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暨展覽會開幕式現場陳羽嘯攝
“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陳羽嘯攝
“這是我參加過的峰會中最大、最宏偉的一次!”昨日,“世界太陽能之父”、澳大利亞ARC光伏中心研發主任馬丁・格林如此形容參加成都新能源峰會的感受。這場已成功舉辦兩屆、會聚千余名新能源業界精英的國際峰會,無疑成為了國際新能源產業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論壇之一。讓業界精英們獲得了良好平臺,能針對新形勢下的新能源產業在政策、市場、技術、投融資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規格逐年擴大 與會代表增至千余名
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已連續舉辦三屆,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成都市等9家單位共同主辦。“2008年第一次舉辦的新能源峰會,還只有國內各省市代表參加。”雙流縣相關負責人記得,第一屆峰會涉及太陽能、光伏、光電產業,僅100多家企業,300余位嘉賓代表參會。第二屆就大有變化:美國、日本、德國等9個國家派代表參會,涉及項目更廣,吸引了180位專家、13家知名行業協會、22家知名科研院所、118位企業家、296家新能源企業及投融資機構和近80家國內外企業參與。
今年,有1000余名新能源業界精英匯聚峰會。在本屆峰會期間,還將舉辦多場以“新能源、新機遇、新跨越”為主題的論壇及相關活動。其中包含光伏、光熱、投融資論壇及四場關于新能源與可再生資源、環保技術,風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核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研討會、論壇,6場近80個話題的高端新能源“頭腦風暴”已使峰會邁上了國際舞臺。
效益逐年遞增 峰會帶來投資前景
“峰會的成功,在于推動成都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環在峰會上留意到,不少企業通過每年舉辦的峰會將未來的戰略發展地選在了成都,說明峰會極大地推動著成都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在2008年新能源峰會上,雙流縣簽約17個光伏光電項目,涉及資金幾十億。當年雙流縣以太陽能、核能、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企業13戶,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在2009年新能源峰會上,成都雙流簽下包括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13個項目,協議總投資超過56億元。當年雙流縣新能源產業企業20戶以上,實現銷售收入45億。這一變化說明,峰會品牌效益遞增。
本次大會,全球新能源產業界再次聚焦成都。在今年峰會開幕式上,由國家發改委頒發的“成都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正式揭牌,作為我國第三個“新能源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坐落于成都雙流的這個基地現在已匯聚了太陽能、核能、風能等三大產業50多個規模企業,2009年成都市新能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24億元,排名西部第一。
“這不僅推動了地區產業發展。”石定環表示,峰會的成功對下一輪西部大開發、國家新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意義非凡,成都新能源峰會也有必要繼續舉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