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來看,每一輪的風電降本,設備廠家都首當其沖承壓,但從產業現實情況看,我國風電行業在基建、吊裝、輸變電線路領域還有較大降本空間。
“風電搶裝潮過后,產業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2021年后,風電增速仍將持穩”“平價之后更要關注風電的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這是記者在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聽到的業界對產業發展趨勢的預判。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能源報” ID:cnenergy 作者:蘇南)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鏈的逐步成熟,行業專家、企業人士普遍對風電發展前景持積極樂觀態度。
對于即將到來的陸上風電平價節點和海上風電競價節點,業內人士認為,行業要共謀良策,走好平價前的“最后一公里”,同時更要為平價之后風電更長遠的持續發展之路布好局、開好篇。
行業已做好平價上網準備
風電行業將邁進平價時代,降本增效無疑成為目前全產業鏈共同面對的首要課題。從整個項目的造價來看,設備、安裝、運維占據了近80%的成本,這對整機設計、制造、安裝運維等都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令人欣慰的是,上下游企業對即將到來的平價時代已泰然處之。
從歷史來看,每一輪的風電降本,設備廠家都首當其沖承壓,但從產業現實情況看,我國風電行業在基建、吊裝、輸變電線路領域還有較大降本空間。
據了解,目前,整機設備廠家均已做好平價上網的技術準備。
維斯塔斯技術銷售管理高級經理閆嘉鳴表示:“針對中國市場的低風速與超低風速場址,維斯塔斯因地制宜研發了當前4 MW平臺最大葉輪直徑的新機型V155-3.3 MWTM,此新機型將提升單機發電量超過50%,進一步降低在低風速和超低風速條件下的風能度電成本。”
“風電實現平價之后,企業要不斷地致力于降低風電的終身成本。”維斯塔斯首席執行官Henrik Andersen表示:“對于開發商來說,不僅要重視初始采購成本,運營成本也非常重要,需要在整個項目周期中不斷降低成本,才能夠最終降低度電成本。”
相關統計顯示,過去十年,風電產業發電量效率已提升35%-40%,風電場的開發造價已下降35%,風機的單位造價已經下降了35%,風機的單位運營成本已經下降到35元/千瓦,整個中國的陸上風電度電成本已經下降了40%左右。從上述數據可見,通過風電行業全方面創新,完全可能持續降低度電成本。
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是必由之路
如何破局平價后風電產業發展?業界不約而同地提出,全產業鏈協同、科學合理推進是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是風電平價的必由之路。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風電行業需要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來開展整個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集合全產業鏈的力量有利于推動風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認為,風電可持續發展最該做的是要高質量發展,風電健康發展需要開發商、供應商、政府和設計院等一系列部門協調合理的發展。
“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整個產業鏈條要合理分配利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利志感慨,“有能力的企業為什么都去搶風電場?因為風電場的收益高,如果把風電場收益壓縮到合理的程度,就不需要像今天這樣嚴格控制投資。”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棋坦言,風電產業鏈協同的水平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平價上網后,投資商、設備商等方方面面經營的利潤進一步下降,在此情況下,需要風場設計、設備選型、主機廠、零部件合作伙伴等高質量協同來降低成本。
平價不會改變行業高景氣度走勢
隨著平價節點的來臨,2020年底前存量項目開發節奏勢必將加快。那么,風電平價上網之后,風電行業會如何發展?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風電高景氣度將繼續維持。
張曉朝認為,國家整體政策和對清潔能源的政策是“向前走”,內外部條件均需要風電健康發展。2020年以后,風電發展速度不會下降,還會呈現平穩有序的發展過程。“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國風電發展速度沒有任何問題。”
正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今年1-9月,全國新增風電并網容量1348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98億千瓦。同期,全國風電發電量28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風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穩’字,國家也將對各地產業規劃執行情況加強監督,確保行業的平穩有序,避免大起大落。”
