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8號,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的“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IEEV)”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盛大開幕。展會以“開啟汽車新時代”為主題,再次炒熱“新能源”與“節能”概念,吸引了汽車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的眼球,也為一些新興自主品牌產品和技術提供了浮出水面的絕好機會。
本次展會亮相的眾多廠商中,藍諾新能源以“48V輕混系統+鈦酸鋰電池”的差異化的路線選擇,榮獲大會主辦方頒發的“2018優秀混合動力系統供應商”獎。如此獨特的技術路線選擇,給了中國甚至全球汽車產業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或許可以成為明日節能汽車主流配置?
創立于2015年的上海藍諾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用民族自主品牌完成一個千金承諾——讓天更藍,水更清。這也是企業名稱“藍諾”二字的由來。由此不難窺見,企業家在創業理念上是綠色可持續的。這一點在對企業的采訪中也有印證,創始人韓麗表示:“AZUR在法語中是蔚藍色的含義,EVE取自英文Everywhere的部分字母,藍諾英文名字AZUREVE寓意是到處一片蔚藍色,也是一種希望的象征。我們希望科技術進步在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盡可能的去節省不可再生能源,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這也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美麗中國”重要精神的體現。”
“兌現藍色承諾的關鍵就在于我們獨具特色的產品路線”,創始人韓麗如是說。的確,藍諾新能源在打入市場的過程中,選擇了“產品聚焦”和“差異化戰略”,他們的技術路線在國內算得上是獨一無二,按照創始人的說法:“我們做的不是推廣一項產品,而是推廣一個技術路線,嘗試在一個全新的應用領域建立一套標準體系。鈦酸電池最適合混合動力汽車的應用,而且能通過各種控制手段得到較低的油耗和氣體排放,所以我相信——它就是明日節能車的主流配置!”
48V輕混技術,自主品牌全面技術升級的一次機遇
全球節能減排的背景下,我國推出強制性標準《乘用車燃料消耗限值》(第四階段標準)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清晰地將未來乘用車發展指向了“節油”二字。我國當前的主要里程碑目標是:至2020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至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至2030年,乘用車新車油耗3.2升/百公里。高壓之下,多方技術流派共同發力,部分技術流派在節能領域已經嶄露頭角,新的一代技術已經初露端倪。
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里,日系的HEV技術幾乎壟斷市場。2011年,歐洲主要車企聯合推出48V混動技術標準與日系HEV抗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內自主品牌的48V混動技術路線的發展便成為了一個好出路,部分廠商(比如今天的主角——藍諾新能源)也逐漸浮出水面,并不斷接受主機廠的驗證。
首先,成本角度——性價比喜人。當前,我國48V混動技術只需要30%高壓混動系統的制造成本,卻可以做到70%高壓混動系統的節油效果;另外,主機廠可以繼續沿用原先的動力總成構架,逐步增加其混動的復雜程度,做到油耗和排放的優化。48v動力系統由一個小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電池用于存儲啟停/制動過程中的能量回收,對整車改造小,生產線改造成本低,更能適應國內外傳統車企轉型升級的需要。
