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風電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棄風限電”的尷尬局面。但風能作為儲量最豐富、最易開發、成本較低的清潔能源,依然是各方的首選。
作為風電開發的主力軍,各省級政府正在積極開拓潛在市場、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強化政府引導扶持,想方設法突破困境,力圖開創一個全新的風電發展新局面。
近日,河南省、湖北省、新疆自治區分別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風電發展。結合各省出臺的“十三五”能源規劃來看,各地對于風電發展的思路開始從如何“做大”轉變為如何“做強”?
天工開物TGCW小編選取、整理了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八省區在“十三五”期間的風電發展規劃,僅供參考。
河南省
《河南省推進能源業轉型發展方案》
主要目標:到2020年,河南省基本建成4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全省風電裝機規模達到600萬千瓦以上。
主要任務:
2017年并網風電裝機累計達到260萬千瓦,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15%以上。2018年,持續推進豫西沿黃山地、豫北沿太行山區、豫西南伏牛山區、豫南桐柏山—大別山區4個風帶山地風電場項目建設。
《河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十三五”期間新增風電裝機480萬千瓦,累計達到600萬千瓦。
主要任務:
大力推進風電項目建設。按照統籌規劃、生態優先、集散并舉、有效利用的原則,加強風能資源勘測開發。鼓勵符合條件的區域建設大型風電基地,重點推進資源條件較好的豫西北、豫西南和豫南開發建設。積極推進豫北、豫東等平原地區低風速發電項目建設,因地制宜推動分散式風電開發。
另外,在能源裝備方面,河南提出要加強與軸承、減速機等上下游企業的聯合研發,促進省內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升級。并且鼓勵因地制宜建設光伏、風電、小水電等多種形式的分布式電源,開展微電網建設試點。推動儲能技術突破和規模化應用,增強電網消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能力。
河北省
《河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積極開發風能,到2020年風電裝機分別達到2080萬千瓦。
重點任務:
積極開發風電。堅持基地建設與分散開發相結合,充分利用各類風能資源,合理優化布局,擴大裝機規模。加快建設張家口、承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有序推進唐山、滄州海上風電建設,積極布局發展低風速風電項目。
加快建設張家口、承德市可再生能源電力就地消納和面向京津冀外送通道,有效避免棄風、棄光率過快增長。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提升電網調峰能力,增強電網對不穩定電源適應性,促進可再生電力就地消納。
著眼就地消納,在張家口、承德等市開展風電供暖試點。
《河北省“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2020年,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大本地區消納,拓展外送市場,力爭將棄風、棄光比例控制在10%以內。
主要任務:
協調有序發展風電。按照“集中與分散開發并重、輸出與就地消納并舉”的原則,繼續推進風電規模化協調發展。全力推進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穩妥推進沿海風電建設,填補海上風電空白,鼓勵低風速風電開發建設,在資源富集區因地制宜建設發展風電供暖。到2020年,全省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00萬千瓦以上。
推進張家口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三期和承德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三期建設,到2020年張承風電基地風電裝機容量爭取達到1800萬千瓦;穩妥推進沿海風電建設,到2020年沿海風電裝機容量爭取達到80萬千瓦;鼓勵省內東南部地區開展低風速風電開發建設;支持分散式風電發展。
結合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實施冬奧場館綠色供能,建設風電供暖、風電制氫項目,推進張北大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供電。在張家口、承德等地開展風電供暖試點,建立“政府+電網公司+企業+用戶”共同參與的四方協作機制,推動可再生能源交易,降低使用成本,促進就地消納。
湖南省
《湖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到2010年,全省電力總裝機(含在建)達到5087萬千瓦,其中,新能源(風電、光伏、生物質等)發電裝機745萬千瓦。
主要任務:
重點推進風電開發。按照“科學規劃,有序開發,嚴格環評,規范管理”的思路,堅持以資源定規劃、以規劃定項目,重點加強湘南、湘西南等資源富集區風能開發,推進湘東及洞庭湖地區風電建設,加快發展分散式風電。積極推動風能扶貧,繼續推行投資獎勵政策,優先加快貧困地區風電開發;全面規范項目管理,切實加強環境保護,杜絕違規圈占倒賣風資源;加強低風速、大容量、高參數、抗冰凍風機技術研發,做大風電裝備制造和零部件開發產業,提升風電機組核心設計和制造技術競爭力,培育壯大風機產業鏈。“十三五”新增裝機300萬千瓦。
湖北省
湖北省發改委《關于印發推進重大能源保障建設工程包實施方案的通知》
主要目標:到2020年,湖北省將新投產300萬千瓦風電。
主要任務:
推進風電、太陽能、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推進資源較為豐富、消納條件較好的地區實現風電規模化集中開發利用,推動風能資源適宜、靠近負荷中心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積極探索與其它電源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實現多能互補。
《湖北省能源“十三五”規劃》