李創軍透露,國家層面將堅持體制機制創新,落實后補貼時代風電發展的支持政策。“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呼吁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和電網企業積極配合風電行業發展,與此同時還通過非水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機制引導地方更好支持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風電搶裝潮過后,產業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2021年后,風電增速仍將持穩”“平價之后更要關注風電的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這是記者在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聽到的業界對產業發展趨勢的預判。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能源報” ID:cnenergy 作者:蘇南)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鏈的逐步成熟,行業專家、企業人士普遍對風電發展前景持積極樂觀態度。
對于即將到來的陸上風電平價節點和海上風電競價節點,業內人士認為,行業要共謀良策,走好平價前的“最后一公里”,同時更要為平價之后風電更長遠的持續發展之路布好局、開好篇。
行業已做好平價上網準備
風電行業將邁進平價時代,降本增效無疑成為目前全產業鏈共同面對的首要課題。從整個項目的造價來看,設備、安裝、運維占據了近80%的成本,這對整機設計、制造、安裝運維等都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令人欣慰的是,上下游企業對即將到來的平價時代已泰然處之。
從歷史來看,每一輪的風電降本,設備廠家都首當其沖承壓,但從產業現實情況看,我國風電行業在基建、吊裝、輸變電線路領域還有較大降本空間。
據了解,目前,整機設備廠家均已做好平價上網的技術準備。
維斯塔斯技術銷售管理高級經理閆嘉鳴表示:“針對中國市場的低風速與超低風速場址,維斯塔斯因地制宜研發了當前4 MW平臺最大葉輪直徑的新機型V155-3.3 MWTM,此新機型將提升單機發電量超過50%,進一步降低在低風速和超低風速條件下的風能度電成本。”
“風電實現平價之后,企業要不斷地致力于降低風電的終身成本。”維斯塔斯首席執行官Henrik Andersen表示:“對于開發商來說,不僅要重視初始采購成本,運營成本也非常重要,需要在整個項目周期中不斷降低成本,才能夠最終降低度電成本。”
相關統計顯示,過去十年,風電產業發電量效率已提升35%-40%,風電場的開發造價已下降35%,風機的單位造價已經下降了35%,風機的單位運營成本已經下降到35元/千瓦,整個中國的陸上風電度電成本已經下降了40%左右。從上述數據可見,通過風電行業全方面創新,完全可能持續降低度電成本。
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是必由之路
如何破局平價后風電產業發展?業界不約而同地提出,全產業鏈協同、科學合理推進是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是風電平價的必由之路。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風電行業需要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來開展整個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集合全產業鏈的力量有利于推動風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認為,風電可持續發展最該做的是要高質量發展,風電健康發展需要開發商、供應商、政府和設計院等一系列部門協調合理的發展。
“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整個產業鏈條要合理分配利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利志感慨,“有能力的企業為什么都去搶風電場?因為風電場的收益高,如果把風電場收益壓縮到合理的程度,就不需要像今天這樣嚴格控制投資。”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棋坦言,風電產業鏈協同的水平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平價上網后,投資商、設備商等方方面面經營的利潤進一步下降,在此情況下,需要風場設計、設備選型、主機廠、零部件合作伙伴等高質量協同來降低成本。
平價不會改變行業高景氣度走勢
隨著平價節點的來臨,2020年底前存量項目開發節奏勢必將加快。那么,風電平價上網之后,風電行業會如何發展?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風電高景氣度將繼續維持。
張曉朝認為,國家整體政策和對清潔能源的政策是“向前走”,內外部條件均需要風電健康發展。2020年以后,風電發展速度不會下降,還會呈現平穩有序的發展過程。“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國風電發展速度沒有任何問題。”
正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今年1-9月,全國新增風電并網容量1348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98億千瓦。同期,全國風電發電量28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風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穩’字,國家也將對各地產業規劃執行情況加強監督,確保行業的平穩有序,避免大起大落。”
李創軍透露,國家層面將堅持體制機制創新,落實后補貼時代風電發展的支持政策。“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呼吁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和電網企業積極配合風電行業發展,與此同時還通過非水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機制引導地方更好支持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