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積極鼓勵引導新能源汽車實現有序充電,發揮新能源汽車中電池儲能作用,也實現電網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友好互動。”
2019年4月18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趙一農在2019中國汽車論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變局與對策”分論壇中發表題為“推動車網融合發展 促進能源綠色轉型”的演講,主要介紹了能源情況、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和加強電力行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友好互動,并提出要加大充電商業模式的創新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先進技術研發以及在充電基礎設施與電網互動領域加強示范。
本文來源:中國充電聯盟 微信公眾號 ID:EVCIPA
以下為相關演講內容:
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2019年中國汽車論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變局與對策的主題論壇,共同探討展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環境。我個人認為選題是非常好的,近年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導下,不斷破除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與壁壘。
很多行業包括電力系統,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通過本行業的開放與共享,跨行業的創新,多領域之間的協調發展,往往可以另辟蹊徑,形成多行業,共贏的局面。
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正是如此。它連接著能源行業與交通兩個非常不同的傳統行業傳統行業,將在我國能源低碳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綠色發展是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美麗中國這都是我們要為之奮斗的目標。
今年年初,韓正副總理來國家能源局調研的時候,闡述了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對做好能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借此機會我結合能源行業轉型與車網融合等問題給大家做一個探討。
首先我國能源綠色轉型的成效,從電源的建設方面里看,我國非化石能源已經達到了7.56億千瓦,其中風電1.8億千瓦,水電達到3.1千瓦,還有4500萬的核電,另外還有8000多萬燃氣發電,在能源行業都屬于清潔能源。根據中國能源調整看,還有十億千瓦,比例是重點下降了。
我們目標是到2020年控制在十億千瓦。不久將來我們非化石能源裝機總量超過煤電,2030年我們非化石能源發電中的貢獻率將超過一半。
從電網方面看,中國已經形成了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六個大片區的區域電網,電網之間實現互聯,2018年底我們實現了投運跨省、跨區的特高壓線路,輸送容量1.3億千瓦,輸送電能超過1萬億千瓦,把我國的風電、光伏、水能都在我國西南、西部,而我們復合中心在東部,我們通過大范圍的輸送通道把我們清潔能源送到復合中心,力爭2020年清潔能源的送電超過1萬億千瓦。
從電力系統運行看,2018年我國整體用電量7萬億千瓦時,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風、光、水、核等相對清潔低碳的能源發電量超過了2萬億,占比將近30%。通過,促進新能源的消納等方案,我國的棄風、棄光指標逐漸優化。
即便如此,我國比如拿棄水做一個比照,我國西南部的水電福集地區300億,但是同比已經下降三分之一,目前我們水能力用力這部分達到95%,從目前綠色轉型的成效可以看出,中國清潔能源的產業已經在逐步的推動我國能源生產革命、能源消費革命,中國正在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我們感覺到我國能源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長期以來形成了相對粗放擴張的狀態,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清潔能源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受限,空間要受限,與傳統能源相比,清潔能源比較優勢不夠明顯,主要是體現在它的價格競爭上,很多我國風電、光伏產業需要國家補貼,但是這個補貼也是跟著新能源汽車一樣,逐步退坡。
清潔能源的未來電能與天然氣替代推廣大規模應用困難還比較大,清潔能源在市場中的消納機制還要逐步完善。第一部分我介紹了能源的情況。
第二,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交通領域綠色轉型是實現我國履行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交通領域綠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降低能源依存度,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尤其是2018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126萬輛,同比增加60%,今年一二月份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將近100%。
按照國務院制定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指導意見在各方面各個部委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
據初步統計,到2019年2月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了86.6萬個,比去年時期又增加了6萬個,設施結構逐步優化,公共樁35萬個,專用物流樁大概52萬。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城市充電設施運行管理平臺。
