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關于調整風電產業政策 加快推進海南省風電發展的若干思考和政策建議

   2019-04-08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作者:范益民80580
核心提示:自2008年開始規?;_發陸上風電以來,海南省風電開發利用取得長足發展,2017年陸上大型風電項目裝機容量達到33.7萬千瓦,年發電
自2008年開始規模化開發陸上風電以來,海南省風電開發利用取得長足發展,2017年陸上大型風電項目裝機容量達到33.7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8107.34萬千瓦時,占當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557472.42萬千瓦時的10.42%,為我省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由于我省2017年出臺了對風電建設全面叫停的產業政策,導致風電建設停滯不前,對新能源產業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建議海南省委、省政府盡快調整限制風電建設的產業政策,加快我省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建設。

一、幾點思考

(一)風電是推進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

1、國內外風電發展的基本情況。

世界公認風電是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為應對能源安全、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加快發展風電已成為國際社會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風電作為應用最廣泛、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已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大規模開發應用。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統計數據,2001年至2016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年復合增長率為 22.25%。到2017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5.3958億千瓦,遍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風電在發電總量中的占比,丹麥2017年達到43.6%[1]、西班牙2016年達到19.3 %[2]德國2017年達到18.8%。丹麥、德國等國都把開發風電作為實現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核心措施。2017年3月,丹麥成功利用風能為自己國家提供了24小時的全部用電。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后,德國政府決定在未來十年內逐步拆除境內所有核電站,2022年核電徹底退役,風電被“委以重任”,2020年海上風電將達到650萬千瓦,2030年將達到1500萬千瓦[3]。2017年,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全球風電市場:2017現狀和2022展望》報告認為,未來5年(2018-2022年)風電將持續快速發展,到2022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預計達到8.4億千瓦。同年,歐洲風能協會(Wind Europe)發布的《歐洲風能展望2022》報告預測,未來五年,歐洲風電將持續強勁的增長態勢,預計年均新增裝機容量1700萬千瓦,到2022年全歐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2.58 億千瓦。

大力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是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能源轉型,向國際社會承諾履行巴黎氣候協定的重要措施。在國家《可再生能源法》和一系列風電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幾年來,中國風電行業實現高速發展,成為世界上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年新增裝機容量和累計裝機容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國風電全年新增并網容量超過2200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超過2,1億千瓦。全年上網電量36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部發電量的5.3%[4]。風電已成為我國繼煤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國家《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到 2020 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 2.1 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 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確保達到 4200 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 6%。近年中國、丹麥合作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的研究提出,在基本情景下,預計2020年風電裝機2億千瓦,2030年4億千瓦,2050年10億千瓦;在積極情景下,預計2020年風電裝機3億千瓦,2030年12億千瓦,2050年20億千瓦[5]。這一重要研究成果表明,未來我國風電發展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2、海上風電是風電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戰略價值巨大。與陸地風電相比,海上風電風能資源的能量效益比陸地風電場高20%--40%,還具有不占地、風速高、沙塵少、電量大、運行穩定、粉塵零排放等優勢,同時風電機組的磨損大大減少,使用壽命延長,適合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體量巨大、潛力巨大。因此,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爭相發展的新的可再生能源戰略制高點。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2017全球風電報告”數據,2017年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881.4萬千瓦,較2016年增長30%。主要分布在英國、德國、中國、丹麥、荷蘭、比利時、瑞典、芬蘭、愛爾蘭、西班牙、日本、韓國、美國、挪威等國。歐洲風能協會公布的2018歐洲海上風電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歐洲海上風電較2017年增長18%,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849.9千瓦[6]。2018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國內總發電量的40.4%,首次突破40%大關,而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重要來源之一[7]。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認為,海上風電的總裝機在2030年將達到1億千瓦,但如果能夠從政策層面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翻番,那么到2030年海上風電的裝機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風電總裝機將達到19.9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占2.8億千瓦。資料顯示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現在已經不僅僅覆蓋北歐區域,開始向北美洲、東亞、印度和其他地區擴展。根據Wood Mackenzie可再生能源機構發布的報告,預計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在未來十年內增加近六倍[8]??梢灶A計到2030年,風電必將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的主力電源。

