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9年對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也是有很多重大挑戰的,第一季度的繁榮掩蓋了很多的問題,所以某種大環境的力量也在牽動著每一個玩家,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目前國內的電動汽車企業也是舉步維艱,這里存在很多的共性問題。
1)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車產業的周期性拐點
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大,而客觀來說為了讓2018年的年報好看一些,2019年Q1的情況有點像是為了2018年“洗個澡”,如圖1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大部分車企第一季度在營收和凈利潤上面出現了停滯,在全球主要市場(歐洲、美國和中國市場)整體車市表現依然嚴峻,表現出了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狀態。這次大環境的調整,把在過去幾年一直向上的增長結構給破壞了,不少車企基于競爭需求,在全球投放的產能的使用情況都壓低了,也客觀導致了非優勢車型的折扣率往上和后續投放車型的減少。這里我們能看到一些普遍的現象:
l車企開始嚴控支出,削減型譜中的車型數量,尋找優勢車型;
l車企開始控制人員,優化原有在動力總成部門的工程師數量,往新興領域如軟件、電氣化和網聯等部門增加人員;
l車企在全球市場,尋找合適的支撐點,開始撤出一些不盈利的市場。
因此對于成長中的特斯拉而言,目前在整個汽車產業受到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且主要經濟體出現摩擦的時候,想要守住自己的位置,還希望出現爆發式增長確實很有難度。在特斯拉的原有戰略里面,如下所示:
l繼續增加產品組合,構建Roadster、ModelS、ModelX、Model3、ModelY的系列乘用車矩陣,同時在商用車上根據美國市場的需求推出半掛卡車和電動皮卡;
l圍繞大量用戶,需要配置更多的快充充電設施,加大快充功率提高利用率,并在儲能和光伏領域繼續創造協同效應;
l在歐洲、中國這樣的海外市場進行大力的擴張,并開拓其他潛在的市場,把整個銷售數字從50萬往2020年100萬(這個100萬現在不提了)來走;
l在自動駕駛領域,完成之前的允諾,往100萬現有保有車型的RobotTaxi共享網絡的構建。
我們可以從總的產業周期角度來看,這種擴張性的策略在之前的整體產業往上走,并在資金、技術還有競爭對手都在持續不斷砸錢的周期中,有著十足的理由。但在汽車產業的調整周期,整個過程就不是每進步一點就有鮮花和掌聲,這里有個明顯的遲滯效應存在。
2)研發投入的方向和解決關鍵性的安全問題
從去年開始,特斯拉在整體的資金使用上就開始了收縮,所以會有削減門店、削減招聘團隊和裁員舉措,到了最近ElonMusk甚至提出要和公司新任首席財務長將親自審查未來的所有支出。實際上我們看到特斯拉的歷年研發費用總額基本是保持著增長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需要在三電核心部件、Autopilot開發還有自身的EE系統層面進行投入,由于季度的收入目前在45億美金左右,相對而言研發費用占主營收入比例就比傳統車企的3%-5%要高出很多。
在這個問題里面,我們還要看特斯拉的開源能力,有關電動汽車市場的開拓,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
一,2018年,美國電動汽車的增量主要是由特斯拉所帶動起來的,對于其他電動汽車產品有明顯的擠壓效應,但是我們看到公眾并沒有對插電式車輛和整體需求有大幅提升(這個增量主要是由Model3所帶來的),2018年市場需求激增也是一種需求擠壓的狀態,到2019年甚至影響到了特斯拉自己的ModelS和ModelX。而特斯拉對應的辦法是通過租賃的模式,進一步降低門檻,然后添加ModelY去滿足更多的需求,而根據美國實際市場的需求來說,是存在一定的天花板的。
圖4美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二,在歐洲和中國: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比較穩定,如下圖所示,在歐洲、中國的銷量整體數據為1萬臺以上,在Model3出來以前這個狀態一直比較均衡。從2019年2月開始,Model3交付在歐洲帶來一波增長,持續性需要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進行驗證;而在國內進口過來的Model3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目前在上海建設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受到了一些宏觀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此外接連自燃事故引發的安全性疑問,都使得其在中國的前景要進行重新考量。
l整個中國電動汽車的市場,由特斯拉的自燃事故引發對于電動車安全性的憂慮,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一些消極影響;
l隨著特斯拉在2016年之前累積下來的車型到了一定階段,后續會不會還有潛在的安全事故將會是普通消費者關心的一點。
最后再談一下激進的Autopilot策略。從離開Mobileye自己開發軟件,到離開Nvidia自己開發全自動駕駛芯片(Full Self Driving Chip),再把目標一步步提升至“到2020年,道路上將有超過100萬輛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在沒有人類司機的情況下運行”。這個前景也引發很多的思考——整個公司都在開源節流的狀態下,在面向投資者的會議中把目標的時間和部署數量得的如何苛刻,有些不可思議。
小結:
在5月份,特斯拉的股票價格跌進了200美金,在劇烈震蕩之后一路往下走,這是大部分投資者也好、產業人士也好,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而2019年對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也是有很多重大挑戰的,第一季度的繁榮掩蓋了很多的問題,所以某種大環境的力量也在牽動著每一個玩家,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目前國內的電動汽車企業也是舉步維艱,這里存在很多的共性問題。
1)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車產業的周期性拐點