國家電網等一些企業,也建立了自己的監控平臺,充電接口新國標得到了有效推廣實施,接口標準逐步實現統一,特別是組建國家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一會兒聯盟也會做一個介紹,這個聯盟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支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我們去年11月份,國家能源局同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發布了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的行動計劃,力爭三年時間提升中國充電基礎水平、產品質量以及加快完善標準體系,全面優化設施布局,以達到顯著增強充電網絡互通互聯能力,快速提升服務品質,完善發展的環境和產業格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政策提出了六個方面重點任務。
第一,提高充電設施技術質量,加大大功率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的技術研發以及推廣應用。
第二,充電基礎設施運行的企業全面提升運維水平,切實提升設施利用率和服務能力。
第三,進一步優化充電設施的布局和規劃。
第四,完善整個充電到樁的流程等,強化充電設施的保證供電能力。
第五,提升互通互聯水平。
第六,加快推進充電標準化進程,建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有效互補的體系。
為了保障實施我們也提升了三個方面的保障措施:鼓勵整車企業充電設施運行服務,出行服務等企業開展相互合作,創新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第二具備條件的充電基礎設施要電網企業安裝類似于核減表,滿足電費降低抵扣的能力。第三發揮剛才提到充電聯盟的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在這里面的作用。特別互通互聯方面見到了一些成果,2018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兩大國企以及兩大充電民企在雄安地區,聯合成立了雄安聯形(音)網絡公司,推動充電互通互聯強化平臺融合。現在比如安裝一個手機的應用,可以同時查到國內十幾個重要運營商充電樁的企業,這是充電樁的介紹。
下一個方面介紹一下加強電力行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友好互動。近年來,剛才我提到中國風電、光伏發電新能源發展很迅速的,但是能源的是有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給我們用電用戶特性是不匹配的,為此給電力行業的調整帶來很大壓力。新能源帶來了相應的消納問題,從前不久委內瑞拉出現停電事故看,電力安全保障供應問題更加突出。
這樣大背景下,隨著儲能技術不斷提高,作為未來解決調控問題的重要手段以及提高能源電力可靠性的手段,在電力系統中將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儲能技術也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儲能是提高電力行業柔性可控能夠的核心元件,對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看,儲能的應用場景主要是供應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三個領域實現儲能,建設儲能。其中用戶側儲能發展主要是依靠峰谷電價引導實現儲能設施在低谷的時候充電,在高峰的時候充電,改善電力系統整體的不規則性,提高電網的高峰時段的供電能力,增強電網調風能力以及可靠性。在我看來,新能源汽車就是可移動的用戶儲能裝置。長期以來,電力行業主要是圍繞發輸配用這個環節開展工作的,但是也是圍繞著發輸配實現靈活性。
前階段中國批準了一批抽水儲能電站,投資大概390億,裝機六百萬千瓦,這個能力成本是很高的,電力系統需要用電環節尋找成本更低,更靈活的手段。而用電環節的靈活性,要有低成本、響應速度快的特點。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是具有夜間充電量大的特點,有條件作為電力系統調風、調節的有益補充。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包括未來統一調度管理將有很大的前景。
我們將積極鼓勵引導新能源汽車實現有序充電,發揮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的儲能作用,也實現電網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友好互動。
最后我提幾點下一步工作展望。2019年我們國家能源局將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能源綠色發展的部署,堅定不移發展新能源技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超前部署研發先進的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將繼續同相關部門,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的行動計劃督導實施,扎實推進我國充電設施的發展,推動電動汽車與電力系統實現友好互動、融合。
第一,加大充電商業模式的創新支持力度。下一步我們將同財政等部門研究落實國家一些相關政策,指導地方政府將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以及加強基礎設施的短板建設以及配套服務方面,同時督導車企深度參與運營服務,支持整車企業向充電服務商購買配套的整體服務方案,更好發揮車企引領作用,做到車樁相隨。
第二,加快推進先進技術研發,比如柔性充電技術的推廣,無線充電以及智能充電。在重點的區域和城市將開展一些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的情景。同時,加大技術研發,形成良好的技術儲備,適應未來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智能互動變革,迎接新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
第三在充電基礎設施與電網互動領域加強一些示范,比如開展V2G相關工作的試點,按照電力體制改革部署,讓電動汽車參與有序充電,研究充放電對電動汽車電池的影響,確保電池安全的同時,盡可能的延長動力電池的壽命。
最后借此機會,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和媒體朋友,能夠繼續支持能源局電力司工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為能源綠色轉型,為交通綠色轉型作出我們的貢獻,謝謝大家。
