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在青海鋰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中,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的一番話令人深思:
“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龍頭位置就已經確立,而未來的前五家動力電池企業占市場份額70%以上,按照現在電池廠的產能,隨著電池技術突飛猛進,兩到三年后,就是一堆廢鐵。”
早在2016年11月底,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就對動力電池企業的產能做出了初步的統計,另外2016年可能是受政策變化和行業目錄管理的一些影響,整個行業出現了結構性的過剩。一些中小的企業處于一種停產或者半停產的狀態。整體來說,該行業的一個特點是產能結構性過剩,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到2016年年底我國的鋰電產能已經達到120GWh,2017年年底可能接近200GWh,而2017年的市場需求只有不到40GWh,這么大的產能過剩的狀況下,對企業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風險。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應該適度的控制我們的投資結構,應該順應我們技術進步的發展,應該根據我們的市場特點去規劃產能。”這是方建華對國產鋰電產能的分析結果。
面對這種現實問題,我們也不必太悲觀。
“電池產業方面,目前為止鋰電池企業總體的產能可能已經超越了現在的需求,但是真正好的電池企業仍然是供不應求。所謂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的過剩,或者是某個時段的過剩。目前這種產能相對快速發展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是階段性過剩,我們要用辯證的態度來看待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
目前電池是附屬于電動車的產品,當電池成為儲能供電的主要載體后,產能還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說利用儲能裝置來消化部分的鋰電池。本次高峰論壇選擇在青海,其實也是另有深意。
青海地處高原地區,風電及光電產業十分發達,眾所周知這種100%的清潔能源完全依靠自然條件,人工無法控制。所以就需要儲能裝置,在風力強、陽光好的時候把電力儲存起來;無風、陰天時候,通過電池向電網輸送電能。目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是鋰電池主要應用層面。在儲能方面,雖然目前鉛酸蓄電池的應用比較多,但隨著鋰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鋰電池將慢慢取代鉛酸蓄電池,成為新的增長點。
中國只要能把儲能供電的商業模式做成功,就將迎來中國鋰電產業大發展時期,如此一來就不用再擔心令人頭疼的產能過剩問題了。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發展進程,建立用戶、運營商、整車企業、配套商之間更加緊密的聯系,7月29日,全國新能源汽車運營產業聯盟成立儀式將在浙江杭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