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剛認為,現階段我國風電行業發展主要有兩個焦點:一是平價上網時間節點超預期加速到來;二是海上風電正迎來高速發展期。兩個焦點所反映的,是未來風電裝機持續上升的態勢。
2021年平價上網時代漸行漸近,站在轉折的十字路口,面對機遇和挑戰,如何制勝高質量發展的風電未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用更具度電成本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全生命周期提質、降本、增效,驅動全面質量提升下的風電平價健康發展。
■全力迎接平價時代
“風電特別是陸上風電的平價上網進程實際上有比較長的準備周期。經過多年的規模化開發,在大量創新技術的推動下,我國風電成本穩步下降,所需補貼強度大幅降低。目前,在一些資源和開發條件較好的地區,陸上風電已不再需要補貼。”日前,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19)期間,金風科技董事兼總裁曹志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曹志剛看來,現階段風電行業發展主要有兩個焦點:一是平價上網時間節點超預期加速到來。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目前仍有6000萬千瓦的容量,在接下來不到15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大容量的建設,難度很大。二是海上風電正迎來高速發展期。2018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60萬千瓦,今年預計在260萬千瓦-280萬千瓦之間,2020年、2021年可能會達到四五百萬千瓦。
兩個焦點所反映的,是未來風電裝機持續上升的態勢。那么,在產能和業務布局上,金風科技將如何平衡短期內保供需求和長期平價需求?
“首先,從總規模上來說,金風科技會根據量的增長做相應的準備,響應客戶需求,履行訂單。在此期間,我們也會從生態紅線、并網送出、消納等方面,甄別客戶的需求是否真實,最大程度避免和降低風險。其次是結構,主要是增量的結構,用科學、合理、優化的結構保持業務的平穩發展。今年和去年相比,交付結構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海外市場上。目前,金風科技的風機產品已經出口到24個國家,海外市場的規模增量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曹志剛介紹說,“在產能投放環節,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金風科技所投資的產能基本都是圍繞新產品線,這些新產品更具度電成本競爭力,有助于滿足長期平價需求。”
與此同時,曹志剛也呼吁,針對2018年底前核準的存量項目,建議設置一定寬限期,緩解市場情緒,推動行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平價上網時代,擠掉補貼“泡沫”,風電企業面臨的是真刀真槍、此消彼長的市場競爭,高質量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圍繞高質量發展,金風科技穩扎穩打,多方發力:
一是提高風的使用效率。風電開發的所有工作首先源于對風的精準認知。金風科技不斷加強源端對風的研究和利用,既提高了發電能力,又有助于降低成本。以雷達測風裝置為例,以往測的是單一的風速,現在測的是風陣,通過抓取即將到來的風,建立模型,風機就能作出智能的適應和控制,從而提高利用效率。目前金風科技專門研究風資源的隊伍已有上百人。
二是加強和電網的協同、匹配。金風科技從設備設計、制造端入手,提出諸如一次調頻、高電壓穿越等方案,解決大型風電基地接入電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保證電網安全運行。
三是在風電場環節,為客戶提供整體最優的解決方案。除了交付風機和運維服務,金風科技還將目光投向了設計、規劃等方面,比如將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到風電工程上,取長補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
四是保證質量。誰打質量牌,誰就有未來。金風科技尤為重視產品的可靠性,并將其視為支撐風電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
智能化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平價上網背景下,尤其是大基地項目,對資源集約利用、并網安全性、吊裝技術、機組成熟度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金風科技針對中高速平價項目,提出以智能風電機組產品為核心的綜合解決方案。
“金風科技領先的智能風機解決方案,可讓風機率先受益于物聯網、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成果,使風機具有深度感知、自我認知和控制、協同決策等能力,實現更加穩健、可靠、高效的運行。”曹志剛介紹說,金風科技在已有3S平臺基礎上不斷迭代優化升級,推出了新一代應對平價上網的智能風機4S平臺產品——GW155—4.5MW和GW136—4.8MW兩款機型,憑借優異的發電性能和高可靠性獲得了開發商的青睞。
■共建行業“命運共同體”
“風電是高度集成的行業,風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鏈各相關方的共同努力,要突破‘獨善其身’的思維瓶頸,與合作伙伴協作共贏。”曹志剛指出。
近年來,金風科技積極聯合上下游各相關方,在技術產品、計劃管理、質量保障、服務協同、供應商融資5個維度打通協作通道,共筑全優產業鏈。
“首要的是技術產品研發。以往的產品路徑,基本是整機設計在前,零部件設計在后,是一種類似接力棒的方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零部件企業的技術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本體零部件設計、工藝方面,已經具備很強的實力。因此,我們將產品的研發協同擺在第一位,廣泛接納和吸收零部件供應商的智慧,以適應越來越快的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曹志剛說。
面對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平價上網時代,共建行業“命運共同體”成為業界共識。
談到“命運共同體”,曹志剛給出了自己的理解:要把風電行業鏈條串接得更緊密一些,其中包含五個核心角色:電力企業投資商、供應商、主機企業、設計院、工程企業。
“之所以提到設計院,是因為很多標準的制定、更新,需要設計院、行業協會、標委會等共同推動,這些標準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行業的進步。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企業,在項目建設、設計、管理過程中所帶來的提質增效,對風電行業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曹志剛進一步解釋,“因此,‘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指上下游企業,而是和風電行業相關聯的整個生態鏈條。我們希望和設計院之間可以互相開放一些數據,優化風機設計;和工程企業更好配合,提高建設效率。從協同中獲取更多價值,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2021年平價上網時代漸行漸近,站在轉折的十字路口,面對機遇和挑戰,如何制勝高質量發展的風電未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用更具度電成本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全生命周期提質、降本、增效,驅動全面質量提升下的風電平價健康發展。
■全力迎接平價時代
“風電特別是陸上風電的平價上網進程實際上有比較長的準備周期。經過多年的規模化開發,在大量創新技術的推動下,我國風電成本穩步下降,所需補貼強度大幅降低。目前,在一些資源和開發條件較好的地區,陸上風電已不再需要補貼。”日前,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19)期間,金風科技董事兼總裁曹志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曹志剛看來,現階段風電行業發展主要有兩個焦點:一是平價上網時間節點超預期加速到來。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目前仍有6000萬千瓦的容量,在接下來不到15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大容量的建設,難度很大。二是海上風電正迎來高速發展期。2018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60萬千瓦,今年預計在260萬千瓦-280萬千瓦之間,2020年、2021年可能會達到四五百萬千瓦。
兩個焦點所反映的,是未來風電裝機持續上升的態勢。那么,在產能和業務布局上,金風科技將如何平衡短期內保供需求和長期平價需求?
