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是春節后的第十個工作日,紅豆集團能源管控大廳內的工作從未停止過,整潔現代化的監控大廳內,兩名值班工作人員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大屏幕,上面實時顯示了紅豆工業園內熱電廠、分布式光伏、儲能電站的運行情況,以及園區用戶水、電、氣、熱的負荷變化。可視化數據、自動化管理、多種能源協同控制,這一切都源于去年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為紅豆工業城開發建設的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管理系統,自2018年12月10日投運以來,已安全運行了74天。
2018年12月10日,江蘇省首個園區級多能互補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在紅豆集團上線應用。該平臺還利用 “互聯網+”、大數據挖掘分析等技術,預測電、熱負荷和光伏發電量,以及熱電廠經濟能效運行方式、儲能配套調節負荷,充分利用峰谷電價,降低集團整體用能成本。園區所發剩余電量還可參與電網調峰、需求響應等,從而獲取收益,為落實“互聯網+”智慧能源戰略進行有益探索。項目投運后預期每日可節約成本約2萬元,綜合能源利用率提高3%。園區管理者隨時可以通過綜合能源服務平臺查看數據,獲取周期性能耗情況,從而進一步規范和改進企業能源管理,實現園區能源管理可視化和一體化。
2019年,江蘇電力將加快推進綜合能源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向客戶免費推送能效診斷報告,激發客戶節能降耗的內生動力,并同步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區域、樓宇、醫院、學校、工礦企業子平臺,提升客戶能源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還將不斷創新平臺服務模式,細分目標客戶群體,為政府提供行業產業分析,輔助制定能源和行業政策;為能源服務商提供市場潛力分析,促進項目合作;為設備制造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設備能效分析,推動技術革新。
2018年12月10日,江蘇省首個園區級多能互補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在紅豆集團上線應用。該平臺還利用 “互聯網+”、大數據挖掘分析等技術,預測電、熱負荷和光伏發電量,以及熱電廠經濟能效運行方式、儲能配套調節負荷,充分利用峰谷電價,降低集團整體用能成本。園區所發剩余電量還可參與電網調峰、需求響應等,從而獲取收益,為落實“互聯網+”智慧能源戰略進行有益探索。項目投運后預期每日可節約成本約2萬元,綜合能源利用率提高3%。園區管理者隨時可以通過綜合能源服務平臺查看數據,獲取周期性能耗情況,從而進一步規范和改進企業能源管理,實現園區能源管理可視化和一體化。
2019年,江蘇電力將加快推進綜合能源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向客戶免費推送能效診斷報告,激發客戶節能降耗的內生動力,并同步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區域、樓宇、醫院、學校、工礦企業子平臺,提升客戶能源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還將不斷創新平臺服務模式,細分目標客戶群體,為政府提供行業產業分析,輔助制定能源和行業政策;為能源服務商提供市場潛力分析,促進項目合作;為設備制造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設備能效分析,推動技術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