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加速
當前,我國的能源結構正處于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更替期。但由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受資源、技術、地域等條件影響,短期內難以實現規模性替代,天然氣作為低碳化石能源,成為能源轉型的戰略選擇。
而天然氣行業要獲得發展,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與傳統的集中式能源系統相比,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節省輸配電投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對天然氣和電力雙重“削峰填谷”。而且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設備啟停靈活,節能環保優勢明顯。
政策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
此外,上網電價政策和補貼機制的逐步完善,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已經進入新一輪布局窗口期,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國家層面上,在2014年發布的《關于規范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就曾指出,天然氣發電價格管理實行省級負責制,新投產天然氣熱電聯產發電機組實行標桿電價政策和氣電價格聯動機制,最高上網電價不得超過當地煤電上網標桿電價或當地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0.35元/kWh;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采取財政補貼、氣價優惠等措施疏導天然氣發電價格矛盾。
國家層面的政策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跟進,目前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長沙市、青島市等多個省市出臺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上網電價和補貼機制,其中上海市采用上網電價和投資補貼相結合的機制,上網電價為單一制電價;江蘇省、浙江省均采用兩部制上網電價政策;青島市、長沙市主要采用投資補貼機制。
甚至還有部分省(市、區)針對單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出臺了支持政策,比如廣西對華電南寧江南分布式能源站(3×6萬kW)核定采用兩部制電價,其中容量電價為90元/kW˙月,電量電價為0.596元/kWh;江西省對華電九江分布式能源站(2×3.1萬kW+1×2.5萬kW)核定臨時上網電價為0.8055元/kWh。
天然氣發電行業迎來“黃金時代”
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燃氣發電在環保、調峰等方面的優勢,在經濟增速放緩,電力需求疲軟,煤電、水電等平穩發展的情況下,燃氣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卻出現大幅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燃氣發電量19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5%,發電裝機容量7714萬千瓦,同比增長16.2%。
可以看到,2015年以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我國已經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有數十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工程投入運行,中海油氣電公司、中石油等國內企業巨頭涉足起到了良好的帶動效應,另外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為主的綜合供能體系集中推廣,助推行業的發展可持續性;國家政策方面更是推崇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根據《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發電總裝機比例超過5%,其中分布式4000萬千瓦。與2016年相比,“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0.4-0.8億千瓦,增幅為57%-114%。
因此,2017-2020年重點發展燃氣發電是大概率事件,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燃氣發電在環保、調峰等方面的優勢,都讓燃氣發電有了很大發展空間。基于系統成本最小化目標,我國的電力系統無疑存在著煤電過多、天然氣發電過少的問題,天然氣發電需要快速發展。
另外,根據《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我國將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擬建設10個左右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到2020年,在全國規模以上城市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初步實現分布式能源裝備產業化。按4000元/千瓦的投資計算,需投資2000億元。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投資單價約400-500萬元/MW。當前全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約10000MW,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總裝機容量達50000MW,缺口達40000MW。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總投資規模達1600-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