其次,據IHS《全球洞察》預測,到2025年,48V混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將占全球輕混市場的95%,幾乎將是全球混動汽車總量的一半。而其最新的預測也顯示,到2025年,全球48V汽車年產量將達到1360萬輛。更重要的是,中國未來將成為48V技術的主要市場,到2025年大約會有接近800萬臺的48V車型在中國生產。將來或許真的可以成為節能汽車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元正極鈦酸鋰負極電池,是安全可靠的最佳混動電池解決方案
自從鋰離子電池在1991年產業化以來,電池的負極材料一直是石墨在一統天下。近年,鈦酸鋰作為負極材料才由于其多項優異的性能而受到重視。
第一,鈦酸鋰電池在高溫、低溫環境中均可以達到安全使用,也體現出其耐寬溫(尤其耐低溫)的重要優勢。一般電動汽車在-10℃時充放電就會出現問題,鈦酸鋰電池在-40℃到+60℃均可充放電,無論是在冰封的北歐、中國東北,還是在炎熱的東南亞、赤道圈,車輛都不會因電池“休克”而影響工作,消除了用戶和主機廠的后顧之憂。
第二、相對于石墨負極上晶體析出帶來的短路失火造成事故等安全問題,鈦酸鋰負極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傳統的石墨負極在嵌鋰之后一旦過充,電極的表面容易析出金屬鋰,刺破隔膜后,其與電解液接觸發生反應會產生可燃性氣體,帶來極大安全隱患。相比而言,鈦酸鋰負極電勢比純金屬鋰的電勢高,不易產生鋰晶體,極大提高了鋰電池的安全性能。曾有第三方機構對鈦酸鋰電池進行測試發現,在針刺、擠壓、短路等嚴苛測試下,可以做到不冒煙、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遠高于其他鋰電池。
第三,鈦酸鋰材料在鋰離子的鑲嵌及脫嵌過程中晶體結構能夠保持高度的穩定性,晶格常數變化很小。這個“零應變”電極材料極大地延長了鈦酸鋰電池的循環壽命,普通電池循環使用壽命平均為3,000次,而鈦酸鋰電池完全充放電循環次數可達20,000次以上,在作為動力電池使用10年之后,可能還能作為儲能電池再用10年。從全壽命周期看,鈦酸鋰電池成本更低。
第四,鈦酸鋰的另一個優勢是快速充放電能力強,充電倍率高。與石墨負極材料相比,鈦酸鋰具有較高的鋰離子擴散系數,可高倍率充放電。當前藍諾選擇的高功率鈦酸鋰電池的充電倍率可以做到50C以上,而普通石墨負極材料的電池充電倍率一般僅有20C。在大大縮短充電時間的同時,循環壽命的影響較小,熱穩定性也較強。
綜上,寬耐溫、安全、長壽且充電快的鈦酸鋰電池,其競爭優勢不可抵擋。
上海藍諾新能源,得益于創始人在新能源電池領域深耕十年的視野和經驗,敏銳地抓住了先機,將48V混動技術與鈦酸鋰電池完美的結合起來,深度研究了48V動力系統各零件的協調和控制,采用獨特的隨車智能快充技術,充分利用鈦酸鋰電池充放電次數多的優勢,實現最佳的節油率。真正從整車需求的高度來開發電池系統,直指當下市場中混動車產品實際油耗不理想、系統效率偏低和駕駛體驗有待提升等各種挑戰,令人眼前一亮!
當前,公司基于國際技術領先的戰略定位,已與國內外多家知名主機廠進行技術合作與開發。公司主推的輕混系統汽車的高功率型48V電池系統、HEV電池系統、PHEV電池系統、HCU、BMS等產品已經進入產品測試與驗證階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此外,高功率48V系統也可以很快升級到高壓HEV系統。目前,藍諾新能源為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已設計開發出48V和高壓HEV系統共用模組的平臺,能進一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當前,多家廠商已經明確表達了合作意愿,現在正全面進入量產準備階段。
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藍諾,在面對汽車電氣化這一群雄爭霸的領域,勇于直面機遇機遇與挑戰,劍指梟雄。在傳統汽車“空心化”這一痛心局面很難扭轉的情況下,自由品牌零部件企業潛心研發,大膽創新,有雄心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去改變這一現狀,力爭趕超國際知名零部件企業,令人振奮!藍諾的產品開發技術負責人曹南海表示:“工程師靠數據說話,我覺得藍諾自主研發的混動電池產品在指標和參數上不輸于國際同類產品,甚至在某些方面性能更有明顯優勢。藍諾的混動電池作為汽車電氣化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我們還要繼續把好產品質量關。”藍諾人對公司和產品充滿信心,有決心和國際品牌的電池好好PK一下!