“首先,從總規模上來說,金風科技會根據量的增長做相應的準備,響應客戶需求,履行訂單。在此期間,我們也會從生態紅線、并網送出、消納等方面,甄別客戶的需求是否真實,最大程度避免和降低風險。其次是結構,主要是增量的結構,用科學、合理、優化的結構保持業務的平穩發展。今年和去年相比,交付結構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海外市場上。目前,金風科技的風機產品已經出口到24個國家,海外市場的規模增量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曹志剛介紹說,“在產能投放環節,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金風科技所投資的產能基本都是圍繞新產品線,這些新產品更具度電成本競爭力,有助于滿足長期平價需求。”
與此同時,曹志剛也呼吁,針對2018年底前核準的存量項目,建議設置一定寬限期,緩解市場情緒,推動行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平價上網時代,擠掉補貼“泡沫”,風電企業面臨的是真刀真槍、此消彼長的市場競爭,高質量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圍繞高質量發展,金風科技穩扎穩打,多方發力:
一是提高風的使用效率。風電開發的所有工作首先源于對風的精準認知。金風科技不斷加強源端對風的研究和利用,既提高了發電能力,又有助于降低成本。以雷達測風裝置為例,以往測的是單一的風速,現在測的是風陣,通過抓取即將到來的風,建立模型,風機就能作出智能的適應和控制,從而提高利用效率。目前金風科技專門研究風資源的隊伍已有上百人。
二是加強和電網的協同、匹配。金風科技從設備設計、制造端入手,提出諸如一次調頻、高電壓穿越等方案,解決大型風電基地接入電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保證電網安全運行。
三是在風電場環節,為客戶提供整體最優的解決方案。除了交付風機和運維服務,金風科技還將目光投向了設計、規劃等方面,比如將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到風電工程上,取長補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
四是保證質量。誰打質量牌,誰就有未來。金風科技尤為重視產品的可靠性,并將其視為支撐風電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
智能化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平價上網背景下,尤其是大基地項目,對資源集約利用、并網安全性、吊裝技術、機組成熟度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金風科技針對中高速平價項目,提出以智能風電機組產品為核心的綜合解決方案。
“金風科技領先的智能風機解決方案,可讓風機率先受益于物聯網、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成果,使風機具有深度感知、自我認知和控制、協同決策等能力,實現更加穩健、可靠、高效的運行。”曹志剛介紹說,金風科技在已有3S平臺基礎上不斷迭代優化升級,推出了新一代應對平價上網的智能風機4S平臺產品——GW155—4.5MW和GW136—4.8MW兩款機型,憑借優異的發電性能和高可靠性獲得了開發商的青睞。
■共建行業“命運共同體”
“風電是高度集成的行業,風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鏈各相關方的共同努力,要突破‘獨善其身’的思維瓶頸,與合作伙伴協作共贏。”曹志剛指出。
近年來,金風科技積極聯合上下游各相關方,在技術產品、計劃管理、質量保障、服務協同、供應商融資5個維度打通協作通道,共筑全優產業鏈。
“首要的是技術產品研發。以往的產品路徑,基本是整機設計在前,零部件設計在后,是一種類似接力棒的方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零部件企業的技術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本體零部件設計、工藝方面,已經具備很強的實力。因此,我們將產品的研發協同擺在第一位,廣泛接納和吸收零部件供應商的智慧,以適應越來越快的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曹志剛說。
面對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平價上網時代,共建行業“命運共同體”成為業界共識。
談到“命運共同體”,曹志剛給出了自己的理解:要把風電行業鏈條串接得更緊密一些,其中包含五個核心角色:電力企業投資商、供應商、主機企業、設計院、工程企業。
“之所以提到設計院,是因為很多標準的制定、更新,需要設計院、行業協會、標委會等共同推動,這些標準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行業的進步。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企業,在項目建設、設計、管理過程中所帶來的提質增效,對風電行業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曹志剛進一步解釋,“因此,‘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指上下游企業,而是和風電行業相關聯的整個生態鏈條。我們希望和設計院之間可以互相開放一些數據,優化風機設計;和工程企業更好配合,提高建設效率。從協同中獲取更多價值,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