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滴滴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啟動新能源汽車的布局,但是第一次將業務進展推向臺前。在國內政策的承壓下,滴滴近一年來鮮有高調的擴張態勢,但是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以及新能源領域的腳步并未停止。
2日上午,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出現在聯合國總部的論壇現場,首次對外透露,滴滴正籌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體系,這一新業務將被命名為“小桔充電”。按照計劃,2020年之前會在平臺上推廣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
雖然,滴滴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啟動新能源汽車的布局,但是第一次將業務進展推向臺前。在國內政策的承壓下,滴滴近一年來鮮有高調的擴張態勢,但是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以及新能源領域的腳步并未停止。
程維看到了新能源的市場空間,“中國有1.5億輛的汽車,但是今天還只有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不到1%。”根據國際能源署新近發布的《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2016年全球新能源車的銷售量僅是750,000輛,2015年是547,220輛。
原因很簡單。在過去,新能源汽車更多是家庭個體購買,但新能源汽車購買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家庭購買的性價比并不高。而且,加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相對緩慢,每個家庭自建充電樁并非易事。
雖然,最近幾年的政策催生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車熱。但是,新能源汽車在遠距離使用中面臨嚴重的動力缺失難題,也就是“里程焦慮”。當然這背后的很大原因是,充電樁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傳統的燃油汽車不僅續航里程長,而且加油站分布密集。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難”一直是尚未解決的雞肋。
基于現狀,程維判斷,新能源汽車將會率先在運營的交通體系里普及。
滴滴的思考
目前,滴滴平臺產生的日訂單量多達2500萬單,在高峰時段,每秒甚至高達600個訂單。程維預測,“滴滴體系很多出租車司機,全職的專車司機,因為他們每天的使用量非常大,新能源汽車節約更多能源成本,會更早普及新能源汽車。”
不過,滴滴對“新能源時代”的理解,并不僅僅只是在平臺上普及新能源汽車。“滴滴將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提前投入,建設新能源汽車的充換電體系。未來也投入服務于家庭的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使用。”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在全世界的國家中是最高的。《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顯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擁有新能源車最多的國家。2016年,全球新生產的40%的新能源車被賣到了中國。
事實上,滴滴已經在悄然布局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普及。程維在現場透露,目前滴滴平臺上的車輛大概有26萬輛是新能源汽車。根據《能源技術展望2017》,全球道路上目前運行著200萬輛新能源車。這意味著,全球平均每8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在滴滴平臺。他還說,滴滴平臺上的新能源車在2020年將達到100萬輛。
過去兩年時間,滴滴先后投資了全球七大移動出行平臺:巴西的九九約車(99),印度的歐拉(Ola),南非、歐洲的達亦飛(Taxify),中東的格令(Careem)和東南亞的格步(Grab),以及美國的優步(Uber)和萊福特(Lyft)。在投資的同時,滴滴也在進行技術層面的輸出。當然,滴滴的“新能源”實踐經驗也會成為其輸出的一部分。
“三網融合”
“信息、交通和能源三網融合,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未來最大的趨勢和變革之一。”程維強調,新能源汽車將成能源互聯網與交通互聯網變革交互的“奇點”。
通過滴滴平臺積累了五年多的大數據,不難發現,人、車、路,三者之間在特定時間段的供需差距很大,使得這些汽車只有5%的時間在使用,但城市卻在為95%閑置的汽車建造大量的停車場。
為此,在2017年年初滴滴成立智慧交通FT團隊,打造基于互聯網+交通大數據的智慧出行、智慧監管、智慧運營、智慧決策的體系。
在該體系中,既有滴滴獨有的、核心的大數據、高科技基礎,又能結合當地城市的交通大數據、路網特點、公眾出行特征等。目前滴滴推出了“交通信息平臺”,幫助城市交通部門掌握城市交通規律,助力交通管理。
另外今年年初,滴滴在濟南上線國內首個以浮動車軌跡作為數據基礎的“智慧信號燈”,隨后,滴滴又在武漢、成都、蘇州、貴陽等城市持續優化當地信號燈,目前已優化超200個,其中在濟南超過100個。
“未來不需要每個人都擁有汽車,汽車可以因為互聯網和智能調度的出現被共享使用,從而減少擁堵。”程維說,滴滴在過去五年時間里,推動了出租車、網約車、順風車、租車、代駕、公交等交通工具的線上化,建設交通的人工智能引擎統一調度、提高效率。
