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共享經濟成為一種“現象”,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新事物不斷出現,不過,共享車位概念雖早已提出,卻并未真正“起飛”。
今年上半年,成都出臺《關于鼓勵和支持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形成支撐保障有力、市場環境優化、行業發展有序、協同治理有效的全市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工作新格局。日前,在 “培育共享經濟新動能推動社區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委社治委、成都市房管局計劃采取激勵措施鼓勵發展車位共享。
小區啟動一年
業主入駐平臺僅二成
成都市錦江區的“四海逸家”小區,共有1079戶業主,都是大戶型,一套住宅業主可能就擁有1-2臺車,開發商配備的車位只能勉強實現1:1,車位十分緊張。據業委會主任蘇宏介紹,一年半前該小區決定啟動共享車位,60%的業主投了贊成票。由于有部分業主持反對態度,擔心外來車輛進入小區進入存在安全隱患,經業委會商議,物業對使用“共享車位”的人員范圍做出了限定:只有業主的親朋好友才能進入小區停車。停車費用利潤分成上,業主獲得60-70%,物業獲得20%。
??據“四海逸家”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藍光嘉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小龍介紹,通過一年的推廣,該小區目前共有車位1079個,共享車位有240個,占比23%左右,平均每日解決60余車次的停車問題,基本解決了停車難矛盾。不過,他也提到,社區共享停車運營中的一些難點。比如,司機因對地下停車場不熟悉,一時找不到共享車位的具體位置而導致的亂停車問題;發生車輛碰撞、擦剮、被盜等情況,責任劃分難的問題等。
管理難、收益低
挑戰和問題仍需完善
目前,成都市的汽車保有量已位居全國第二,達到了450多萬輛。停車難是當前急需解決的痛點問題。共享車位既能解決部分“停車難”問題,又能產生一定經濟收益,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成都途圖樂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到這一機會而進入共享停車行業的企業之一。
“我們公司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并于2016年初推出了‘私家車位’手機APP。平臺已經和全市約160個項目進行了合作,注冊用戶已超過8萬。”成都途圖樂公司總經理殷曉舜表示,盡管目前基本上每個月都在虧損,但還是會堅持做下去,“成都目前正大力發展共享經濟等新經濟,給了我們很大鼓勵。”
??殷曉舜認為目前共享車位難以推進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難度與收益不成正比。此外對于業主而言,大家也普遍擔心會帶來安全隱患。此外,共享停車還需要打造復雜的生態鏈系統,例如如何打通各個小區的收費系統、經營單位法人主體以及技術和信息的整合鏈接等。這是個需要多方協同的工作。
李小龍表示,共享車位屬于新經濟產業,還是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支持,實現物業管理與新經濟模式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提升業主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整合多方資源
鼓勵車位共享
共享停車是“互聯網+”在城市交通治理領域的具體應用。共享停車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進一步提升存量車位資源的使用效率,是新建停車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替代,更具有綠色、節約的突出價值。共享停車也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
今年2月成都出臺《關于鼓勵和支持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的實施意見》,表明了對共享停車發展的鼓勵態度:多方并舉盤活城市存量停車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緩解城市停車資源供需矛盾,是提升我市城市治理水平、促進共享停車等關聯行業發展的新途徑。
10月11日下午成都市委社治委、市房管局聯合舉辦的 “培育共享經濟新動能推動社區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研討會”上,為主動回應新時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房管局將繼續會同市委社治委,促進社區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工作落地見效。
首先,把握《成都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契機,在制度設計上進一步明相關參與各方的權、責、利,開展物業服務機構停車資源共享創優評選激勵工作。
其次,要在物業小區基礎信息采集整理基礎上,整合智慧停車、金融科技服務等資源,優化“智慧物業系統”,為智慧停車,資源共享提供平臺支撐。
同時,還要積極建立社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智慧停車企業多方協同機制,選擇青羊區、武侯區的部分街道、社區和社區組織開展試點,先試先行、探索創新、引領示范,推進停車資源有序開放、有序協商、有序共享。并對試點成果進行推廣。
