劃。
該項目將分兩期建設,一期為梯次利用項目,選址黃驊,占地面積230畝,預計總投資5.26億元,分三個階段實施。其中,一階段投資1.27億元,主要用于土地、廠房和設備、產品與技術開發等,2020年建成投產,形成0.7GWH的產能。二階段投資2.08億元用于產能擴建,2022年建成投產,總產能達到4.9GWH。三階段投資1.91億元用于產能擴建,2025年投產,屆時項目總產能達到10.5GWH(30萬套)。三階段建設完成后,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55億元,年利稅超5億元,解決當地就業超千人。
二期為資源化回收項目,擬投資12億元,主要從事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資源化。二期項目計劃于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后啟動建設,建成后將具備年處理40萬套(約1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能力和2萬噸三元正級材料前驅體的生產能力。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集團將充分發揮產業鏈貫通優勢,廣泛引入行業上下游優秀企業,共同建設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化工廠,建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資源化”循環利用平臺,以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打造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的標桿型產業模式。
據悉,該項目廣泛引入了行業內上下游企業,包括北汽集團內相關企業,格林美、廈門鎢業等國內電池回收處理龍頭企業,河北鋼鐵集團等上下游市場資源企業。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9%和61.7%。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屢創新高,帶動了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出貨量的快速增長,也為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處理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電動汽車電池質保期普遍為5至8年,市面上第一批電動汽車電池已經邁入了“退休期”。據行業專家測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預計到2020年累計將超過20萬噸(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大約有累計6萬噸電池需要報廢處理。動力蓄電池退役后,如果處置不當,隨意丟棄,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能源局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構建回收利用管理機制,推動建立回收利用體系。并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此次奠基的北汽鵬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是落地京津冀試點的全國首個大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
據悉,北汽鵬龍是北汽集團旗下服務貿易發展平臺,2018年12月,北汽鵬龍(滄州)新能源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負責實施“北汽鵬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項目”。該項目也是工信部京津冀地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協同試點計劃。
該項目將分兩期建設,一期為梯次利用項目,選址黃驊,占地面積230畝,預計總投資5.26億元,分三個階段實施。其中,一階段投資1.27億元,主要用于土地、廠房和設備、產品與技術開發等,2020年建成投產,形成0.7GWH的產能。二階段投資2.08億元用于產能擴建,2022年建成投產,總產能達到4.9GWH。三階段投資1.91億元用于產能擴建,2025年投產,屆時項目總產能達到10.5GWH(30萬套)。三階段建設完成后,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55億元,年利稅超5億元,解決當地就業超千人。
二期為資源化回收項目,擬投資12億元,主要從事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資源化。二期項目計劃于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后啟動建設,建成后將具備年處理40萬套(約1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能力和2萬噸三元正級材料前驅體的生產能力。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集團將充分發揮產業鏈貫通優勢,廣泛引入行業上下游優秀企業,共同建設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化工廠,建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資源化”循環利用平臺,以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打造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的標桿型產業模式。
據悉,該項目廣泛引入了行業內上下游企業,包括北汽集團內相關企業,格林美、廈門鎢業等國內電池回收處理龍頭企業,河北鋼鐵集團等上下游市場資源企業。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9%和61.7%。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屢創新高,帶動了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出貨量的快速增長,也為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處理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電動汽車電池質保期普遍為5至8年,市面上第一批電動汽車電池已經邁入了“退休期”。據行業專家測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預計到2020年累計將超過20萬噸(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大約有累計6萬噸電池需要報廢處理。動力蓄電池退役后,如果處置不當,隨意丟棄,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能源局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構建回收利用管理機制,推動建立回收利用體系。并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此次奠基的北汽鵬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是落地京津冀試點的全國首個大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