主要目標:到2020年,湖北省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65萬千瓦,累計達到500萬千瓦。
主要任務:
重點開發建設風電項目。堅持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相結合,加快推進資源較為豐富、消納條件較好的隨州、孝感、恩施、襄陽等地實現風電規模化集中高效開發利用,推動風能資源適宜、靠近負荷中心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到2020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65萬千瓦,累計達到500萬千瓦。
《湖北省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方案》
主要目標:2017年湖北省確定開發風電項目52個,總計規模達到301.67萬千瓦。
山西省
《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裝機規模為3800萬千瓦,風電裝機1600萬千瓦。
主要任務:
加快發展風能。穩步推進晉北風電基地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統一組織、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重點打造晉北千萬千瓦風力發電基地。有序推進中南部低風速資源開發,充分利用中南部等地區丘陵和山區較為豐富的風能資源,就近按變電站用電負荷水平和可利用土地條件布置適當容量的風電機組,不斷推進低風速資源合理有序開發。
《山西省“十三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與國家“十三五”可再生發展規劃目標相比,我省風電新增932萬千瓦,全國風電新增1.3億千瓦,占全國新增風電裝機總容量的7.2%。
主要任務:
大力發展風電。統籌風電千萬千瓦基地建設和低風速區域風電開發,到“十三五”末,風電裝機容量為1600萬千瓦,每年新增186萬千瓦左右,占全國年度新增的7.2%。通過優化發電運行方式,改善系統調峰能力,增強本省風電消納能力;積極推進外送通道建設和風火打捆外送機制運行,逐步擴大風電外送能力。
堅持光伏扶貧和風電供暖兩大突破,創新新能源發展模式;堅持晉北千萬千瓦風力發電基地、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者基地和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設,發揮集聚優勢和輻射帶動能力,總體構建“一個引領,兩個突破,三大基地”產業布局。
綜合推進太陽能熱利用、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分散式風力發電、等多種新能源技術在城市及園區的應用。
在風電裝備技術方面,推進3兆瓦及以下機組和低風速機組優化升級,在機組輕量化、提高運行可靠性前提下進行新產品開發;持續加強改進葉片技術、傳動鏈技術、控制系統技術和大容量變流器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研制。
發展路徑:
繼續推進晉北風電基地建設。按照“有效利用、保護環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的發展思路,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統一組織、分步實施等原則,以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等為核心重點打造晉北千萬千瓦風力發電基地,“十三五”期間內新增600萬千瓦。
有序推進中南部低風速資源開發。充分利用中南部等丘陵和山區地區較為豐富風能資源,就近按變電站用電負荷水平和可利用土地條件布置適當容量的風電機組,不斷推進低風速資源合理有序開發,“十三五”期間內新增330萬千瓦。
積極嘗試風電供暖試點。重點支持北部三市風電供暖工程的試點工作,積極推進靈丘縣40萬千瓦和繁峙縣20萬千瓦風電供暖試點工程。結合工業園區應用、城鎮建設和新城區開發,探索清潔能源供熱工程與大型風電基地協同建設運行機制,提高北三市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消納風電的能力,緩解北方地區冬季供暖期電力負荷低谷時段風電并網運行的困難,促進城鎮能源利用清潔化,緩解大氣環境污染。研究論證熱力站獨立運行(熱力站與風電場直接交易)和熱力站與風電場一體運行模式,進行成本、效益和政策需求分析,推進電力熱力聯合調度運行機制,為進一步推廣新能源供熱和熱力電力聯合運行提供經驗。
加快發展風電裝備制造業。依托太重集團在建的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工廠建設等重點項目,重點支持以太重集團為代表的骨干企業,在攻克大功率風電機組成套技術瓶頸的同時,優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兆瓦~3兆瓦低風速風電機組。推動我省風電行業向配套產業成套化、系列化和高端化發展,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風電設備產品和技術創新。
3、支撐體系
加快建設外送通道。加快蒙西~晉北~北京西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外送通道、榆橫~晉中~石家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外送通道、晉北~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盂縣~河北南網點對網500千伏交流外送通道等建設,不斷提升北部風電外送能力。優化電力調度運行機制,在多能打捆外送機制上給予保障額度,在更大電力需求市場進行消納,最大限度保證新能源全額上網。
加快設立風電產業發展基金。聚焦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研制和示范應用、大規模機組示范應用項目、低風速機組示范應用項目、風電供暖試點和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財政組織安排設立產業專項資金,以基金方式運作,充分發揮基金的政策引導和杠桿效應,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風電產業發展。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出臺相關風電開發管理規定和標準,充分發揮地方政府服務職能,引導地方風電有序開發。
