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8日,“中國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研討會”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針對解決行業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結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三型兩網、世界一流”戰略實踐,國網發展部劉勁松同志做了題為“建設國網新能源云,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旨發言。
劉勁松長期在電力系統生產一線工作,擁有豐富的電力系統管理和實踐經驗。以下內容是根據他的發言整理而成。
新能源云平臺建設的思考和企業責任
建設新能源云平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思考▼第一,新能源發展和消納需要全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的骨干力量,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又是新能源發展的主力。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發電裝機約10.5億千瓦。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3.6億千瓦,占全球新能源裝機的35%。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的新能源發電裝機3.0億千瓦,占全國新能源裝機的83%。今年1-9月份,國家電網經營區內的新能源發電量達37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新能源利用率為96.6%,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累計棄電量133.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4.2%。國家電網消納新能源的數量和質量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由于新能源的發展和消納承載著我國“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戰略執行的重任,因此各級政府、各類各級發電企業、各類新能源企業、各類新能源制造企業、各類各級電網企業、各類負荷用戶、全社會14億廣大民眾需要共同努力,確保各級電網運行安全穩定的前提下,迎接新能源裝機快速發展、源網荷儲協調性需同步提升的挑戰。
第二,國家電網“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戰略是我國能源轉型和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當前,能源轉型加速推進,大力發展新能源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預計到2050年,我國能源發展將達到“兩個50%”目標,即在能源生產環節,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會超過50%;在終端消費環節,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會超過50%。國家電網正在推進的“三型兩網、世界一流”企業戰略,順應能源革命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趨勢,通過承載海量“電力流、業務流和信息流”的“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建設和“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融合發展,實現電力系統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打造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為我國能源和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第三,國網新能源云是“三型兩網”戰略在新能源領域的落地實踐。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分散性等特點對電網的瞬時平衡和各級電網的安全穩定提出了挑戰。國家電網正在建設的“三型兩網”試點項目“國網新能源云”,就是通過建立一個新能源大數據服務平臺,依靠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技術,實現政府、電網企業、電源企業、制造企業、智庫、研究院所、金融機構、各類電能用戶、各類企業互通各類信息,建立新能源發展和創新的生態圈,對內服務公司新能源全過程管理,促進“放管服”,提高新能源管理質效,對外服務國家能源轉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政府和公司決策提供參考,為廣大用戶提供服務,促進新能源的科學發展。