布局48V動力電池,并大膽使用鈦酸鋰電池技術的藍諾新能源,能否在復雜紛爭的新能源、節能汽車市場上掀起一陣浪潮,甚至將“48V鈦酸鋰電池系統”推廣為未來節能汽車主流配置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次展會亮相的眾多廠商中,藍諾新能源以“48V輕混系統+鈦酸鋰電池”的差異化的路線選擇,榮獲大會主辦方頒發的“2018優秀混合動力系統供應商”獎。如此獨特的技術路線選擇,給了中國甚至全球汽車產業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或許可以成為明日節能汽車主流配置?
創立于2015年的上海藍諾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用民族自主品牌完成一個千金承諾——讓天更藍,水更清。這也是企業名稱“藍諾”二字的由來。由此不難窺見,企業家在創業理念上是綠色可持續的。這一點在對企業的采訪中也有印證,創始人韓麗表示:“AZUR在法語中是蔚藍色的含義,EVE取自英文Everywhere的部分字母,藍諾英文名字AZUREVE寓意是到處一片蔚藍色,也是一種希望的象征。我們希望科技術進步在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盡可能的去節省不可再生能源,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這也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美麗中國”重要精神的體現。”
“兌現藍色承諾的關鍵就在于我們獨具特色的產品路線”,創始人韓麗如是說。的確,藍諾新能源在打入市場的過程中,選擇了“產品聚焦”和“差異化戰略”,他們的技術路線在國內算得上是獨一無二,按照創始人的說法:“我們做的不是推廣一項產品,而是推廣一個技術路線,嘗試在一個全新的應用領域建立一套標準體系。鈦酸電池最適合混合動力汽車的應用,而且能通過各種控制手段得到較低的油耗和氣體排放,所以我相信——它就是明日節能車的主流配置!”
48V輕混技術,自主品牌全面技術升級的一次機遇
全球節能減排的背景下,我國推出強制性標準《乘用車燃料消耗限值》(第四階段標準)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清晰地將未來乘用車發展指向了“節油”二字。我國當前的主要里程碑目標是:至2020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至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至2030年,乘用車新車油耗3.2升/百公里。高壓之下,多方技術流派共同發力,部分技術流派在節能領域已經嶄露頭角,新的一代技術已經初露端倪。
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里,日系的HEV技術幾乎壟斷市場。2011年,歐洲主要車企聯合推出48V混動技術標準與日系HEV抗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內自主品牌的48V混動技術路線的發展便成為了一個好出路,部分廠商(比如今天的主角——藍諾新能源)也逐漸浮出水面,并不斷接受主機廠的驗證。
首先,成本角度——性價比喜人。當前,我國48V混動技術只需要30%高壓混動系統的制造成本,卻可以做到70%高壓混動系統的節油效果;另外,主機廠可以繼續沿用原先的動力總成構架,逐步增加其混動的復雜程度,做到油耗和排放的優化。48v動力系統由一個小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電池用于存儲啟停/制動過程中的能量回收,對整車改造小,生產線改造成本低,更能適應國內外傳統車企轉型升級的需要。
其次,據IHS《全球洞察》預測,到2025年,48V混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將占全球輕混市場的95%,幾乎將是全球混動汽車總量的一半。而其最新的預測也顯示,到2025年,全球48V汽車年產量將達到1360萬輛。更重要的是,中國未來將成為48V技術的主要市場,到2025年大約會有接近800萬臺的48V車型在中國生產。將來或許真的可以成為節能汽車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元正極鈦酸鋰負極電池,是安全可靠的最佳混動電池解決方案