在中國,經過近10年的技術儲備積累,隨著風電設備制造水平的提高、工程建設以及運維能力的提升,我國海上風電建設投資成本正在逐年下降,海上風電正在成為中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走向能源獨立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打贏藍天保衛戰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受到沿海各省的高度重視。2017年中國海上風電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增吊裝容量同比增長93%,2017年底,裝機容量為279萬千瓦[9]。2018年,廣東省大幅調整2017年1月下發的海上電風建設目標,省發改委核準風電項目41個,規模共計1220.96萬千瓦,總投資達2235.8億元,其中海上風電項目22個,陸上集中式項目10個,分散式風電項目9個[10]。2020年開工建設目標從200萬千瓦增長到1200萬千瓦,建成投產目標從100萬千瓦增長到200萬千瓦。江蘇省將2020年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從450萬千瓦調整到1600萬千瓦,累計并網規模將達350萬千瓦。福建省目前獲批復的海上風電總體規劃目標為1330萬千瓦,是其原來建成目標的將近7倍,累計裝機規模將達200萬千瓦。其他沿海省份也不甘落后,根據水電水利規劃總院的統計,到2020年,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上海、河北、遼寧等省市海上風電開工規??傆媽⑼黄?800萬千瓦,遠遠超過《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海上風電開工建設達到1500萬千瓦的目標[11]。資料顯示,2018年,國內海上風電全年招標容量達到500萬千瓦,在建容量也超過650萬千瓦[12],當年累計裝機容量459萬千瓦,同比增長55.2%[13]。

進入2019年,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呈現加速從示范階段轉向規?;_發階段的勢頭。根據有關報道,1月以來,江蘇省發改委對外公布了24個新核準海上風電項目,投資規模達1222.85億元、裝機規模670萬千瓦。加上此前并網發電的302.5萬千瓦已建項目,江蘇“海上三峽”風電工程全部敲定。近期,廣東省8個風電產業鏈項目同時開工,與海南毗鄰的陽江市海上風電開發總規劃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近日連續發布6個海上風電項目核準前公示,裝機規模共計500萬千瓦,總投資約959.85億元。陽江依托海上風電的開發應用,規劃7.4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設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吸引了17家風電主機、風機葉片等制造企業先后進駐,入園企業已初步形成從風機主機制造到零配件供應的完整產業鏈,園區的目標是力爭3—5年著力將陽江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建成“立足本市、面向全省、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集研發設計、裝備制造、檢測認證、運營維護、配套服務、人才培養、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具有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的國際一流海上風電中心城市,到2020年風電產業園實現產值超500億元[14]。今年6月,第四屆全球海上風電峰會(GOWS)在陽江召開,借此平臺陽江將大幅提升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國際影響力。陽江市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思路和氣魄令人驚嘆,值得海南省好好學習。

(二)把風電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對立起來的觀點有失偏頗

目前,在海南省力主叫停風電建設的人們中,其代表性的論點是認為風電建設破壞生態環境。這種把風電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對立起來的觀點缺乏理論和事實根據,用這種“理論”去指導實踐,將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營造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造成決策失誤,給我省可再生能源產業和相關企業帶來損害。

全世界公認風電是清潔能源,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電是將風能轉變為機械能、再轉變為電能,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 不產生大氣、水體、固體廢物等方面的污染物, 可實現基本零污染排放。不會像火電產生煙塵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也不會像大型水電建設造成的庫區淤積、淹沒和移民搬遷。陸上風電極少占地,不影響項目所在地農林業的生產,海上風電基本不占地。沒有核電所帶來的全世界都難以解決的核廢料處理、儲藏和放射性污染風險等問題,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大規模開發利用風能, 對于緩解能源危機、減輕環境污染、改善周邊生態環境等具有積極的影響。建設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正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能源獨立和轉型。這是國際社會所達成的共識。

如果發展風電必然會破壞生態環境,那為什么有一百多個國家要大力發展風電?歐洲國家發展風電特別是率先發展海上風電,在丹麥、德國陸上分散式風電遍及全國,英國等國海上風電方興未艾,他們就不知道保護生態環境嗎?事實上這些國家都非常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他們都沒有把風電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對立起來。海上風電倡導者和先驅者丹麥、后起之秀德國、美國都高度重視海上風電環境評估新技術的研究,對海上風電場項目通過了一系列極其苛刻的環境審核。

如同城市化的發展和資源礦產開發、高速公路等工程開發建設一樣,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人們力求在發展和開發建設中,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干擾和影響,避免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一個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要經過前期測風、地形測量、地質勘察、海洋水文觀測、項目預可研報告及可研報告編制、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海域使用論證、通航安全評估、節能評估、礦產占壓、電力接入、文物調查等一系列環節的科學評估和嚴格審查,完全可以通過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范予以控制,在技術上不斷升級,。相關能源、規劃、生態環境、土地、海洋、海事等政府部門和軍事機關的審查把控,強化政策約束,完善風電行業管理機制,來力求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保障海上風電產業持續健康、規?;?、高質量發展。在這方面國內外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不會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影響和災難性的后果。

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的環境評估歷經三年完成,其內容包括了海上風電場對候鳥、漁業、海域水質、生態環境、海上交通、噪音、電磁輻射、臺風以及地震海嘯等,不同階段的環境評估內容是不同的。又比如,為了避免海上風電場對鳥類生存的影響,要求海上風電場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避免對鳥類活動和候鳥遷徙的影響。因而,擔心海上風電場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是不必要的。