建設“國網新能源云”的企業責任是:服務國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服務源網荷儲平衡和安全穩定供電,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服務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電力設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國家能源數字經濟建設,搭建共享共生能源互聯網平臺;服務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新能源行業“走出去”。
在國家能源局的關心指導下,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直接領導下,國家電網公司發展部牽頭設計并組織實施,在總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依托國網電子商務公司,中國電科院、國網能源院、相關產業單位、云計算企業和外部智庫等單位配合,完成了國網新能源云的研發和國網寧夏電力公司的試點應用工作。
新能源云平臺的建設目標和業務整體設計
建設原則: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高質量是確保新能源云平臺能夠全面服務于新能源的全過程管理,業務需求設計和模型應用全面覆蓋新能源的需求和發展方向,全部的平臺設計和功能實現符合泛在電力物聯網總體架構的要求,全面采用“大云物移智鏈邊”和工業互聯網技術;高效率是指確保新能源云平臺的開發和示范快速推進及持續迭代,建立高效的項目管控機制和服務保障機制;低成本是指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不影響各專業部門系統獨立運行的情況下,通過數據集成和業務集成的方式,在推進企業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建設的同時,實現新能源業務內部管理過程的優化貫通,培育新能源平臺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
建設目標:建立一流的新能源大數據云計算管理和服務平臺,規范相關標準及業務流程,助力公司企業中臺建設;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和“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開放管理體系。國家電網建立了覆蓋各電壓等級的堅強智能電網,全方位滿足集中式、分布式和分散式新能源發電接入和管理的需求,同時覆蓋省、市、縣等層級服務新能源的各級電網企業及其經研院(所)、電科院,確保了新能源云平臺所需的政策、環境和末端電網數據資源的維護和建設。
業務需求整體設計:國網新能源云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Plan-Do-Check- Action)為基礎,按照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協調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圍繞新能源建設前期、新能源并網管理、新能源運行和維護等形成了以“公司內部運行管理平臺”為核心,包括“環境承載力平臺、資源分布平臺、規劃計劃平臺、廠商平臺、電源用戶平臺、負荷用戶平臺、電價補貼平臺、電力供需預測平臺、儲能平臺、消納能力計算平臺、新技術平臺、政策研究平臺、輔助決策平臺、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等共計15個子平臺的業務需求整體設計,15個子平臺基于云平臺架構、以模塊化的方式進行設計和實現,可以形成多種組合應用,滿足不同新能源領域專業業務的需求。同時滿足各級政府、各類各級電源企業、各類各級電網企業、各類負荷用戶等的查詢、分析、決策和數據服務要求。
國網新能源云的需求設計緊緊圍繞“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建設要求,以各級電網和新能源管理為核心,通過梳理和優化內部新能源業務管理流程,形成了“地鐵圖”形式的可視化管理模式,消除了新能源并網管理的痛點和難點,大幅度提升了公司新能源管理質效,體現了“樞紐型”電網企業特征;為國際能源智庫、國家新能源智庫、行業協會、設備廠商、中國電科院、國網能源院、國網經研院等構建了服務和被服務的“平臺型”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為各級政府、各級各類電網企業、各類各級電源企業、各類制造企業、智庫、研究院所、金融機構、各類電能用戶、各類企業等提供了新技術、政策、資源數據等“共享型”特征的新能源大數據服務平臺。
總之,國網新能源云充分考慮了平臺的實用性、經濟性,公司管理的高效性和用戶應用的便捷性,聚焦政府社會關切、聚焦服務客戶廠商、聚焦公司核心業務、聚焦價值作用發揮。
建設國網新能源云的目的是促進新能源的科學發展,服務新能源管理,提高新能源管理質效,為政府和公司決策提供參考,為廣大客戶特別是電源開發商和設備制造商,提供新能源大數據服務。
新能源云平臺的功能實現和技術架構
新能源云平臺由15個子平臺構成,具體平臺功能和實現包括▼
1.平臺環境承載力平臺。動態監測全國范圍內的資源承載力信息、自然保護區信息、大氣環境承載力信息、社會經濟效益信息與各地區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PM2.5等大氣質量信息,為新能源發展提供環境承載力評估,輔助我國新能源開發布局。
2.資源分布平臺。動態監測全國范圍內的風能資源信息、太陽能資源信息、水力資源信息、其他資源信息、傳統化石能源信息和礦產資源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新能源開發潛力,提高資源評估精度,為新能源電站規劃、選址、建站、管理提供分析建議。