自從鋰離子電池在1991年產業化以來,電池的負極材料一直是石墨在一統天下。近年,鈦酸鋰作為負極材料才由于其多項優異的性能而受到重視。
第一,鈦酸鋰電池在高溫、低溫環境中均可以達到安全使用,也體現出其耐寬溫(尤其耐低溫)的重要優勢。一般電動汽車在-10℃時充放電就會出現問題,鈦酸鋰電池在-40℃到+60℃均可充放電,無論是在冰封的北歐、中國東北,還是在炎熱的東南亞、赤道圈,車輛都不會因電池“休克”而影響工作,消除了用戶和主機廠的后顧之憂。
第二、相對于石墨負極上晶體析出帶來的短路失火造成事故等安全問題,鈦酸鋰負極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傳統的石墨負極在嵌鋰之后一旦過充,電極的表面容易析出金屬鋰,刺破隔膜后,其與電解液接觸發生反應會產生可燃性氣體,帶來極大安全隱患。相比而言,鈦酸鋰負極電勢比純金屬鋰的電勢高,不易產生鋰晶體,極大提高了鋰電池的安全性能。曾有第三方機構對鈦酸鋰電池進行測試發現,在針刺、擠壓、短路等嚴苛測試下,可以做到不冒煙、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遠高于其他鋰電池。
第三,鈦酸鋰材料在鋰離子的鑲嵌及脫嵌過程中晶體結構能夠保持高度的穩定性,晶格常數變化很小。這個“零應變”電極材料極大地延長了鈦酸鋰電池的循環壽命,普通電池循環使用壽命平均為3,000次,而鈦酸鋰電池完全充放電循環次數可達20,000次以上,在作為動力電池使用10年之后,可能還能作為儲能電池再用10年。從全壽命周期看,鈦酸鋰電池成本更低。
第四,鈦酸鋰的另一個優勢是快速充放電能力強,充電倍率高。與石墨負極材料相比,鈦酸鋰具有較高的鋰離子擴散系數,可高倍率充放電。當前藍諾選擇的高功率鈦酸鋰電池的充電倍率可以做到50C以上,而普通石墨負極材料的電池充電倍率一般僅有20C。在大大縮短充電時間的同時,循環壽命的影響較小,熱穩定性也較強。
綜上,寬耐溫、安全、長壽且充電快的鈦酸鋰電池,其競爭優勢不可抵擋。
上海藍諾新能源,得益于創始人在新能源電池領域深耕十年的視野和經驗,敏銳地抓住了先機,將48V混動技術與鈦酸鋰電池完美的結合起來,深度研究了48V動力系統各零件的協調和控制,采用獨特的隨車智能快充技術,充分利用鈦酸鋰電池充放電次數多的優勢,實現最佳的節油率。真正從整車需求的高度來開發電池系統,直指當下市場中混動車產品實際油耗不理想、系統效率偏低和駕駛體驗有待提升等各種挑戰,令人眼前一亮!
當前,公司基于國際技術領先的戰略定位,已與國內外多家知名主機廠進行技術合作與開發。公司主推的輕混系統汽車的高功率型48V電池系統、HEV電池系統、PHEV電池系統、HCU、BMS等產品已經進入產品測試與驗證階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此外,高功率48V系統也可以很快升級到高壓HEV系統。目前,藍諾新能源為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已設計開發出48V和高壓HEV系統共用模組的平臺,能進一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當前,多家廠商已經明確表達了合作意愿,現在正全面進入量產準備階段。
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藍諾,在面對汽車電氣化這一群雄爭霸的領域,勇于直面機遇機遇與挑戰,劍指梟雄。在傳統汽車“空心化”這一痛心局面很難扭轉的情況下,自由品牌零部件企業潛心研發,大膽創新,有雄心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去改變這一現狀,力爭趕超國際知名零部件企業,令人振奮!藍諾的產品開發技術負責人曹南海表示:“工程師靠數據說話,我覺得藍諾自主研發的混動電池產品在指標和參數上不輸于國際同類產品,甚至在某些方面性能更有明顯優勢。藍諾的混動電池作為汽車電氣化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我們還要繼續把好產品質量關。”藍諾人對公司和產品充滿信心,有決心和國際品牌的電池好好PK一下!
布局48V動力電池,并大膽使用鈦酸鋰電池技術的藍諾新能源,能否在復雜紛爭的新能源、節能汽車市場上掀起一陣浪潮,甚至將“48V鈦酸鋰電池系統”推廣為未來節能汽車主流配置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