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熱發電正成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冉冉新星”。為什么說光熱發電是真正可能把電網變成能源互聯網的技術?光熱發電在其中擔任怎樣的角色和作用?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光熱發電有什么獨特的優勢?光熱發電目前的技術難點在哪里?有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未來的技術方向是什么?首批光熱示范項目獲批已有一段時間,但進展似乎并不順利,您認為問題出在哪?怎么解決?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太陽能熱利用與光伏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志峰 。

為什么說光熱發電是真正可能把電網變成能源互聯網的技術?光熱發電在其中擔任怎樣的角色和作用?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光熱發電有什么獨特的優勢?
王志峰:能源互聯網的特征是讓可再生能源變得穩定連續,使得電源可調度,主要針對用戶可輸出的電力和熱力。光熱發電作為新興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憑借可儲熱、可調峰、可連續發電及可熱電聯供等有點,可以使電網變為真正的能源互聯網。
光熱發電商業化、規模化的產業應用,對推動能源革命、促進能源安全、調整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可以為我國未來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提供基本保障。光熱發電不僅可以解決光伏發電的間歇性缺點和提供基礎電力支撐以外,還有巨大的成本下降空間。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熱發電極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清潔發展中最大的替代能源。從光熱電站的運行原理上看,它是可儲存、可調節的能源,對電力系統友好,具有調峰能力,在突破技術障礙之后,是完全可以大規模替代燃煤電站的新興電源。
二是有利于改善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霧霾污染。光熱電站運行過程不存在污染物排放,可直接替代化石燃料,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治理空氣污染能起到重要作用。光熱電站建成后,可減少地表土壤所接收到的輻照量,減緩地表風速,降低地表水分蒸發量,有利于植被生長,改善生態環境。
三是有利于推動風電、光伏發電良性發展。光熱發電通過成本相對低廉的儲熱裝置,可成為電力系統友好型電源,既可以承擔基荷,也具備較為靈活的調峰能力,可作為未來電網的主力電源。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配套建設,能夠顯著緩解光伏和風電的出力波動,大幅提高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減少棄風、棄光問題。

四是拉動國內經濟和相關產業發展。光熱發電的產業鏈條較長,涉及鋼材、鋁材、玻璃、水泥、礦料、電料、耐火、保溫、機電、機械、電子等十幾個行業產業。大規模發展光熱發電,能夠有效帶動上述產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因此,光熱發電不僅是一種清潔能源供應方案,更可以增加就業、帶動傳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