3.規劃計劃平臺。提供新能源規劃支撐、新能源年度開發計劃、發展成果可視化展示三大服務,開展新能源開發總量、開發布局和開發時序測算,支撐新能源發展規劃和消納能力計算,解決大型新能源基地新能源開發與電網協調發展難題,為新能源發展規劃、電網滾動規劃提供決策支撐。
4.廠商平臺。為新能源裝備制造廠商、系統集成商、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等用戶提供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監測運維、產品追溯、金融交易及行業分析等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實現運行設備與各類廠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帶動新能源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
5.電源用戶平臺。為電源用戶提供新能源規劃設計、投資建設、并網報裝、運營運維、數據分析全流程一站式服務。針對電源空間分散、種類多樣的特點,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輔助各類電源用戶實現智能化與精益化管理,實現業務公開透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新能源全產業鏈、多主體共融發展。
6.內部運行管理平臺。提供公司新能源規劃、前期、并網、運行、交易、補貼、后評估等項目全環節一站式線上服務,實現新能源項目全環節分析監測。規范新能源管理業務流程,明晰各部門職責,提升管理質效,促進“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
7.負荷用戶平臺。以用戶為中心、以電網為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其能源消費結構和清潔能源配額制的落地狀況,為電網公司組織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各省完成權重指標提供指導。實時跟蹤用戶參與綠色電力交易和參與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動態信息,促進國家能源消費側的轉型升級。
8.電力供需預測平臺。以電網為樞杻,從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分析能源生產與消費需求及其背后的經濟運行規律,實現對全國及各地區能源供需、電力供需、電力經濟關系、電力供需平衡的預測分析,為消納能力計算提供輸入數據,為新能源開發和布局規劃提供決策參考,成為國家、行業、城市的能量信息樞紐。
9.消納能力計算平臺。提供新能源消納狀況評估、消納能力計算和動態預警服務,動態評估各區域新能源消納狀況,定量測算各類消納影響因素的貢獻度,滾動計算各區域新能源消納能力,實時預測棄電量、棄電率、可接納新增裝機裕量等指標,服務新能源有序接入,合理引導開發布局。
10.新技術平臺。建立新能源前沿技術知識分享、互動討論平臺,展示國內外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情況、最新技術進展情況。從技術研發、電網建設、成效分析等多維度評估新技術的應用潛力和價值,追蹤新業態、新模式最新動向,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1.政策研究平臺。建立新能源政策分析解讀、互動討論平臺,按照時間、類型、部門等維度展示新能源政策信息,實現新能源政策的智能解讀分析,全面跟蹤掌握新能源相關政策要點。通過政策互動論壇,廣泛交流觀點,服務各方知識普及,引領行業良性互動。
12.儲能平臺。提供儲能規劃設計、運行監測等全周期服務,動態監測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各類型儲能電站的運行狀況,為儲能發展規劃、儲能促進新能源消納、儲能對新能源發展影響等分析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帶動儲能合理布局,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
13.電價補貼平臺。監測分析發電成本、上網及補貼電價、電費補貼結算情況,展示風電、光伏發電不同資源區的標桿上網電價信息,測算分區域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分析成本變化趨勢。統計分析新能源補貼情況,展示分省新能源補貼資金申請、發放信息,測算補貼缺口,服務新能源投資分析,輔助政府決策及行業監管。
14.輔助決策平臺。分析新能源發展戰略、業務管理優化、國內外新能源發展成效對比等信息,實現新能源數據定制化查詢和全場景信息展示,輔助支撐公司、政府相關部門、新能源相關企業、設備生產商生產經營決策,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15.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提供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新能源發電情況評價、新能源數據挖掘三大服務,依托新能源海量數據,通過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先進技術,挖掘新能源數據資產價值,支撐新能源大數據分析與成果應用。推進新能源管理標準化、智能化、精益化和自動化,服務相關數據貫通共享,助力公司數據中臺建設。
