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國家發改委同時對外發布《關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規〔2017〕1582號)與《關于核定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規〔2017〕1581號 )(以下統稱《通知》),同步下調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價與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
根據《通知》,發改委決定自9月1日起,根據天然氣管道定價成本監審結果下調管道運輸價格(測算下調幅度平均為15%),同時結合天然氣增值稅稅率調整情況,將各省(區、市)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總體不作調整。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基準門站價格調整后,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供應各地的門站價格原則上同步等額降低,降價紅利惠及下游,市場開拓將再迎政策利好。
據記者了解,我國現有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中石油旗下七家企業、中石化旗下兩家企業、內蒙古大唐國際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山西通豫煤層氣輸配有限公司、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等13家跨省管道運輸企業,共擁有長輸管道4.5萬公里左右,2016年輸送天然氣1950億立方米左右。通知分別公布了上述13家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的核定管道運輸價格。根據國家發改委測算,核定后的13家企業管道運輸平均價格比之前下降15%左右。
就天然氣利用情況看,目前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已由市場主導形成。根據測算,按政府管理價格的非居民用氣約700億立方米測算,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1元,每年將直接減輕下游工業、發電、集中供熱、出租車,以及商業、服務業等用氣行業企業負擔70億元左右。如果考慮降價對市場化定價天然氣的帶動影響,則占國內消費總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氣價格都有望降低,降價總額可達160億元以上,將有效降低企業用氣成本,促進天然氣清潔能源推廣利用。
為推動天然氣市場化交易,促進市場價格形成,國家一直鼓勵和倡導天然氣進入公開交易平臺透明交易。為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價格手段調節供需的作用,擴大天然氣市場交易規模,國家發改委允許所有進入上海、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公開交易的天然氣,價格完全由市場交易形成。根據通知,價格放開的天然氣,供需雙方可在合同中約定氣源和運輸路徑,協商確定氣源價格;管道運輸企業按規定的管道運輸價格向用戶收取運輸費用。
“此次跨省管道運輸價格是在國家首次對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開展成本監審的基礎上核定的,標志著科學透明的管道運輸價格監管體系基本建立,管道運輸價格監管向制度化、精細化邁出實質性步伐。”國家發改委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