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在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電力市場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組實地走訪了近40家業內企業,巡回調研發現的主要問題如下:商業化運營模式不清晰,需要進一步努力探索;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企業各自為戰,需要加強行業自律行為和標準體系建設;智能化、模塊化、高安全、低成本的儲能系統集成技術需要進一步優化;儲能產業發展缺乏頂層設計,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尚未出臺,產業資本觀望不前。
商業模式有待創新
近年來,新能源企業不約而同地看好儲能產業,紛紛加強研發、積極布局。為了加快項目投資回收,國內企業在商業模式上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從儲能產業巡回調研結果看,有三類比較典型的商業模式或模式構想:一是工商業儲能項目“投資+運營”的模式,二是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建設獨立儲能電站的模式,三是兩部制儲能電價機制的應用模式,也就是探索類似于抽水蓄能電站兩部制電價的形成與結算機制。
說到底,企業盈利是硬指標,商業模式的探索最終目的是要能完成漂亮的業績,給投資人和股東一個交代。找到正確的市場方向是所有儲能企業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技術路線眾多 標準缺位成隱患
從能量轉化介質上進行分類,儲能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電化學儲能和儲熱/蓄冷等。物理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電化學儲能又有鉛酸電池、鋰電池、超級電容等等。雖然經過多年的示范發展,但儲能技術路線仍未定型,種類繁雜眾多,一片百舸爭流的局面。
當前主流電化學儲能技術有鉛炭電池、鋰電池、液流電池和鈉硫電池等,其性能特點和經濟性各不相同,目前還沒有某一種技術能夠完全滿足循環壽命、可規模化、安全性、經濟性和能效五項儲能關鍵應用指標。從調研情況來看,鉛炭電池、鋰電池是當前發展較快、有望率先帶動儲能商業化的電化學儲能技術。
儲能技術路線和技術產品眾多,而行業標準的缺位,會對儲能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致命障礙。儲能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缺少自律的企業用劣質產品低價沖擊市場的苗頭已初現端倪。為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發生,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
系統集成技術尚需優化
調研團在接觸的企業中發現,儲能系統的集成技術尚需優化。以電站中的儲能系統為例,電站中大量儲能電池特性離散,電熱應力分布不均,導致部分電池嚴重劣化,系統壽命大幅縮短,難以滿足電站經濟性與安全性運行的發展要求。眾所周知,儲能集成系統是一個多學科、多領域的技術領域,包括了控制體系、集群并聯、電池健康管理等等,無論哪個部分出現短板,都會影響整個系統。
儲能系統如何做到高安全、低成本、智能化和模塊化,這是擺在儲能企業面前新的課題。能否在要素的取舍中取得最優方案是儲能系統生產商占領未來商機的關鍵。
支持力度不減但頂層設計缺乏
近兩年,涉及儲能產業的利好政策頻出。
2016年2月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互聯網 +”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新模式作為十大重點任務之一。
2016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電儲能設施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鼓勵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電儲能企業等投資建設電儲能設施,并要求電網企業要主動為電儲能設施接入電網提供服務。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推動儲能技術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示范應用,實現儲能產業在市場規模、應用領域和核心技術等方面的突破。
今年3月,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儲能發展涵蓋5大主要任務: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提升工程、用能智能化水平提升工程和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發展工程。
7月初,國家住建部公開發布關于征求國家標準《風光儲聯合發電站設計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在基本規定里明確提出,儲能系統配置的額定功率不宜小于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安裝總功率的10%,在額定功率下持續放電時間不宜小于0.5小時。
利好政策鼓舞人心,電力市場的開放也在逐步推進。但大家最關心的補貼政策卻千呼萬喚不出來。業內專家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國家對能源改革的決心已定,但是要促進一個產業的發展光靠補貼遠遠不夠。在市場化方向沒有明朗之前,或者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條件沒有落實之前,補貼的出臺難以達到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起反作用。二是現階段各種儲能技術發展迅速,儲能電池價格也在不斷降低,隨著電力市場進一步開放,或許用不了多久,儲能商業化運營模式很快顯現出來。
但對于政策補貼,業內也有不同看法,認為補貼不是重點,市場的開放程度才是關鍵。有調研企業認為:“儲能技術解決方案和降成本不是難點。我們國家儲能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政策和市場方面,沒有頂層設計和開放的電力市場,儲能難以大規模發展。”
以上焦點問題,正是儲能產業遲遲不能突破的最大制約。在“十三五”期間,儲能如期望獲得掌聲,需要企業和政府合力拍到一起,有一方跟不上節奏,就難以奏出優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