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年沉浮,伴隨平價時代的到來,我國風電產業掀開新的篇章。而作為行業“老兵”的湘電風能,也在積極探尋新的機遇。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譚文理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我國風電行業仍挑戰重重,但實現2030年碳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公布讓風電行業振奮不已,對于風電的未來仍保持信心。
碳中和目標點燃行業熱情
“今年風電行業面臨著多重壓力,首先是電價去補貼,行業搶裝一時出現緊張,二是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打亂了行業節奏。”譚文理告訴記者,“原本大家對于今年風電行業的項目完成率抱有悲觀情緒,但在我國碳中和氣候目標的鼓勵下,風電行業熱情重新高漲,這也奠定了行業長期高位發展的基礎。”
今年9月,我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的發布也讓風電行業為之一振。
不過,在譚文理看來,風電行業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譚文理回顧國內風電產業發展歷史表示,過去的十幾年里“搶裝潮”曾出現數次,且有一定的規律性,對于湘電風能等深耕行業的主機廠家來說,都已經具備了應對經驗和心理準備,但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帶來了意外。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加劇了搶裝期間供應鏈體系的不確定性,導致行業累積風險持續提高,而隨著明年海上風電步入最后搶裝期,考慮到海上項目的特殊性,工程作業組織的壓力會更加凸顯。”譚文理指出。
應理性應對行業挑戰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出現了19起風電事故,對此,譚文理表示,行業理應保持警惕。“‘搶裝潮’既是行業發展的機遇,但更應當警惕‘潮涌’時帶來的風險以及‘潮退’后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如何平衡產品的交付速度、質量以及安全,考驗的是行業的效率、智慧與韌性。”譚文理稱。
“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歷史不長,但勁頭很足,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觀,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理性清醒地認識行業發展規律和技術短板,調整和吻合行業發展的客觀節律。”譚文理告訴記者。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湘電風能會如何做?保持主機設備在全生命周期的高質量運行是湘電風能給出的答案。
資料顯示,今年9月,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59個區域機組對標結果中,湘電風能提供的機組獲得華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蒙西(包頭地區)、華東地區安徽省、西北地區新疆自治區(阿拉山口地區)、南方地區海南省、云南?。ǖ釚|地區)等多個區域的機組可利用率最優獎,獲獎區域覆蓋高風速高寒地區、西北沙塵戈壁地區、華中低風速地區、海南高濕熱地區、西南高原地區等地理條件不同區域,風機設備質量獲得行業認可。
“未來,行業發展對主機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新的應用場景和運行工況的出現,我們將在多年來積累的山地風場運行經驗上,進一步系統提升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并通過在智能運維技術創新上的持續投入,使風機具備自我管理和智能維護的能力。” 譚文理表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取決于行業自身的競爭力,新能源行業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湘電風能也將一直努力、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軟實力”是降本首要推動力
在譚文理看來,系統性的技術升級是未來風電行業降本的主要路徑。
“我國風電項目成本的一個綜合性指標是度電成本,其本質是需要在成本與效益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一味地強調一次成本下降將為項目質量埋下巨大隱患,最終可能得不償失;而只關注提升產出效益而不推進成本優化,勢必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找到這個最佳的平衡點,難點在于,需要持續完善設計技術及豐富經驗的積累甚至于宏觀政策的引導。”譚文理告訴記者。
“國家啟動的新基建重點在于支持創新、綠色環保和消費升級,而我國5G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是其中的核心領域,這對于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而言,是一次必須抓住的寶貴機會。”譚文理稱,“結合產業與消費的升級,湘電風能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尤其是在分散式風電及海上風電領域,相關基礎和應用研發項目的開展,對風電場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均具有十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據介紹,早在多年前,湘電風能就已開始了大數據中心的布局,并在近年實現了應用并積累了充分的經驗和數據。“我認為未來風機技術的競爭必然是‘軟實力’的競爭,依托大數據技術,在產品設計開發迭代、機組運行性能表現、機組維護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介入應用,實現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譚文理說。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譚文理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我國風電行業仍挑戰重重,但實現2030年碳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公布讓風電行業振奮不已,對于風電的未來仍保持信心。
