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從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在近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國網冀北電力牽頭完成的科技成果《大型風電基地—串補輸電系統次同步諧振分析和治理技術及工程應用》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多風電場—串補輸電系統次同步諧振的量化分析與阻尼控制技術研究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大型風電基地通過帶串補輸電系統送出引發的諧振問題早在2010年沽源串補投運時便已暴露,隨著風電并網規模日益增大,每次諧振過程中變壓器發出異常聲響和振動,并伴隨著大量風機脫網,甚至損壞風機、串補等設備,嚴重影響設備本體安全和電網的穩定運行,破解該難題迫在眉睫。然而,沽源諧振是國際上首例電網無故障工況下發生的諧振問題,同時風電系統中的等電力電子裝備具有多時間尺度特性且與電網的耦合關系復雜,項目的研究在國內外均沒有成例可以參考,面臨著極大挑戰。國網冀北電力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組成了項目攻關團隊,歷時8年,從諧振現象及機理研究、發電單元側和電網側諧振抑制技術、實驗室測試、現場應用等開展了深入、扎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成果,形成了全面、系統的風電次同步諧振分析及治理技術體系。
目前,項目成果已全面應用于沽源風電次同步諧振問題的分析和治理,風電機組側抑制技術已應用于5個風機廠家,完成了典型風電場風機的試點改造,使諧振電流降低80%以上;成功研制了首臺網側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裝置容量10兆伏安,實現了對沽源2000兆瓦風電諧振問題的集中治理。項目成果保障了風電的穩定接入和電網的安全運行,為大規模風電的可靠并網和安全高效消納提供了技術保障。項目研究期間,共申請專利27項,發表論文35篇。
大型風電基地通過帶串補輸電系統送出引發的諧振問題早在2010年沽源串補投運時便已暴露,隨著風電并網規模日益增大,每次諧振過程中變壓器發出異常聲響和振動,并伴隨著大量風機脫網,甚至損壞風機、串補等設備,嚴重影響設備本體安全和電網的穩定運行,破解該難題迫在眉睫。然而,沽源諧振是國際上首例電網無故障工況下發生的諧振問題,同時風電系統中的等電力電子裝備具有多時間尺度特性且與電網的耦合關系復雜,項目的研究在國內外均沒有成例可以參考,面臨著極大挑戰。國網冀北電力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組成了項目攻關團隊,歷時8年,從諧振現象及機理研究、發電單元側和電網側諧振抑制技術、實驗室測試、現場應用等開展了深入、扎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成果,形成了全面、系統的風電次同步諧振分析及治理技術體系。
目前,項目成果已全面應用于沽源風電次同步諧振問題的分析和治理,風電機組側抑制技術已應用于5個風機廠家,完成了典型風電場風機的試點改造,使諧振電流降低80%以上;成功研制了首臺網側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裝置容量10兆伏安,實現了對沽源2000兆瓦風電諧振問題的集中治理。項目成果保障了風電的穩定接入和電網的安全運行,為大規模風電的可靠并網和安全高效消納提供了技術保障。項目研究期間,共申請專利27項,發表論文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