平臺功能實現。國網新能源云通過PC端為政府、公司、新能源企業及用戶提供決策支持、項目管理、消納分析、運營管理、建站咨詢等便捷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務。通過APP為新能源電源用戶、廠商等六類群體制定有效的產品策略,提供建站并網、金融交易、運營運維、能源社區、數據服務等線上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可視化展示。國網新能源云從多維度、多時態展示新能源場站、消納能力、資源分布、運營情況等關鍵指標。
新能源云平臺聚焦政府社會關切,聚焦服務客戶廠商,聚焦公司的核心業務,聚焦價值作用的發揮,充分考慮了實用性、經濟性、高效性、便捷性,最終實現國家電網新能源“數據一個源、業務一條線”的管理模式,構建了“狀態全息感知、業務全程在線、服務全新體驗、平臺開放共享”的新能源服務體系。
技術架構: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總體要求,國網新能源云采用“微服務、微應用”架構,遵從“國網云”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規范,遵循“分區分域、安全接入、動態感知、全面防護”的安全策略。
建設新能源云服務生態體系
新能源云平臺在服務各級電網公司的同時,一端為包括智庫、高校、行協在內的政府及相關機構提供服務,一端為電源用戶、負荷用戶等能源用戶提供服務,一端為新能源整機廠商、零部件廠商、第三方運維廠商、綜合能源服務公司、金融機構等外部企業提供服務。以下是新能源云平臺服務生態體系的幾個方面:
生態平臺:國網新能源云涵蓋15個子平臺,著力打造新能源云生態圈,為政府、智庫和行協、電網公司、新能源企業及用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服務模式:國網新能源云面向行業各類用戶提供電子商務、智能運維、能源金融、投資咨詢、數據服務五大類市場化商業運營服務。
智能運維:為各級各類新能源發電企業提供總部及省級集控中心產品和運維服務,為新能源設備制造商提供設備集中監視運維中心的產品和運維服務。針對分布式電源的運維,利用“大云物移智鏈邊”等技術,為分布式新能源客戶、運維企業提供運維資源、運行分析、故障診斷及預警、運維管理、在線專家、共享運維、技術培訓等服務,降低運維企業成本,吸引企業入駐,打造開放、共享的分布式新能源運維平臺,促進分布式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云平臺展望
新能源云為投資企業和運維企業搭建了一個第三方咨詢服務平臺,投資和運維企業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最小成本、最快速度獲取最佳的政策指導,最優的新能源規劃選址和接網方案,便捷的一站式報裝、發電、運維、售電、發電成本分析、大數據等服務。新能源云發揮國家電網“三型兩網”企業優勢,聚集內部的新能源智庫研究、科研實驗、產業創新、金融服務等力量,匯聚外部的新能源“政、產、學、研、用、金、智”力量,全面貫徹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和能源高質量發展要求,服務能源數字經濟發展。
未來,國網新能源云將成為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最佳實踐,創新服務各類各級發電企業、新能源設備廠商、金融機構、政府、智庫和研究機構等,構建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

劉勁松長期在電力系統生產一線工作,擁有豐富的電力系統管理和實踐經驗。以下內容是根據他的發言整理而成。
新能源云平臺建設的思考和企業責任
建設新能源云平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思考▼第一,新能源發展和消納需要全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的骨干力量,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又是新能源發展的主力。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發電裝機約10.5億千瓦。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3.6億千瓦,占全球新能源裝機的35%。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的新能源發電裝機3.0億千瓦,占全國新能源裝機的83%。今年1-9月份,國家電網經營區內的新能源發電量達37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新能源利用率為96.6%,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累計棄電量133.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4.2%。國家電網消納新能源的數量和質量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由于新能源的發展和消納承載著我國“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戰略執行的重任,因此各級政府、各類各級發電企業、各類新能源企業、各類新能源制造企業、各類各級電網企業、各類負荷用戶、全社會14億廣大民眾需要共同努力,確保各級電網運行安全穩定的前提下,迎接新能源裝機快速發展、源網荷儲協調性需同步提升的挑戰。
