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發布《 關于推進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實施和2017年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包括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每期領跑基地控制規模為8GW,其中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規模分別不超過6.5GW和1.5GW。每個基地每期建設規模0.5GW,應用領跑基地每個項目規模不小于0.1GW,技術領跑基地每個項目規模為 0.25GW,2017年擬建設不超過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對應規模不超過6.5GW,剩余的1.5GW指標作為激勵預留規模。
一、什么是光伏領跑者計劃?
2015年1月8 日,發改委等八部門發布《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 其中“能效領跑者”是指同類可比范圍內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產品、企業或單位。發改委將同有關部門制定激勵政策,鼓勵能效“領跑者”產品的技術研發、宣傳和推廣。而光伏領跑者計劃則是與其并行的一種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加強光伏產品和工程質量管理的專項方案。光伏領跑者計劃是國家能源局牽頭推動、從 2015 年開始執行,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實施。目前已經實施了兩批,共規劃裝機規模8.5GW。
二、第三批領跑者計劃與前兩批的區別?
第三批領跑者計劃除了之前的應用領跑者基地之外,還首次提出了技術領跑者基地,每期的規劃規模為1.5GW,對應 3個領跑者基地和 6 個項目。應用領跑者基地的目的是加速已量產的高效產品的市場推廣,而技術領跑基地通過給光伏制造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可推廣應用但尚未批量制造的前沿技術和突破性技術產品提供試驗示范和依托工程,以加速科技研發成果應用轉化,帶動和引領光伏發電技術進步和市場應用。在投資企業的選擇上,技術領跑者主要考察企業的技術和產業先進性(55%)、技術方案(25%)、業績水平(10%)和投資能力(10%),并不考察上網電價,技術領跑者基地的上網電價執行所在地的光伏標桿上網電價;而應用領跑者主要考察企業的上網電價(35%)、技術與產業先進性(20%)、業績水平(20%)、技術方案(15%)和投資能力(10%)。在技術指標的設置上,領跑者基地技術指標不定期更新,應用領跑者技術指標將作為市場準入標準參考,而技術領跑者的技術指標作為下期應用領跑者基地的技術指標參考。兩級領跑者的配置很好地踐行了“ 研發一代、量產一代、推廣一代”的新技術研發和推廣方式,在兩級領跑者配置的帶動下,行業格局將發生變化,高效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技術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將受益,強者恒強。
三、領跑者基地遴選主要考察什么指標?
第三批領跑者基地的篩選主要考核的指標包括接網和送出工程(40%)、土地使用及成本(25%)、政策與效果(15%)、太陽能資源及利用(10%)、規劃方案完善程度(5%)、基地社會效果(5%),表明對于基地的考核重點在于接入系統建設、消納保障、土地、政策等非光伏成本。因為隨著降本提效的速度加快,光伏成本在度電成本中的占比已經越來越低,據我們測算,目前光伏組件在度電成本中的占比僅為23%,其他非光伏成本,如電網接入、土地租金、融資成本、稅費等非光伏成本的占比反而達到 77%,因此領跑者基地遴選時更加關注了非光伏成本,這將有助于平價上網的早日臨近。
四、領跑者計劃的實施效果如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