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汽夏利申請繼續停牌,并發公告稱“一汽股份擬以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公司部分股份,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將發生變更”。
簡簡單單一句話,筆者卻意會到了兩層意思:一是一汽股份鐵定不要上市公司一汽夏利這個“殼”了;二是一汽轎車成為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的唯一選項。
最近圍繞著“一汽夏利”出現的兩則新聞,令筆者一點都不意外一汽股份轉讓一汽夏利的控制權。先是傳出董明珠旗下格力團隊與一汽夏利接觸,接著本報曝出夏利要并入奔騰本部,種種跡象已經表明連年虧損的一汽夏利要想不再ST,除了被賣掉外,只能靠一汽集團“輸血”注入優質資產,從根子上保“殼”。
可一汽集團現在哪還有什么可打包進一汽夏利的優質資產呢?即使有,情況比一汽夏利好不到哪去的“親生兒子”一汽轎車還“嗷嗷待哺”,去年一汽轎車虧損9.54億元,年報還被“非標”。今年上半年,因為一汽轎車旗下一汽馬自達銷量大增從而凈盈利有所增長,但自主業務一汽奔騰上半年才賣了4.63萬輛,還不如某“神車”一個月的銷量。
與此同時,多年來困擾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的一汽轎車與一汽夏利同業競爭問題,需要一汽集團新任董事長徐留平在兩個公司間二選一,一汽股份占有53.03%控制權的一汽轎車無疑優于夏利,何況徐留平的戰略方向上就是“夏利并入奔騰本部”,重點打造一汽奔騰。
既然一汽集團拋掉一汽夏利47.73%股權是大概率事情,誰會接手一汽夏利呢?筆者認為,格力既然發公告否認與一汽夏利接觸,再聯系到去年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受阻,格力深度介入汽車行業的可能性很小,反而是董明珠個人掏了約10個億獲得珠海銀隆約7.46%的股權。可珠海銀隆造新能源汽車經驗少、生產線也缺乏,一汽夏利有;珠海銀隆此前承諾的上市時間是三年內完成IPO或借殼上市,一汽夏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