持續創新開發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調動企業積極性,提前籌劃開展前期工作,將資產優良、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規模優勢顯著的企業優先納入國家指標統籌,通過競爭方式有序推進我省優勢資源的開發。
持續創新消納機制。未來火電、熱和新能源消納之間的矛盾將愈加突出,要多方探索消納機制,可探索電力調峰市場補償機制、風火發電權交易機制、大用戶直購電機制、同一主體的風火打捆優化運行機制、新能源微電網運行機制和清潔能源供暖、風電制氫等路徑,多方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
山東省
《山東省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
主要目標:到2020年,建成風電裝機1400萬千瓦。
主要任務:
加強風電布局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產業發展、旅游資源開發的銜接協調,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陸上以青島、煙臺、濰坊、東營、濱州等市沿海陸域和淄博、泰安、濟寧、臨沂等市丘陵地帶為重點,建成陸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適時啟動魯北、萊州灣、長島等潮間帶及近海風電場建設。
陸上:重點推進煙臺、青島、濰坊、東營、濱州等市沿海陸域,淄博、泰安、濟寧、臨沂、棗莊等市山區,以及德州、菏澤等市平原地區風電場開發。
海上:規劃魯北、萊州灣、渤中、長島、半島北、半島南等六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總裝機規模1275萬千瓦。其中,魯北海上風電基地位于山東省北部近海,海域范圍主要涉及濱州和東營海域范圍,場區海域總面積為367平方公里,規劃裝機規模135萬千瓦;萊州灣海上風電基地位于山東省萊州灣海域內,涉及東營市、濰坊市和煙臺市的部分海域,場區海域總面積為722平方公里,規劃裝機規模280萬千瓦;長島基地位于山東省長島縣附近海域,場區海域總面積為363平方公里,規劃裝機規模175萬千瓦。
《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00萬千瓦;到2030年,裝機容量達到2300萬千瓦。
主要任務:
按照“統籌規劃、陸海并舉”的原則,加強風電布局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產業發展、旅游資源開發的銜接協調,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陸上以青島、煙臺、濰坊、東營、濱州等市沿海陸域和淄博、泰安、濟寧、臨沂等市丘陵地帶為重點,海上以魯北、萊州灣、渤中、長島、半島北、半島南等六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為重點,打造陸上、海上“雙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東部風電大省。
雙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工程。近期,重點建設華能海陽、國電沂山、華電沂源、華潤肥城等一批集中式、規模化風電場,建成陸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適時啟動魯北、萊州灣、長島潮間帶及近海風電場建設。遠期,擴大陸上風電基地開發規模;建成魯北、萊州灣、長島3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啟動渤中、半島北、半島南海上風電場建設。
依托蓬萊省級海洋裝備制造特色產業園,建設國家電網公司海上風電檢測基地。
新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三五”風電發展規劃》
主要目標:截止目前,新疆自治區能源“十三五”規劃仍未正式公布,但從早前發布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裝備制造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來看,“十三五”期間,新疆將重點發展陸上3MW、海上6MW以上風電機組。
主要任務:
1、十三五期間有序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2、加快資源富集區域風電開發;3、鼓勵分散式接入風電開發;4、積極開展風能資源多途徑利用;5、打造風電裝備制造基地;6、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主要目標:到2020年,自治區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65億千瓦左右,其中風電4500萬千瓦右。
主要任務:
積極落實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機制,引導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有序推進可再生能源交易工作,擴大參與直接交易和多邊交易的市場規模。推進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市場機制,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十三五”期間,力爭新增新能源本地消納裝機850萬千瓦左右,其中風電300萬千瓦。
加快新能源外送基地建設。加強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匯集能力和效率,著力打造阿拉善(烏海、巴彥淖爾)、包頭北(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海、阿拉善)、烏蘭察布(呼和浩特)、錫林郭勒、赤峰、通遼、呼倫貝爾(興安)等8個新能源基地。“十三五”期間,力爭新增新能源外送裝機2300萬千瓦左右,其中風電1800萬千瓦
充分利用大型綜合能源基地風能、太陽能、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組合優勢,推進風光火儲多能互補系統一體化運行示范。
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供暖、風電制氫等示范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