今年上半年,成都出臺《關于鼓勵和支持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形成支撐保障有力、市場環境優化、行業發展有序、協同治理有效的全市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工作新格局。日前,在 “培育共享經濟新動能推動社區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委社治委、成都市房管局計劃采取激勵措施鼓勵發展車位共享。
小區啟動一年
業主入駐平臺僅二成
成都市錦江區的“四海逸家”小區,共有1079戶業主,都是大戶型,一套住宅業主可能就擁有1-2臺車,開發商配備的車位只能勉強實現1:1,車位十分緊張。據業委會主任蘇宏介紹,一年半前該小區決定啟動共享車位,60%的業主投了贊成票。由于有部分業主持反對態度,擔心外來車輛進入小區進入存在安全隱患,經業委會商議,物業對使用“共享車位”的人員范圍做出了限定:只有業主的親朋好友才能進入小區停車。停車費用利潤分成上,業主獲得60-70%,物業獲得20%。
??據“四海逸家”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藍光嘉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小龍介紹,通過一年的推廣,該小區目前共有車位1079個,共享車位有240個,占比23%左右,平均每日解決60余車次的停車問題,基本解決了停車難矛盾。不過,他也提到,社區共享停車運營中的一些難點。比如,司機因對地下停車場不熟悉,一時找不到共享車位的具體位置而導致的亂停車問題;發生車輛碰撞、擦剮、被盜等情況,責任劃分難的問題等。
管理難、收益低
挑戰和問題仍需完善
目前,成都市的汽車保有量已位居全國第二,達到了450多萬輛。停車難是當前急需解決的痛點問題。共享車位既能解決部分“停車難”問題,又能產生一定經濟收益,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成都途圖樂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到這一機會而進入共享停車行業的企業之一。
“我們公司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并于2016年初推出了‘私家車位’手機APP。平臺已經和全市約160個項目進行了合作,注冊用戶已超過8萬。”成都途圖樂公司總經理殷曉舜表示,盡管目前基本上每個月都在虧損,但還是會堅持做下去,“成都目前正大力發展共享經濟等新經濟,給了我們很大鼓勵。”
??殷曉舜認為目前共享車位難以推進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難度與收益不成正比。此外對于業主而言,大家也普遍擔心會帶來安全隱患。此外,共享停車還需要打造復雜的生態鏈系統,例如如何打通各個小區的收費系統、經營單位法人主體以及技術和信息的整合鏈接等。這是個需要多方協同的工作。
李小龍表示,共享車位屬于新經濟產業,還是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支持,實現物業管理與新經濟模式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提升業主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整合多方資源
鼓勵車位共享
共享停車是“互聯網+”在城市交通治理領域的具體應用。共享停車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進一步提升存量車位資源的使用效率,是新建停車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替代,更具有綠色、節約的突出價值。共享停車也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
今年2月成都出臺《關于鼓勵和支持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的實施意見》,表明了對共享停車發展的鼓勵態度:多方并舉盤活城市存量停車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緩解城市停車資源供需矛盾,是提升我市城市治理水平、促進共享停車等關聯行業發展的新途徑。
10月11日下午成都市委社治委、市房管局聯合舉辦的 “培育共享經濟新動能推動社區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研討會”上,為主動回應新時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房管局將繼續會同市委社治委,促進社區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工作落地見效。
首先,把握《成都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契機,在制度設計上進一步明相關參與各方的權、責、利,開展物業服務機構停車資源共享創優評選激勵工作。
其次,要在物業小區基礎信息采集整理基礎上,整合智慧停車、金融科技服務等資源,優化“智慧物業系統”,為智慧停車,資源共享提供平臺支撐。
同時,還要積極建立社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智慧停車企業多方協同機制,選擇青羊區、武侯區的部分街道、社區和社區組織開展試點,先試先行、探索創新、引領示范,推進停車資源有序開放、有序協商、有序共享。并對試點成果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