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IPO重啟以來,上海超日太陽能是首個被否的公司,今年該公司更換了保薦人,募集資金額度翻番,再度闖關中小板。根據證監會17日的公告,該公司首發申請獲得通過。
《華夏時報》記者16日到公司實地訪問,公司負責生產的人員表示生產銷售勢頭良好,對過會有信心。上海超日此次上會募投資金較上次被否時已經翻番,募投項目也增加至三個。如此推斷上次過會被否的主要原因或許不是此前熱議的募投項目上馬過快。上海超日主營業務是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上下游產業,分析師表示該行業雖產能過剩但產量不足。今明兩年該行業的成長環境還比較樂觀,但長期來看行業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該公司前五大客戶均為國外企業且比較集中,風險因素較多。
上會前很有信心
去年IPO重啟后被否的第一個公司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又殺回來了,去年7月15日上海超日上會被否,今年9月17日再次上會獲通過。此次上海超日更換了保薦人,由上次的太平洋證券換為中信建投證券。上海超日是太平洋證券投行IPO業務的首單,卻不幸沒能通過。而今太平洋證券保薦的IPO已經成功4單,上海超日也再戰中小板。
根據Wind數據,近期二次上會的公司較多,已經成功過會的浙江永強集團、山東墨龍石油機械也都是更換了保薦人;二次過會仍未成功的山東信德科技也更換了保薦人。
9月16日上午9點鐘,本報記者來到位于奉賢南橋鎮楊王工業園的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生產并未受到上市的影響,一切井然有序。公司一位生產部門的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司第二天材料報上會,所以公司所有領導,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和董秘等都在北京,已經去了好幾天了。這次上會,公司上下的員工都是有信心的,也期望能夠上市成功。
遺憾的是公司人員拒絕透露董秘聯系方式,本報記者多方詢問也未能與董秘取得聯系。
同在楊王工業園的另外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超日這個公司效益不錯,員工福利非常好,第一次過會失敗,雖然對員工沒什么影響,但對于企業來說,前期工作都已經做了,資金也投了,所以還得繼續做上市,這次換了一家保薦人,國內企業上市也許保薦人關系也很重要,所以這次都覺得過的希望比較大。
對于老板倪開祿,超日的員工表示,老板50多歲,人非常好,前一陣高溫的時候還親自來慰問工作,發飲料什么的,員工的士氣也很高。
風險提示變隱晦
記者對比上海超日新老兩份招股說明書發現,去年版本中出現在投資者風險提示中的詳細的租賃廠房風險沒有了。去年版本中關于原材料價格、匯率、國外產業補貼政策等風險繼續在新的版本中提及,只是今年版本中對風險的提示多從行業環境角度出發,比較宏觀。
至于上次過會被否的原因,業界說法甚多,有人士表示是公司募投項目100MW太陽能電池項目上馬太快,超過超日目前的產能,并且行業有產能過剩的擔憂,即使可以達產,下游賣給誰還是一個大問題。2008年,上海超日太陽能某項產品產能為60MW,銷量為42.59MW,但在募投項目中,卻計劃新增100MW產能,產能擴張幅度巨大。當時租賃廠房風險過大也被納入被否的可能原因。
對于種種質疑,上海超日該人士表示,IPO的事情他并不清楚,上次過會失敗,對于生產經營并無影響,生產照常進行,公司訂單多得生產不完,根本不需要擔心銷路。公司產品主要是出口國外,各個國家的訂單都有,產品也是囊括了單晶硅、多晶硅各種類型。
“既然我們又再重新申請上市,以往的問題必然是已經克服或是改善了,才有這個信心。”該人士表示。
記者發現,如果說擔憂行業產能過剩,這次IPO的項目生產規模和資金規模都較去年有成倍擴大:募集資金由6億增加到12.9億,而募投項目也變為三個太陽能生產項目和建立研發中心、補充流動資金等幾項。募投項目增加后仍成功,那么募投項目產能擴大過快可能就不是上次被否的主因。
依賴國外大客戶
根據上海超日今年的預披露招股說明書,公司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主營業務收入境外銷售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從2007年的85.34%升至2009年的99.7%。公司最大客戶是一家國外企業,名稱是China Solar GmbH。公司前五大客戶占銷售額的比重較大,2009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高達78.67%。
就在記者來訪的時候,一位國外的企業負責人攜翻譯來到上海超日廠區,公司員工表示,每天都有好幾撥這樣的客戶來訪。
某上市券商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國內晶體硅電池組的銷售基本就是面向國外,國內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需求。國內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行業的公司越來越多,一線公司有江蘇尚德、天威英利等,這些公司都在國外上市了。
該行業應該說周期性比較強,太陽能電池行業如果沒有補貼是要虧損的,歐洲一些國家在經濟好的時候愿意補貼太陽能電池發展清潔能源,但經濟不好的時候就會削減補貼。削減補貼時國外對晶體硅電池組件的采購就會大幅度縮減。
從行業發展來看,行業的產能可能是過剩的,但目前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