2019年4月18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趙一農在2019中國汽車論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變局與對策”分論壇中發表題為“推動車網融合發展 促進能源綠色轉型”的演講,主要介紹了能源情況、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和加強電力行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友好互動,并提出要加大充電商業模式的創新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先進技術研發以及在充電基礎設施與電網互動領域加強示范。
本文來源:中國充電聯盟 微信公眾號 ID:EVCIPA
以下為相關演講內容:
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2019年中國汽車論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變局與對策的主題論壇,共同探討展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環境。我個人認為選題是非常好的,近年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導下,不斷破除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與壁壘。
很多行業包括電力系統,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通過本行業的開放與共享,跨行業的創新,多領域之間的協調發展,往往可以另辟蹊徑,形成多行業,共贏的局面。
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正是如此。它連接著能源行業與交通兩個非常不同的傳統行業傳統行業,將在我國能源低碳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綠色發展是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美麗中國這都是我們要為之奮斗的目標。
今年年初,韓正副總理來國家能源局調研的時候,闡述了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對做好能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借此機會我結合能源行業轉型與車網融合等問題給大家做一個探討。
首先我國能源綠色轉型的成效,從電源的建設方面里看,我國非化石能源已經達到了7.56億千瓦,其中風電1.8億千瓦,水電達到3.1千瓦,還有4500萬的核電,另外還有8000多萬燃氣發電,在能源行業都屬于清潔能源。根據中國能源調整看,還有十億千瓦,比例是重點下降了。
我們目標是到2020年控制在十億千瓦。不久將來我們非化石能源裝機總量超過煤電,2030年我們非化石能源發電中的貢獻率將超過一半。
從電網方面看,中國已經形成了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六個大片區的區域電網,電網之間實現互聯,2018年底我們實現了投運跨省、跨區的特高壓線路,輸送容量1.3億千瓦,輸送電能超過1萬億千瓦,把我國的風電、光伏、水能都在我國西南、西部,而我們復合中心在東部,我們通過大范圍的輸送通道把我們清潔能源送到復合中心,力爭2020年清潔能源的送電超過1萬億千瓦。
從電力系統運行看,2018年我國整體用電量7萬億千瓦時,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風、光、水、核等相對清潔低碳的能源發電量超過了2萬億,占比將近30%。通過,促進新能源的消納等方案,我國的棄風、棄光指標逐漸優化。
即便如此,我國比如拿棄水做一個比照,我國西南部的水電福集地區300億,但是同比已經下降三分之一,目前我們水能力用力這部分達到95%,從目前綠色轉型的成效可以看出,中國清潔能源的產業已經在逐步的推動我國能源生產革命、能源消費革命,中國正在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我們感覺到我國能源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長期以來形成了相對粗放擴張的狀態,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清潔能源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受限,空間要受限,與傳統能源相比,清潔能源比較優勢不夠明顯,主要是體現在它的價格競爭上,很多我國風電、光伏產業需要國家補貼,但是這個補貼也是跟著新能源汽車一樣,逐步退坡。
清潔能源的未來電能與天然氣替代推廣大規模應用困難還比較大,清潔能源在市場中的消納機制還要逐步完善。第一部分我介紹了能源的情況。
第二,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交通領域綠色轉型是實現我國履行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交通領域綠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降低能源依存度,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尤其是2018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126萬輛,同比增加60%,今年一二月份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將近100%。
按照國務院制定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指導意見在各方面各個部委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
據初步統計,到2019年2月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了86.6萬個,比去年時期又增加了6萬個,設施結構逐步優化,公共樁35萬個,專用物流樁大概52萬。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城市充電設施運行管理平臺。