他預測,未來的這個體系中,將加入新能源汽車。“今天全球每3次在線用車服務,就有2次發生在中國。”程維堅信,未來10年中國會是全球交通科技和模式創新的重要中心,新能源汽車將是下一個關鍵點。
2日上午,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出現在聯合國總部的論壇現場,首次對外透露,滴滴正籌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體系,這一新業務將被命名為“小桔充電”。按照計劃,2020年之前會在平臺上推廣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
雖然,滴滴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啟動新能源汽車的布局,但是第一次將業務進展推向臺前。在國內政策的承壓下,滴滴近一年來鮮有高調的擴張態勢,但是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以及新能源領域的腳步并未停止。
程維看到了新能源的市場空間,“中國有1.5億輛的汽車,但是今天還只有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不到1%。”根據國際能源署新近發布的《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2016年全球新能源車的銷售量僅是750,000輛,2015年是547,220輛。
原因很簡單。在過去,新能源汽車更多是家庭個體購買,但新能源汽車購買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家庭購買的性價比并不高。而且,加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相對緩慢,每個家庭自建充電樁并非易事。
雖然,最近幾年的政策催生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車熱。但是,新能源汽車在遠距離使用中面臨嚴重的動力缺失難題,也就是“里程焦慮”。當然這背后的很大原因是,充電樁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傳統的燃油汽車不僅續航里程長,而且加油站分布密集。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難”一直是尚未解決的雞肋。
基于現狀,程維判斷,新能源汽車將會率先在運營的交通體系里普及。
滴滴的思考
目前,滴滴平臺產生的日訂單量多達2500萬單,在高峰時段,每秒甚至高達600個訂單。程維預測,“滴滴體系很多出租車司機,全職的專車司機,因為他們每天的使用量非常大,新能源汽車節約更多能源成本,會更早普及新能源汽車。”
不過,滴滴對“新能源時代”的理解,并不僅僅只是在平臺上普及新能源汽車。“滴滴將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提前投入,建設新能源汽車的充換電體系。未來也投入服務于家庭的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使用。”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在全世界的國家中是最高的。《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顯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擁有新能源車最多的國家。2016年,全球新生產的40%的新能源車被賣到了中國。
事實上,滴滴已經在悄然布局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普及。程維在現場透露,目前滴滴平臺上的車輛大概有26萬輛是新能源汽車。根據《能源技術展望2017》,全球道路上目前運行著200萬輛新能源車。這意味著,全球平均每8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在滴滴平臺。他還說,滴滴平臺上的新能源車在2020年將達到100萬輛。
過去兩年時間,滴滴先后投資了全球七大移動出行平臺:巴西的九九約車(99),印度的歐拉(Ola),南非、歐洲的達亦飛(Taxify),中東的格令(Careem)和東南亞的格步(Grab),以及美國的優步(Uber)和萊福特(Lyft)。在投資的同時,滴滴也在進行技術層面的輸出。當然,滴滴的“新能源”實踐經驗也會成為其輸出的一部分。
“三網融合”
“信息、交通和能源三網融合,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未來最大的趨勢和變革之一。”程維強調,新能源汽車將成能源互聯網與交通互聯網變革交互的“奇點”。
通過滴滴平臺積累了五年多的大數據,不難發現,人、車、路,三者之間在特定時間段的供需差距很大,使得這些汽車只有5%的時間在使用,但城市卻在為95%閑置的汽車建造大量的停車場。
為此,在2017年年初滴滴成立智慧交通FT團隊,打造基于互聯網+交通大數據的智慧出行、智慧監管、智慧運營、智慧決策的體系。
在該體系中,既有滴滴獨有的、核心的大數據、高科技基礎,又能結合當地城市的交通大數據、路網特點、公眾出行特征等。目前滴滴推出了“交通信息平臺”,幫助城市交通部門掌握城市交通規律,助力交通管理。
另外今年年初,滴滴在濟南上線國內首個以浮動車軌跡作為數據基礎的“智慧信號燈”,隨后,滴滴又在武漢、成都、蘇州、貴陽等城市持續優化當地信號燈,目前已優化超200個,其中在濟南超過100個。
“未來不需要每個人都擁有汽車,汽車可以因為互聯網和智能調度的出現被共享使用,從而減少擁堵。”程維說,滴滴在過去五年時間里,推動了出租車、網約車、順風車、租車、代駕、公交等交通工具的線上化,建設交通的人工智能引擎統一調度、提高效率。
他預測,未來的這個體系中,將加入新能源汽車。“今天全球每3次在線用車服務,就有2次發生在中國。”程維堅信,未來10年中國會是全球交通科技和模式創新的重要中心,新能源汽車將是下一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