第二,國家電網“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戰略是我國能源轉型和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當前,能源轉型加速推進,大力發展新能源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預計到2050年,我國能源發展將達到“兩個50%”目標,即在能源生產環節,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會超過50%;在終端消費環節,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會超過50%。國家電網正在推進的“三型兩網、世界一流”企業戰略,順應能源革命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趨勢,通過承載海量“電力流、業務流和信息流”的“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建設和“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融合發展,實現電力系統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打造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為我國能源和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第三,國網新能源云是“三型兩網”戰略在新能源領域的落地實踐。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分散性等特點對電網的瞬時平衡和各級電網的安全穩定提出了挑戰。國家電網正在建設的“三型兩網”試點項目“國網新能源云”,就是通過建立一個新能源大數據服務平臺,依靠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技術,實現政府、電網企業、電源企業、制造企業、智庫、研究院所、金融機構、各類電能用戶、各類企業互通各類信息,建立新能源發展和創新的生態圈,對內服務公司新能源全過程管理,促進“放管服”,提高新能源管理質效,對外服務國家能源轉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政府和公司決策提供參考,為廣大用戶提供服務,促進新能源的科學發展。
建設“國網新能源云”的企業責任是:服務國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服務源網荷儲平衡和安全穩定供電,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服務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電力設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國家能源數字經濟建設,搭建共享共生能源互聯網平臺;服務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新能源行業“走出去”。
在國家能源局的關心指導下,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直接領導下,國家電網公司發展部牽頭設計并組織實施,在總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依托國網電子商務公司,中國電科院、國網能源院、相關產業單位、云計算企業和外部智庫等單位配合,完成了國網新能源云的研發和國網寧夏電力公司的試點應用工作。
新能源云平臺的建設目標和業務整體設計
建設原則: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高質量是確保新能源云平臺能夠全面服務于新能源的全過程管理,業務需求設計和模型應用全面覆蓋新能源的需求和發展方向,全部的平臺設計和功能實現符合泛在電力物聯網總體架構的要求,全面采用“大云物移智鏈邊”和工業互聯網技術;高效率是指確保新能源云平臺的開發和示范快速推進及持續迭代,建立高效的項目管控機制和服務保障機制;低成本是指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不影響各專業部門系統獨立運行的情況下,通過數據集成和業務集成的方式,在推進企業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建設的同時,實現新能源業務內部管理過程的優化貫通,培育新能源平臺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
建設目標:建立一流的新能源大數據云計算管理和服務平臺,規范相關標準及業務流程,助力公司企業中臺建設;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和“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開放管理體系。國家電網建立了覆蓋各電壓等級的堅強智能電網,全方位滿足集中式、分布式和分散式新能源發電接入和管理的需求,同時覆蓋省、市、縣等層級服務新能源的各級電網企業及其經研院(所)、電科院,確保了新能源云平臺所需的政策、環境和末端電網數據資源的維護和建設。
業務需求整體設計:國網新能源云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Plan-Do-Check- Action)為基礎,按照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協調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圍繞新能源建設前期、新能源并網管理、新能源運行和維護等形成了以“公司內部運行管理平臺”為核心,包括“環境承載力平臺、資源分布平臺、規劃計劃平臺、廠商平臺、電源用戶平臺、負荷用戶平臺、電價補貼平臺、電力供需預測平臺、儲能平臺、消納能力計算平臺、新技術平臺、政策研究平臺、輔助決策平臺、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等共計15個子平臺的業務需求整體設計,15個子平臺基于云平臺架構、以模塊化的方式進行設計和實現,可以形成多種組合應用,滿足不同新能源領域專業業務的需求。同時滿足各級政府、各類各級電源企業、各類各級電網企業、各類負荷用戶等的查詢、分析、決策和數據服務要求。
