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各國打造可持續的、綠色環保的能源結構的熱情逐漸高漲,預計未來10年,亞太地區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支持將進一步加強,而對燃煤發電的投資將持續減少,亞太地區的能源轉型將不斷提速。
根據該報告,2020—2030年,亞太地區電力的年平均新增裝機規模將在170吉瓦左右。伍德麥肯茲高級分析師RishabShrestha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亞太地區發電市場需求低迷。我們預計,2025年前,該地區的電力裝機增速將稍有放緩,到2030年后,將恢復快速增長。”
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將成為亞太地區電力投資的“寵兒”,預計未來10年間,亞太地區對光伏和風力發電的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占該地區電力總投資規模的66%。
“過去,安全系數較高、成本較低的超低排放燃煤電廠曾是亞太地區電力投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RishabShrestha說,“但近年來,在全球努力建設綠色環保、可持續的能源結構的背景下,亞太地區各國對煤電的投資熱情也在減弱。”
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亞太地區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投資就一直高于化石燃料發電。伍德麥肯茲預計,到2030年,該地區對煤電產業的投資將從2013年的570億美元,下降至180億美元,下降幅度近70%。
與此同時,報告還顯示,亞太地區對天然氣發電的投資也將逐步提高。“預計2030年以后,亞太地區對天然氣發電的投資將超過燃煤發電。”
不過,伍德麥肯茲同時表示,雖然隨著化石燃料發電占比的減少,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拓寬,但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面臨的挑戰仍不容忽視。
伍德麥肯茲亞太電力和可再生能源研究總監AlexWhitworth認為,此前,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較高,為了促進產業的發展,亞太地區普遍為該產業提供了較為“慷慨”的補貼。而未來5年,隨著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的削減,加上電網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并網要求不斷提高,該領域的投資風險也開始增加。
“我們預計,到2030年,亞太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將可以同燃煤發電‘同場競技’,真正進入無補貼時代。而2030年之后,亞太地區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投資將繼續快速增長。”AlexWhitworth表示。
根據該報告,2020—2030年,亞太地區電力的年平均新增裝機規模將在170吉瓦左右。伍德麥肯茲高級分析師RishabShrestha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亞太地區發電市場需求低迷。我們預計,2025年前,該地區的電力裝機增速將稍有放緩,到2030年后,將恢復快速增長。”
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將成為亞太地區電力投資的“寵兒”,預計未來10年間,亞太地區對光伏和風力發電的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占該地區電力總投資規模的66%。
“過去,安全系數較高、成本較低的超低排放燃煤電廠曾是亞太地區電力投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RishabShrestha說,“但近年來,在全球努力建設綠色環保、可持續的能源結構的背景下,亞太地區各國對煤電的投資熱情也在減弱。”
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亞太地區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投資就一直高于化石燃料發電。伍德麥肯茲預計,到2030年,該地區對煤電產業的投資將從2013年的570億美元,下降至180億美元,下降幅度近70%。
與此同時,報告還顯示,亞太地區對天然氣發電的投資也將逐步提高。“預計2030年以后,亞太地區對天然氣發電的投資將超過燃煤發電。”
不過,伍德麥肯茲同時表示,雖然隨著化石燃料發電占比的減少,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拓寬,但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面臨的挑戰仍不容忽視。
伍德麥肯茲亞太電力和可再生能源研究總監AlexWhitworth認為,此前,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較高,為了促進產業的發展,亞太地區普遍為該產業提供了較為“慷慨”的補貼。而未來5年,隨著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的削減,加上電網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并網要求不斷提高,該領域的投資風險也開始增加。
“我們預計,到2030年,亞太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將可以同燃煤發電‘同場競技’,真正進入無補貼時代。而2030年之后,亞太地區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投資將繼續快速增長。”AlexWhitworth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