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組件的價格壓力將導致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把生產基地轉移到亞洲,以降低光伏組件制造成本。根據IMS Research的分析,在2010年第四季度,有超過70%的組件在亞洲生產。根據預測,亞洲的光伏市場份額在2011年將繼續穩步增長,同時制造業也將加速擴張。
2010年需求旺盛導致光伏組件產業出貨量高速增長,同時抑制了價格壓力的增長。然而,由于過熱的德國光伏市場開始降溫,光伏組件供應商們開始越來越關注如何降低生產成本。
許多供應商最近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成本削減計劃,所有這些計劃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在亞洲進行的生產比例將日益增加。REC最近宣布其在新加坡的全自動硅片,電池和組件生產線能夠在2011年底把組件生產成本降到0.97歐元/W。同時,Evergreen Solar宣布在2012年底,其位于中國的工廠將把組件成產成本降到0.90美元/W,考慮到在2010年第三季度其美國的工廠的生產成本為1.88美元/W,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至關重要的是,光伏產業要想成為一個不依賴政府補貼的更加持續發展的產業,必須持續降低生產成本,這樣看來,像其他所有大批量生產的電子產品市場一樣,把生產基地轉移到亞洲是必然的了,”光伏研究分析師Sam Wilkinson評論道,“大的中國制造商目前在降低晶體硅光伏組件成本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其他西方供應商也不甘落后,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亞洲。”
顯然,光伏產業跟隨著每一個成熟的電子產品市場的腳步,把生產基地遷移到亞洲以降低生產成本。IMS Research預測,在2011年底,75%的全球光伏組件將在亞洲生產。
圖:亞洲光伏組件生產趨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