海南省海上風電開發規劃符合規劃區海洋功能區劃,符合區域海洋環境保護等要求,所規劃的海上風電場址距海岸線11~18公里,不會對海岸海洋保護區、近海海洋保護區造成生態環境影響。我省批復的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東方海1號風電場35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建成后預計正常年份年發電量為93507 萬千瓦時,與同等發電量的煤電項目相比,每年可以節約標煤30.48萬噸,節約用水約289.87 萬噸,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有害氣體及廢渣和溫室氣體:粉塵約為3.95萬噸、二氧化碳(CO2)約為83.83 萬噸,二氧化硫(SO2)約為4877.33 噸,氮氧化物(以NO2計)約為2767.88 噸以及一定數量的碳氫化合物(CnHm)、一氧化碳(CO),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除了嚴格遵循上述各項環評要求外,業主單位還創新思路提出將利用海上風機的樁基礎構建數十平方公里“海洋牧場”,屆時,風電場不僅提供大量清潔能源,還為海洋生物營造新的棲息地。

若規劃項目全部建成,與同等發電量的煤電項目相比,每年節約標煤 316.6 萬 噸。相應每年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CO2)約 752.1萬噸、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約 6.1 萬噸,一氧化碳(CO)約 841.7噸,碳氫化合物(CnHn)約 343.9噸,氮氧化物(以 NO2 計)約 3.46 萬噸,灰渣約 97.4 萬噸。此外,每年還可節約用水,并減少相應的廢水排放和溫排水[15]??蔀槲磥砗D咸冀灰资袌鎏峁┐篌w量的可對外交易的碳匯量,增強海南在碳匯市場的話語權。

事實必將證明,發展風電產業完全符合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精神,將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好的保護海南生態環境,建設海洋強省,做出更大的積極貢獻。

(三)叫停風電建設將使海南省再次失掉新能源發展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海南省是島嶼海洋大省,受權管轄的海域面積有210多萬平方公里,具有發展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的資源稟賦條件。根據有關單位和專家對海南省風能資源和海上風能資源的多項研究成果數據顯示,海南省受臺灣海峽和季風性氣候等的影響,近海風能資源特別豐富,近海區域9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為6.76--7.78m/s之間,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在343.1--692.1W/M2之間,是全國最好的地區之一,交通便利,開發建設條件優越,電力市場消納條件較好,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近海風能資源的條件。2013年編制的《海南省海上風電規劃報告》規劃了包括東方、樂東、臨高、儋州和文昌等 5 個海上風電基地,遠期規劃總裝機容量395萬千瓦,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我省93億千瓦時清潔電力。該規劃已于2014年9月獲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國能新能[2014]425號)。

海上風電是加快海洋經濟的重要領域,海南海上風電規劃的實施,在改善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能源保障等方面作用巨大。同時,海上風電產業具有技術先導性強、經濟體量大和產業關聯度大的特點,具有巨大的產業聚集“雁群效應”。海南海上風電的開發建設,按18000元/千瓦投資指數計算,將吸引700多億元的直接投資,還將吸引大批有實力的海上風電發電公司、海上風機設備配套制造公司、風電施工企業等來瓊注冊,就地納稅,新增大量就業,對我省構建新的產業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可再生能源綠色經濟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實力、把潛在的巨大風能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正因為風電建設具有巨大的投資和投資拉動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國內沿海各省都搶抓機遇,紛紛加快海上風電建設。廣東陽江市搶抓海上風電建設的機遇,就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案例。至今國內沒有一個省叫停風電建設,就連我省對面的越南,2018年也計劃在平順省由丹麥、日本組建的合資公司投資120億美元,分階段建設總裝機容量為34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16]。目前海南海上風電裝機一瓦都沒有,我們怎么能夠忽視這么重要的戰略機遇,與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潮流逆向而行,而“一支獨秀”、“獨善其身”、“孤芳自賞”?

海上風電項目流程漫長,審批環節復雜,一般都需要數年時間。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建設正處在“戰略窗口期”,風電平價上網已日益逼近。2018年以來,海上風電建設呈現爆發和加速之勢,沿海多數省份陸續進入規?;ㄔO階段。在此形勢下,海南省如果不盡快調整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發展產業政策,依然自縛手腳,必然給社會發出錯誤的市場信息,再次痛失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我省幾年前在全國光伏產業大發展時,所出現的三年不批光伏地面電站項目的政策失誤,不應該在風電產業發展中再次重演!

江蘇、廣東兩省的GDP已經超過9萬億并向10萬億逼近,經濟發展實力可謂是“富可敵國”,但他們仍把海上風電發展當作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緊緊抓住,努力把海上風電打造成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著力予以推進。僅有4千多億元GDP的海南,沒有任何理由對可能打造成千億元產業集群的歷史機遇熟視無睹!