碳中和目標點燃行業熱情
“今年風電行業面臨著多重壓力,首先是電價去補貼,行業搶裝一時出現緊張,二是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打亂了行業節奏。”譚文理告訴記者,“原本大家對于今年風電行業的項目完成率抱有悲觀情緒,但在我國碳中和氣候目標的鼓勵下,風電行業熱情重新高漲,這也奠定了行業長期高位發展的基礎。”
今年9月,我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的發布也讓風電行業為之一振。
不過,在譚文理看來,風電行業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譚文理回顧國內風電產業發展歷史表示,過去的十幾年里“搶裝潮”曾出現數次,且有一定的規律性,對于湘電風能等深耕行業的主機廠家來說,都已經具備了應對經驗和心理準備,但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帶來了意外。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加劇了搶裝期間供應鏈體系的不確定性,導致行業累積風險持續提高,而隨著明年海上風電步入最后搶裝期,考慮到海上項目的特殊性,工程作業組織的壓力會更加凸顯。”譚文理指出。
應理性應對行業挑戰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出現了19起風電事故,對此,譚文理表示,行業理應保持警惕。“‘搶裝潮’既是行業發展的機遇,但更應當警惕‘潮涌’時帶來的風險以及‘潮退’后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如何平衡產品的交付速度、質量以及安全,考驗的是行業的效率、智慧與韌性。”譚文理稱。
“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歷史不長,但勁頭很足,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觀,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理性清醒地認識行業發展規律和技術短板,調整和吻合行業發展的客觀節律。”譚文理告訴記者。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湘電風能會如何做?保持主機設備在全生命周期的高質量運行是湘電風能給出的答案。
資料顯示,今年9月,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59個區域機組對標結果中,湘電風能提供的機組獲得華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蒙西(包頭地區)、華東地區安徽省、西北地區新疆自治區(阿拉山口地區)、南方地區海南省、云南?。ǖ釚|地區)等多個區域的機組可利用率最優獎,獲獎區域覆蓋高風速高寒地區、西北沙塵戈壁地區、華中低風速地區、海南高濕熱地區、西南高原地區等地理條件不同區域,風機設備質量獲得行業認可。
“未來,行業發展對主機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新的應用場景和運行工況的出現,我們將在多年來積累的山地風場運行經驗上,進一步系統提升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并通過在智能運維技術創新上的持續投入,使風機具備自我管理和智能維護的能力。” 譚文理表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取決于行業自身的競爭力,新能源行業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湘電風能也將一直努力、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軟實力”是降本首要推動力
在譚文理看來,系統性的技術升級是未來風電行業降本的主要路徑。
“我國風電項目成本的一個綜合性指標是度電成本,其本質是需要在成本與效益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一味地強調一次成本下降將為項目質量埋下巨大隱患,最終可能得不償失;而只關注提升產出效益而不推進成本優化,勢必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找到這個最佳的平衡點,難點在于,需要持續完善設計技術及豐富經驗的積累甚至于宏觀政策的引導。”譚文理告訴記者。
“國家啟動的新基建重點在于支持創新、綠色環保和消費升級,而我國5G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是其中的核心領域,這對于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而言,是一次必須抓住的寶貴機會。”譚文理稱,“結合產業與消費的升級,湘電風能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尤其是在分散式風電及海上風電領域,相關基礎和應用研發項目的開展,對風電場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均具有十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據介紹,早在多年前,湘電風能就已開始了大數據中心的布局,并在近年實現了應用并積累了充分的經驗和數據。“我認為未來風機技術的競爭必然是‘軟實力’的競爭,依托大數據技術,在產品設計開發迭代、機組運行性能表現、機組維護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介入應用,實現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譚文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