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賢豐控股(002141)投資的賢豐新能源鋰離子富集材料(一期)項目在惠州市博羅縣正式建成并投料試車,此舉標志著賢豐控股向新能源行業戰略轉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向著未來“鋰能源”領域的開拓者以及鋰電行業新秩序制定者的發展目標穩步推進。
已獲2.57億元定單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惠州新能源年產4500噸鹵水提鋰專用鋰離子富集材料項目生產線作為賢豐控股進入新能源領域的首個重點項目,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800噸的生產規模,二期將擴建至4500噸。
據悉,該項目產品主要用于從鹽湖鹵水中提取鋰離子,賢豐控股掌握的俄羅斯第二代吸附提鋰技術及備制鋰離子富集材料工藝,是鹽湖提鋰最先進的技術。能夠做到富集效率最高、使用周期最長,將大幅優化下游廠商從高鎂鋰比鹽湖鹵水中提取鋰的成本和效率,相比于其他鹽湖提鋰生產工藝,賢豐控股掌握的技術不僅做到了生產成本最低,還實現了環保優勢最佳。其中,專利技術中的高效能鋰離子富集材料、吸附塔設計及深度除雜等工藝設計都是屬于獨有技術,其工業化生產工藝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鹽湖,特別是在國內青海地區高鎂低鋰型的鹽湖,工藝的收率、產品質量及環保等方面均屬于國際領先水平。
由于生產工藝先進,該產品未投產已受到下游客戶的青睞。2017年8月,惠州新能源與上市公司藏格控股(000408)簽訂《技術使用協議》和《鋰離子富集材料銷售協議》,合同金額達到2.57億元。目前惠州新能源已收到藏格控股支付的合同預付款超過1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該項目的正式投產,藏格控股協議執行帶來的收益預計將對賢豐控股的業績產生持續積極影響。
鋰離子富集材料發展空間大
據了解,賢豐控股從2017年開始向鋰電產業戰略轉型,不到兩年時間,公司完成了在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布局,形成“微細線材與新能源鋰產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從傳統微細漆包線企業向新能源技術企業轉型的穩健發展之路。
賢豐控股掌握的全新一代“鋰離子富集材料”是一把打開蘊藏在高鎂鋰比鹵水中鋰資源的“金鑰匙”,是目前唯一制造過程達到全面環保“零污染”,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國內鋰離子富集材料的累積缺口量將超過12000噸,到2025年鋰離子富集材料的累積缺口量將超過20000噸,到2030年鋰離子富集材料的累積總需求將達到58000噸,呈現出幾何級的增長態勢。
記者獲悉,除了藏格控股項目,賢豐控股與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茫崖興元鉀肥有限責任公司等四方合資成立的“青海中農賢豐鋰業有限公司”將建設年產3萬噸的工業級碳酸鋰項目。該項目的鹽湖提鋰技術以及鋰離子富集材料也將由惠州新能源提供。
鹽湖資源的獲取也是賢豐控股向新能源產業轉型的重要布局。2017年公司先后與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深圳中航資源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按照賢豐控股的遠期規劃,未來公司的技術服務與富集材料銷售依托于賢豐新能源完成,碳酸鋰產品生產依托于新成立的青海中農賢豐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同時公司將不斷通過技術服務、合資建廠的方式去擴大公司技術在國內外鹽湖提鋰的市場應用份額以及通過儲備的技術繼續延伸碳酸鋰產品線鏈條。
賢豐控股表示,隨著富集法鹽湖提鋰工藝路徑的成本、效能、環保優勢被業內逐步認同,將會有更多的碳酸鋰生產廠商采用該工藝路徑,這將使未來的產品市場持續擴大,公司未來將堅持新能源技術服務商、核心原材料及碳酸鋰產品的提供商的行業定位,向著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鋰資源行業有重要影響力企業的發展目標穩步邁進。
已獲2.57億元定單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惠州新能源年產4500噸鹵水提鋰專用鋰離子富集材料項目生產線作為賢豐控股進入新能源領域的首個重點項目,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800噸的生產規模,二期將擴建至4500噸。
據悉,該項目產品主要用于從鹽湖鹵水中提取鋰離子,賢豐控股掌握的俄羅斯第二代吸附提鋰技術及備制鋰離子富集材料工藝,是鹽湖提鋰最先進的技術。能夠做到富集效率最高、使用周期最長,將大幅優化下游廠商從高鎂鋰比鹽湖鹵水中提取鋰的成本和效率,相比于其他鹽湖提鋰生產工藝,賢豐控股掌握的技術不僅做到了生產成本最低,還實現了環保優勢最佳。其中,專利技術中的高效能鋰離子富集材料、吸附塔設計及深度除雜等工藝設計都是屬于獨有技術,其工業化生產工藝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鹽湖,特別是在國內青海地區高鎂低鋰型的鹽湖,工藝的收率、產品質量及環保等方面均屬于國際領先水平。
由于生產工藝先進,該產品未投產已受到下游客戶的青睞。2017年8月,惠州新能源與上市公司藏格控股(000408)簽訂《技術使用協議》和《鋰離子富集材料銷售協議》,合同金額達到2.57億元。目前惠州新能源已收到藏格控股支付的合同預付款超過1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該項目的正式投產,藏格控股協議執行帶來的收益預計將對賢豐控股的業績產生持續積極影響。
鋰離子富集材料發展空間大
據了解,賢豐控股從2017年開始向鋰電產業戰略轉型,不到兩年時間,公司完成了在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布局,形成“微細線材與新能源鋰產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從傳統微細漆包線企業向新能源技術企業轉型的穩健發展之路。
賢豐控股掌握的全新一代“鋰離子富集材料”是一把打開蘊藏在高鎂鋰比鹵水中鋰資源的“金鑰匙”,是目前唯一制造過程達到全面環保“零污染”,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國內鋰離子富集材料的累積缺口量將超過12000噸,到2025年鋰離子富集材料的累積缺口量將超過20000噸,到2030年鋰離子富集材料的累積總需求將達到58000噸,呈現出幾何級的增長態勢。
記者獲悉,除了藏格控股項目,賢豐控股與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茫崖興元鉀肥有限責任公司等四方合資成立的“青海中農賢豐鋰業有限公司”將建設年產3萬噸的工業級碳酸鋰項目。該項目的鹽湖提鋰技術以及鋰離子富集材料也將由惠州新能源提供。
鹽湖資源的獲取也是賢豐控股向新能源產業轉型的重要布局。2017年公司先后與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深圳中航資源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按照賢豐控股的遠期規劃,未來公司的技術服務與富集材料銷售依托于賢豐新能源完成,碳酸鋰產品生產依托于新成立的青海中農賢豐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同時公司將不斷通過技術服務、合資建廠的方式去擴大公司技術在國內外鹽湖提鋰的市場應用份額以及通過儲備的技術繼續延伸碳酸鋰產品線鏈條。
賢豐控股表示,隨著富集法鹽湖提鋰工藝路徑的成本、效能、環保優勢被業內逐步認同,將會有更多的碳酸鋰生產廠商采用該工藝路徑,這將使未來的產品市場持續擴大,公司未來將堅持新能源技術服務商、核心原材料及碳酸鋰產品的提供商的行業定位,向著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鋰資源行業有重要影響力企業的發展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