國網新能源云的需求設計緊緊圍繞“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建設要求,以各級電網和新能源管理為核心,通過梳理和優化內部新能源業務管理流程,形成了“地鐵圖”形式的可視化管理模式,消除了新能源并網管理的痛點和難點,大幅度提升了公司新能源管理質效,體現了“樞紐型”電網企業特征;為國際能源智庫、國家新能源智庫、行業協會、設備廠商、中國電科院、國網能源院、國網經研院等構建了服務和被服務的“平臺型”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為各級政府、各級各類電網企業、各類各級電源企業、各類制造企業、智庫、研究院所、金融機構、各類電能用戶、各類企業等提供了新技術、政策、資源數據等“共享型”特征的新能源大數據服務平臺。
總之,國網新能源云充分考慮了平臺的實用性、經濟性,公司管理的高效性和用戶應用的便捷性,聚焦政府社會關切、聚焦服務客戶廠商、聚焦公司核心業務、聚焦價值作用發揮。
建設國網新能源云的目的是促進新能源的科學發展,服務新能源管理,提高新能源管理質效,為政府和公司決策提供參考,為廣大客戶特別是電源開發商和設備制造商,提供新能源大數據服務。
新能源云平臺的功能實現和技術架構
新能源云平臺由15個子平臺構成,具體平臺功能和實現包括▼
1.平臺環境承載力平臺。動態監測全國范圍內的資源承載力信息、自然保護區信息、大氣環境承載力信息、社會經濟效益信息與各地區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PM2.5等大氣質量信息,為新能源發展提供環境承載力評估,輔助我國新能源開發布局。
2.資源分布平臺。動態監測全國范圍內的風能資源信息、太陽能資源信息、水力資源信息、其他資源信息、傳統化石能源信息和礦產資源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新能源開發潛力,提高資源評估精度,為新能源電站規劃、選址、建站、管理提供分析建議。
3.規劃計劃平臺。提供新能源規劃支撐、新能源年度開發計劃、發展成果可視化展示三大服務,開展新能源開發總量、開發布局和開發時序測算,支撐新能源發展規劃和消納能力計算,解決大型新能源基地新能源開發與電網協調發展難題,為新能源發展規劃、電網滾動規劃提供決策支撐。
4.廠商平臺。為新能源裝備制造廠商、系統集成商、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等用戶提供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監測運維、產品追溯、金融交易及行業分析等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實現運行設備與各類廠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帶動新能源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
5.電源用戶平臺。為電源用戶提供新能源規劃設計、投資建設、并網報裝、運營運維、數據分析全流程一站式服務。針對電源空間分散、種類多樣的特點,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輔助各類電源用戶實現智能化與精益化管理,實現業務公開透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新能源全產業鏈、多主體共融發展。
6.內部運行管理平臺。提供公司新能源規劃、前期、并網、運行、交易、補貼、后評估等項目全環節一站式線上服務,實現新能源項目全環節分析監測。規范新能源管理業務流程,明晰各部門職責,提升管理質效,促進“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
7.負荷用戶平臺。以用戶為中心、以電網為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其能源消費結構和清潔能源配額制的落地狀況,為電網公司組織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各省完成權重指標提供指導。實時跟蹤用戶參與綠色電力交易和參與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動態信息,促進國家能源消費側的轉型升級。
8.電力供需預測平臺。以電網為樞杻,從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分析能源生產與消費需求及其背后的經濟運行規律,實現對全國及各地區能源供需、電力供需、電力經濟關系、電力供需平衡的預測分析,為消納能力計算提供輸入數據,為新能源開發和布局規劃提供決策參考,成為國家、行業、城市的能量信息樞紐。
9.消納能力計算平臺。提供新能源消納狀況評估、消納能力計算和動態預警服務,動態評估各區域新能源消納狀況,定量測算各類消納影響因素的貢獻度,滾動計算各區域新能源消納能力,實時預測棄電量、棄電率、可接納新增裝機裕量等指標,服務新能源有序接入,合理引導開發布局。