圖1全球主要車企的第一季度財報(法國的兩家企業沒查到凈利潤)
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大,而客觀來說為了讓2018年的年報好看一些,2019年Q1的情況有點像是為了2018年“洗個澡”,如圖1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大部分車企第一季度在營收和凈利潤上面出現了停滯,在全球主要市場(歐洲、美國和中國市場)整體車市表現依然嚴峻,表現出了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狀態。這次大環境的調整,把在過去幾年一直向上的增長結構給破壞了,不少車企基于競爭需求,在全球投放的產能的使用情況都壓低了,也客觀導致了非優勢車型的折扣率往上和后續投放車型的減少。這里我們能看到一些普遍的現象:
l車企開始嚴控支出,削減型譜中的車型數量,尋找優勢車型;
l車企開始控制人員,優化原有在動力總成部門的工程師數量,往新興領域如軟件、電氣化和網聯等部門增加人員;
l車企在全球市場,尋找合適的支撐點,開始撤出一些不盈利的市場。
因此對于成長中的特斯拉而言,目前在整個汽車產業受到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且主要經濟體出現摩擦的時候,想要守住自己的位置,還希望出現爆發式增長確實很有難度。在特斯拉的原有戰略里面,如下所示:
l繼續增加產品組合,構建Roadster、ModelS、ModelX、Model3、ModelY的系列乘用車矩陣,同時在商用車上根據美國市場的需求推出半掛卡車和電動皮卡;
l圍繞大量用戶,需要配置更多的快充充電設施,加大快充功率提高利用率,并在儲能和光伏領域繼續創造協同效應;
l在歐洲、中國這樣的海外市場進行大力的擴張,并開拓其他潛在的市場,把整個銷售數字從50萬往2020年100萬(這個100萬現在不提了)來走;
l在自動駕駛領域,完成之前的允諾,往100萬現有保有車型的RobotTaxi共享網絡的構建。
我們可以從總的產業周期角度來看,這種擴張性的策略在之前的整體產業往上走,并在資金、技術還有競爭對手都在持續不斷砸錢的周期中,有著十足的理由。但在汽車產業的調整周期,整個過程就不是每進步一點就有鮮花和掌聲,這里有個明顯的遲滯效應存在。
2)研發投入的方向和解決關鍵性的安全問題
從去年開始,特斯拉在整體的資金使用上就開始了收縮,所以會有削減門店、削減招聘團隊和裁員舉措,到了最近ElonMusk甚至提出要和公司新任首席財務長將親自審查未來的所有支出。實際上我們看到特斯拉的歷年研發費用總額基本是保持著增長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需要在三電核心部件、Autopilot開發還有自身的EE系統層面進行投入,由于季度的收入目前在45億美金左右,相對而言研發費用占主營收入比例就比傳統車企的3%-5%要高出很多。

圖3特斯拉的研發投入情況
在這個問題里面,我們還要看特斯拉的開源能力,有關電動汽車市場的開拓,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
一,2018年,美國電動汽車的增量主要是由特斯拉所帶動起來的,對于其他電動汽車產品有明顯的擠壓效應,但是我們看到公眾并沒有對插電式車輛和整體需求有大幅提升(這個增量主要是由Model3所帶來的),2018年市場需求激增也是一種需求擠壓的狀態,到2019年甚至影響到了特斯拉自己的ModelS和ModelX。而特斯拉對應的辦法是通過租賃的模式,進一步降低門檻,然后添加ModelY去滿足更多的需求,而根據美國實際市場的需求來說,是存在一定的天花板的。


圖4美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二,在歐洲和中國: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比較穩定,如下圖所示,在歐洲、中國的銷量整體數據為1萬臺以上,在Model3出來以前這個狀態一直比較均衡。從2019年2月開始,Model3交付在歐洲帶來一波增長,持續性需要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進行驗證;而在國內進口過來的Model3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目前在上海建設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受到了一些宏觀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此外接連自燃事故引發的安全性疑問,都使得其在中國的前景要進行重新考量。
l整個中國電動汽車的市場,由特斯拉的自燃事故引發對于電動車安全性的憂慮,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一些消極影響;
l隨著特斯拉在2016年之前累積下來的車型到了一定階段,后續會不會還有潛在的安全事故將會是普通消費者關心的一點。

圖5特斯拉在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的收入
最后再談一下激進的Autopilot策略。從離開Mobileye自己開發軟件,到離開Nvidia自己開發全自動駕駛芯片(Full Self Driving Chip),再把目標一步步提升至“到2020年,道路上將有超過100萬輛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在沒有人類司機的情況下運行”。這個前景也引發很多的思考——整個公司都在開源節流的狀態下,在面向投資者的會議中把目標的時間和部署數量得的如何苛刻,有些不可思議。
小結:
在5月份,特斯拉的股票價格跌進了200美金,在劇烈震蕩之后一路往下走,這是大部分投資者也好、產業人士也好,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而2019年對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也是有很多重大挑戰的,第一季度的繁榮掩蓋了很多的問題,所以某種大環境的力量也在牽動著每一個玩家,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目前國內的電動汽車企業也是舉步維艱,這里存在很多的共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