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儲能市場逐漸升溫,大批電池企業開始布局儲能市場。進2018年以來,國內多個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項目相繼投產,儲能也逐漸從示范項目向商業化過渡,尤其是531光伏新政發布以來,儲能更是被寄予了厚望。2018年上半年已過,那么儲能領域的上市企業中期業績如何呢?是否意味著儲能行業真的迎來了爆發期?
北極星儲能網通過對42家儲能領域上市企業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統計發現,其中超8成的企業業績飄紅,僅7家出現虧損。然而,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的企業卻多達過半數,反映出儲能領域的整體盈利水平并不是十分樂觀(詳見表1)。




一、超8成企業業績預喜,但兩極分化加劇
北極星儲能網梳理發現,上半年35家企業獲得盈利,其中天齊鋰業、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分別以約13.75、9.11和8.50億元的凈利潤位居前三甲,成為“最賺錢”的企業,而鹽湖股份和堅瑞沃能卻虧損了十幾億元(如圖1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的凈利潤遠超比亞迪,位居鋰電池類之首。

總體來看,鋰資源、正極材料等儲能細分領域企業的業績呈“兩極分化”態勢,其中鋰資源和鋰電池企業尤為明顯,最低與最高凈利潤差距高達20多億元。除此之外,僅7家虧損的企業中就有6家集中在鋰資源和鋰電池領域,這側面反映出這兩個領域的競爭相對較為激烈。
二、過半數企業凈利潤負增長,鋰電池領域首當其沖
與去年同期相比,18家企業凈利潤出現正增長,其中絕大多數增幅低于50%,僅南都電源、臥龍電氣、星源材質和天賜材料實現“翻番式”增長,但最大也僅有155%。與之相反,凈利潤負增長的企業卻多達22家,并且近半數降幅超過了50%,其中猛獅科技、融捷股份、成飛集成的降幅更是高達600%以上(如圖2所示)。


值得一提,凈利潤負增長的近半數企業集中在鋰電池領域,其中就包含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究其原因,絕大多數企業是由于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行業景氣度下降,最終導致動力電池盈利能力受到較大影響。
綜合來看,盡管多數儲能領域上市企業中期業績預喜,但整體盈利水平并不十分樂觀,并且各細分領域業績分化也有所加劇,尤其是鋰電池領域。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后續電池企業的競爭或將愈趨激烈,整個電池行業也將面臨洗牌,屆時也極有可能波及產業鏈上其他細分領域。
北極星儲能網通過對42家儲能領域上市企業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統計發現,其中超8成的企業業績飄紅,僅7家出現虧損。然而,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的企業卻多達過半數,反映出儲能領域的整體盈利水平并不是十分樂觀(詳見表1)。




北極星儲能網梳理發現,上半年35家企業獲得盈利,其中天齊鋰業、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分別以約13.75、9.11和8.50億元的凈利潤位居前三甲,成為“最賺錢”的企業,而鹽湖股份和堅瑞沃能卻虧損了十幾億元(如圖1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的凈利潤遠超比亞迪,位居鋰電池類之首。

二、過半數企業凈利潤負增長,鋰電池領域首當其沖
與去年同期相比,18家企業凈利潤出現正增長,其中絕大多數增幅低于50%,僅南都電源、臥龍電氣、星源材質和天賜材料實現“翻番式”增長,但最大也僅有155%。與之相反,凈利潤負增長的企業卻多達22家,并且近半數降幅超過了50%,其中猛獅科技、融捷股份、成飛集成的降幅更是高達600%以上(如圖2所示)。


綜合來看,盡管多數儲能領域上市企業中期業績預喜,但整體盈利水平并不十分樂觀,并且各細分領域業績分化也有所加劇,尤其是鋰電池領域。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后續電池企業的競爭或將愈趨激烈,整個電池行業也將面臨洗牌,屆時也極有可能波及產業鏈上其他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