10.新技術平臺。建立新能源前沿技術知識分享、互動討論平臺,展示國內外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情況、最新技術進展情況。從技術研發、電網建設、成效分析等多維度評估新技術的應用潛力和價值,追蹤新業態、新模式最新動向,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1.政策研究平臺。建立新能源政策分析解讀、互動討論平臺,按照時間、類型、部門等維度展示新能源政策信息,實現新能源政策的智能解讀分析,全面跟蹤掌握新能源相關政策要點。通過政策互動論壇,廣泛交流觀點,服務各方知識普及,引領行業良性互動。
12.儲能平臺。提供儲能規劃設計、運行監測等全周期服務,動態監測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各類型儲能電站的運行狀況,為儲能發展規劃、儲能促進新能源消納、儲能對新能源發展影響等分析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帶動儲能合理布局,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
13.電價補貼平臺。監測分析發電成本、上網及補貼電價、電費補貼結算情況,展示風電、光伏發電不同資源區的標桿上網電價信息,測算分區域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分析成本變化趨勢。統計分析新能源補貼情況,展示分省新能源補貼資金申請、發放信息,測算補貼缺口,服務新能源投資分析,輔助政府決策及行業監管。
14.輔助決策平臺。分析新能源發展戰略、業務管理優化、國內外新能源發展成效對比等信息,實現新能源數據定制化查詢和全場景信息展示,輔助支撐公司、政府相關部門、新能源相關企業、設備生產商生產經營決策,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15.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提供新能源大數據分析、新能源發電情況評價、新能源數據挖掘三大服務,依托新能源海量數據,通過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先進技術,挖掘新能源數據資產價值,支撐新能源大數據分析與成果應用。推進新能源管理標準化、智能化、精益化和自動化,服務相關數據貫通共享,助力公司數據中臺建設。
平臺功能實現。國網新能源云通過PC端為政府、公司、新能源企業及用戶提供決策支持、項目管理、消納分析、運營管理、建站咨詢等便捷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務。通過APP為新能源電源用戶、廠商等六類群體制定有效的產品策略,提供建站并網、金融交易、運營運維、能源社區、數據服務等線上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可視化展示。國網新能源云從多維度、多時態展示新能源場站、消納能力、資源分布、運營情況等關鍵指標。
新能源云平臺聚焦政府社會關切,聚焦服務客戶廠商,聚焦公司的核心業務,聚焦價值作用的發揮,充分考慮了實用性、經濟性、高效性、便捷性,最終實現國家電網新能源“數據一個源、業務一條線”的管理模式,構建了“狀態全息感知、業務全程在線、服務全新體驗、平臺開放共享”的新能源服務體系。
技術架構: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總體要求,國網新能源云采用“微服務、微應用”架構,遵從“國網云”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規范,遵循“分區分域、安全接入、動態感知、全面防護”的安全策略。
建設新能源云服務生態體系
新能源云平臺在服務各級電網公司的同時,一端為包括智庫、高校、行協在內的政府及相關機構提供服務,一端為電源用戶、負荷用戶等能源用戶提供服務,一端為新能源整機廠商、零部件廠商、第三方運維廠商、綜合能源服務公司、金融機構等外部企業提供服務。以下是新能源云平臺服務生態體系的幾個方面:
生態平臺:國網新能源云涵蓋15個子平臺,著力打造新能源云生態圈,為政府、智庫和行協、電網公司、新能源企業及用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服務模式:國網新能源云面向行業各類用戶提供電子商務、智能運維、能源金融、投資咨詢、數據服務五大類市場化商業運營服務。
智能運維:為各級各類新能源發電企業提供總部及省級集控中心產品和運維服務,為新能源設備制造商提供設備集中監視運維中心的產品和運維服務。針對分布式電源的運維,利用“大云物移智鏈邊”等技術,為分布式新能源客戶、運維企業提供運維資源、運行分析、故障診斷及預警、運維管理、在線專家、共享運維、技術培訓等服務,降低運維企業成本,吸引企業入駐,打造開放、共享的分布式新能源運維平臺,促進分布式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云平臺展望
新能源云為投資企業和運維企業搭建了一個第三方咨詢服務平臺,投資和運維企業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最小成本、最快速度獲取最佳的政策指導,最優的新能源規劃選址和接網方案,便捷的一站式報裝、發電、運維、售電、發電成本分析、大數據等服務。新能源云發揮國家電網“三型兩網”企業優勢,聚集內部的新能源智庫研究、科研實驗、產業創新、金融服務等力量,匯聚外部的新能源“政、產、學、研、用、金、智”力量,全面貫徹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和能源高質量發展要求,服務能源數字經濟發展。
未來,國網新能源云將成為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最佳實踐,創新服務各類各級發電企業、新能源設備廠商、金融機構、政府、智庫和研究機構等,構建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