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8個小時的沉樁施工,6月26日4時2分,三峽新能源廣東陽江一期海上風電項目首根單樁沉樁到位,沉樁最終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本次完成的5#單樁樁重1569噸、直徑8.5米、樁長97.7米、法蘭直徑7.5米,為目前國內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單樁。本標段由中交三航局承建,通過自主研發的新型導管架式穩樁平臺配套“華西5000”起重船,采用單鉤三點式翻樁起吊法,同時配備國內最大液壓沖擊錘menck-3500s,順利完成首根單樁施工,計劃在9月初完成標段內全部17臺單樁基礎施工。
陽江一期海上風電項目位于陽江市沙扒南側海域,場址水深范圍27米~32米,中心離岸距離約28千米。項目所處海域水深深、涌浪大、地質條件復雜、臺風多,由此帶來了基礎型式多樣、基礎重量大等特點。
本項目可研階段基礎型式為38臺非嵌巖導管架基礎、17臺嵌巖導管架基礎。項目實施階段,地質詳勘結果顯示全場可設計非嵌巖導管架機位僅19臺,若按照此設計導管架方案,其余36個機位均需嵌巖,項目造價、進度等均不可控。因此,在地質條件清晰以后,項目開展了基礎重新優化選型研究論證,經過多輪迭代設計以及多次專家咨詢論證,最終將本風場三分之二的基礎(36臺)優化為非嵌巖單樁,此舉極大地降低了造價成本壓力,并使工期與質量安全管理更加可控。
陽江一期首臺單樁基礎的順利完成,為實現今年首批風機并網發電目標又邁進一步,也標志著項目風機基礎設計優化與可行性論證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基本消除了方案設計論證階段對超大尺寸單樁制作、運輸、起吊以及沉樁各個環節可行性疑慮,對廣東區域乃至整個中國海上風電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

▲施工完成 滕華燈/攝
陽江一期海上風電項目位于陽江市沙扒南側海域,場址水深范圍27米~32米,中心離岸距離約28千米。項目所處海域水深深、涌浪大、地質條件復雜、臺風多,由此帶來了基礎型式多樣、基礎重量大等特點。
本項目可研階段基礎型式為38臺非嵌巖導管架基礎、17臺嵌巖導管架基礎。項目實施階段,地質詳勘結果顯示全場可設計非嵌巖導管架機位僅19臺,若按照此設計導管架方案,其余36個機位均需嵌巖,項目造價、進度等均不可控。因此,在地質條件清晰以后,項目開展了基礎重新優化選型研究論證,經過多輪迭代設計以及多次專家咨詢論證,最終將本風場三分之二的基礎(36臺)優化為非嵌巖單樁,此舉極大地降低了造價成本壓力,并使工期與質量安全管理更加可控。
陽江一期首臺單樁基礎的順利完成,為實現今年首批風機并網發電目標又邁進一步,也標志著項目風機基礎設計優化與可行性論證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基本消除了方案設計論證階段對超大尺寸單樁制作、運輸、起吊以及沉樁各個環節可行性疑慮,對廣東區域乃至整個中國海上風電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