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第5批)》(以下簡稱《目錄》),共有92家企業,共309款車型入選,其中純電動產品83家企業264款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24家企業42款車型、燃料電池產品共3家企業3款車型。
截至目前,2017年工信部已經累計發布了5批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共包括1567家企業,車型數量達到1782款。“通過這5批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可以發現,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加大;同時也可以從中窺探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的布局方向。”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說。
目錄擴充
6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7年第5批)》,包括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以下簡稱“東風汽車”)、吉利汽車(00175.HK)、重慶長安汽車有限公司(000625.SZ,以下簡稱“長安汽車”)、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600418.SH,以下簡稱“江淮汽車”)、比亞迪(002594.SZ,以下簡稱“比亞迪”)、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以下簡稱“力帆股份”)、廣汽集團(601238.SH)和宇通客車(600066.SH)等92家企業的 309款車型入圍。
從前5批《目錄》發布的車型數量來看,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前兩批《目錄》平均數量為200款,第3批數量則迅速增長至634款,第4批稍有回落,但仍高于前兩批的總和,數量達到453款。而剛剛發布的第5批的數量則是回歸常態,不過仍處于增長的態勢。
“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車型的數量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從國家層面來講,可以反映出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力度的加大;從企業自身層面來講,也能從側面反映出,車企開始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完善產品線。”崔東樹如是說。
另外,在今年1~5批《目錄》中,客車數量少于去年,而專用車1~5批《目錄》的數量之和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而在乘用車這一細分領域,純電動達到了180款,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166款。此外,從今年1~5批《目錄》中可以發現,產品類型的結構持續調整,乘用車中MPV、SUV的占比持續增長,而且乘用車車型的續航里程更加趨于實用化,電池電量相對穩定,這表明車企已經開始根據市場及消費需求的變化而調整產品結構。
“如果未來微客類車型進入乘用車細分領域,有利于乘用車這一序列的交叉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崔東樹表示。
混亂階段?
2017年1月,原《目錄》的車型(2016年第1~5批)全部重審,自2017年1月1日起不再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的依據。因此對于車企來講,1~5批《目錄》就顯得尤為重要,是其今年產銷的基本產品資源基礎。
第5批《目錄》中共有16家車企的乘用車車型,比第4批多了5家。而從進入第5批《目錄》的車企可以發現,其中大部分是2016年就已經進入《目錄》的車企,其中最新2017年開始進入的是北汽云南和北汽福田,蓮花汽車則是今年首次審批進入第5批《目錄》。
而縱觀1~5批《目錄》可以發現,其中表現較強的是吉利汽車、眾泰汽車、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和長安汽車,這些車企成為截至目前2017年《目錄》的最大贏家。
這些企業以自身燃油車的銷量為背書,可以為新能源車的銷售提供良好的市場,另一方面他們在產品競爭力上有一定的優勢。如,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在自主品牌中擁有較強的實力;眾泰汽車近兩年在銷量上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則是車企中較早布局新能源領域的傳統車企,從產品線以及產品性能等各個方面上都有一定的競爭力。
另外,進入《目錄》的車型也不再集中于轎車類型,而是逐漸中大型車型擴展的趨勢。
對于大多數車企都有車型進入《目錄》這一情況,崔東樹認為,“盲目地追求數量和占據地位,這或將導致新能源車進入到了混亂的堆產品的階段。”
機遇尚存
與2016年頒布第5批《目錄》的時間相比,此次時間早了半年,這也就為車企今年在新能源領域大展拳腳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事實上,因為今年年初對2016年1~5批《目錄》車型推倒重審,以及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使得部分技術實力相對薄弱的企業面臨較大的壓力,因此導致今年前4個月多家車企銷量不佳,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也因此一度陷入窘境,國內新能源車企對于政策的過度依賴可見一斑。
今年5批《目錄》公布時間的提前,一方面體現出國家層面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為車企市場競爭提供較多的時間,同時從銷售層面來講,將有更明顯的銷量增長空間,增速也逐漸回歸正常態勢,車企可以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的戰略布局進行銷售。
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田永秋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以帶動傳統車企上下游快速發展,同時整個新能源市場依舊充滿機遇。”他補充說道,“《目錄》的出爐,可以讓車企迅速調整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使得市場呈現正常的回升態勢。”
此外,《目錄》對于車企來講雖然并不代表新能源車型生產準入機制,但它對于車企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進入《目錄》才能享受財政補貼,在售價上將更有優勢。因此今年較早公布第5批《目錄》可以讓車企在價格層面上更早地開始布局,無論是打價格戰亦或走高端,都能夠隨著市場的變化而隨時調整;此外,這一舉措也緩解了新能源市場前一階段疲軟的發展態勢。
隨著2017年1~5批《目錄》的公布,加上新能源汽車領域政策調整的逐步完成,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逐漸回歸正常化,累計增速已經呈現正增長趨勢。
背景資料
2017年1月,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在其官網發布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在2016年登上推薦目錄的新能源車型需要重新按照剛發布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新要求再次進行核定。
2017年以來,工信部已累計發布5批推薦車型目錄,共包括155家企業的1782款車型。其中,剛剛公布的第5批目錄共包括92家企業的309款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共83家企業264個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共24家企業42個型號、燃料電池產品共3家企業3個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