國家電網等一些企業,也建立了自己的監控平臺,充電接口新國標得到了有效推廣實施,接口標準逐步實現統一,特別是組建國家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一會兒聯盟也會做一個介紹,這個聯盟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支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我們去年11月份,國家能源局同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發布了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的行動計劃,力爭三年時間提升中國充電基礎水平、產品質量以及加快完善標準體系,全面優化設施布局,以達到顯著增強充電網絡互通互聯能力,快速提升服務品質,完善發展的環境和產業格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政策提出了六個方面重點任務。
第一,提高充電設施技術質量,加大大功率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的技術研發以及推廣應用。
第二,充電基礎設施運行的企業全面提升運維水平,切實提升設施利用率和服務能力。
第三,進一步優化充電設施的布局和規劃。
第四,完善整個充電到樁的流程等,強化充電設施的保證供電能力。
第五,提升互通互聯水平。
第六,加快推進充電標準化進程,建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有效互補的體系。
為了保障實施我們也提升了三個方面的保障措施:鼓勵整車企業充電設施運行服務,出行服務等企業開展相互合作,創新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第二具備條件的充電基礎設施要電網企業安裝類似于核減表,滿足電費降低抵扣的能力。第三發揮剛才提到充電聯盟的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在這里面的作用。特別互通互聯方面見到了一些成果,2018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兩大國企以及兩大充電民企在雄安地區,聯合成立了雄安聯形(音)網絡公司,推動充電互通互聯強化平臺融合。現在比如安裝一個手機的應用,可以同時查到國內十幾個重要運營商充電樁的企業,這是充電樁的介紹。
下一個方面介紹一下加強電力行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友好互動。近年來,剛才我提到中國風電、光伏發電新能源發展很迅速的,但是能源的是有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給我們用電用戶特性是不匹配的,為此給電力行業的調整帶來很大壓力。新能源帶來了相應的消納問題,從前不久委內瑞拉出現停電事故看,電力安全保障供應問題更加突出。
這樣大背景下,隨著儲能技術不斷提高,作為未來解決調控問題的重要手段以及提高能源電力可靠性的手段,在電力系統中將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儲能技術也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儲能是提高電力行業柔性可控能夠的核心元件,對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看,儲能的應用場景主要是供應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三個領域實現儲能,建設儲能。其中用戶側儲能發展主要是依靠峰谷電價引導實現儲能設施在低谷的時候充電,在高峰的時候充電,改善電力系統整體的不規則性,提高電網的高峰時段的供電能力,增強電網調風能力以及可靠性。在我看來,新能源汽車就是可移動的用戶儲能裝置。長期以來,電力行業主要是圍繞發輸配用這個環節開展工作的,但是也是圍繞著發輸配實現靈活性。
前階段中國批準了一批抽水儲能電站,投資大概390億,裝機六百萬千瓦,這個能力成本是很高的,電力系統需要用電環節尋找成本更低,更靈活的手段。而用電環節的靈活性,要有低成本、響應速度快的特點。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是具有夜間充電量大的特點,有條件作為電力系統調風、調節的有益補充。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包括未來統一調度管理將有很大的前景。
我們將積極鼓勵引導新能源汽車實現有序充電,發揮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的儲能作用,也實現電網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友好互動。
最后我提幾點下一步工作展望。2019年我們國家能源局將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能源綠色發展的部署,堅定不移發展新能源技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超前部署研發先進的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將繼續同相關部門,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的行動計劃督導實施,扎實推進我國充電設施的發展,推動電動汽車與電力系統實現友好互動、融合。
第一,加大充電商業模式的創新支持力度。下一步我們將同財政等部門研究落實國家一些相關政策,指導地方政府將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以及加強基礎設施的短板建設以及配套服務方面,同時督導車企深度參與運營服務,支持整車企業向充電服務商購買配套的整體服務方案,更好發揮車企引領作用,做到車樁相隨。
第二,加快推進先進技術研發,比如柔性充電技術的推廣,無線充電以及智能充電。在重點的區域和城市將開展一些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的情景。同時,加大技術研發,形成良好的技術儲備,適應未來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智能互動變革,迎接新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
第三在充電基礎設施與電網互動領域加強一些示范,比如開展V2G相關工作的試點,按照電力體制改革部署,讓電動汽車參與有序充電,研究充放電對電動汽車電池的影響,確保電池安全的同時,盡可能的延長動力電池的壽命。
最后借此機會,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和媒體朋友,能夠繼續支持能源局電力司工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為能源綠色轉型,為交通綠色轉型作出我們的貢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