(四) 叫停海上風電建設不利于良好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的營造。

為實現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和 20%的目標,促進能源轉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風電發展的政策措施。2017年5月4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公開版)》,提出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海上風電產業,鼓勵在深遠海建設離岸式海上風電場,調整風電并網政策,健全海上風電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和用海標準。2014年9月,國家能源局批復了海南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

此后,海南省海上風電建設早已成為國內有實力的投融資機構和企業特別是諸多央企密切關注的熱點,中國國電集團、華能集團等先后與海南省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他們都先后投巨資開展海上風能測風等相關前期工作研究。“東方海1號風電場35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業主單位國電??匦履茉从邢薰疽淹度虢鼉|元資金,歷時6年,依法依規開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項目已列入國家“十三五”風電發展規劃中必須開工投產的項目目錄、經海南省政府批準的海南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重點開工建設項目目錄(瓊府辦[2017]51號),有關部門的一紙通知函就被叫停(瓊發改交能函[2017]2306號),同時將海南省所有待建風電項目建設工作全部叫停。這種動輒就產業叫停、關閉產業進入大門的做法,既違反了政府決策程序,以部門行政行為否定上位法;也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向市場發出了錯誤的信號,損害了政府信用,嚴重打擊了企業投資新能源的市場信心,不利于自貿區(港)良好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的營造。海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示范區,面對國內外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大勢,要應勢而謀、順勢而動,不可逆勢而行。

2018年以來,海南省部署實施了百日大招商行動和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人才引進要有大量實體經濟項目落地為載體,才能引得進、留得住,“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我省規劃的5個海上風電基地投資額都在50億--300億元之間,投資數額巨大,需要大批多學科各類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專業人才的支撐,隨著這些項目的建設,必將成為人才趨之若鶩的新高地。我省應高度重視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的建設和發展,為良好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的營造,為人才引進,拓展新的領域。有理由相信,海南風電產業政策正向調整后,風電將成為新的政策洼地,用不了多久,必將再次吸引眾多有實力的投資機構、新能源企業和風電研發巨頭來瓊投資創業,形成新的投資創業熱潮。

(五)加快風電發展是探索海南自貿區(港)生態綠色發展新模式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央12號文件)對海南的戰略定位是“三區一中心”。要求海南要“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加快構建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要實現海南“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建設綠水青山美麗新海南,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必須要有眾多體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能夠滿足用能需求,才能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量。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是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自貿區(港)現代經濟體系的現實路徑。大力發展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是我省推進能源革命和能源供給側改革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重要講話中指出:“海南作為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地區,一定要正確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既牢牢把握生態立省這個前提,又牢牢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做到保護和發展并舉。”風電發展既關乎生態環境的保護,也關乎海南海洋強省長遠發展戰略,可以促進“保護和發展并舉”,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大力發展風電對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重要戰略意義。

上世紀八十年代,海南在國內率先開展風電開發研究,引進丹麥先進風機,曾一度海南風電裝機容量位居國內各省第三位,到2018年我省風電裝機在國內風電裝機容量占比跌落到0.002%,已經是微乎其微。我省風電發電量2017年為5.81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量的比重僅為0.019%。我省與江蘇、廣東、山東等風電發展先進省份的差距,從另一方面也說明海南風電產業發展還有巨大的發展戰略空間。我們要有極大地緊迫感和時不我待的歷史擔當精神,加快海南風電產業的發展。

海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到2030年海南全省實現全域使用新能源汽車,此舉無疑對推進海南未來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省應在著力推廣應用新能源電動汽車同時,緊盯氫能源和氫能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趨勢,超前布局,彎道超車。

縱觀國際社會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和大趨勢,氫能源和氫能燃料電池將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共同的戰略選擇。美國高度重視氫能發展和燃料電池的研發。日本從國家戰略的層面致力于實現氫能社會,提出日本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氫能社會的國家,要求相關部委加強各方面的建設,發布了日本復興戰略能源戰略以及氫能社會的戰略路線圖。其計劃包括大規模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HCNG(摻混氫氣)計劃、分布式制氫規劃等。豐田、本田、日產、通用、福特、戴姆勒、寶馬、大眾、現代等汽車工業巨頭均在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美日歐將在2020年-2025年率先進入到百萬輛級。

2018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作報告說,目前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有純電動汽車、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這三種汽車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國際氫能協會(IAHE)副主席、國際標準組織氫能技術委員會(ISO/TC197)副主任、清華大學毛宗強教授的報告預測“十年之內,中國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電池的市場。”

我國2014年公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把風電、氫能與燃料電池列為能源科技創新戰略方向。國家能源局已連續下發通知,強調要加快推進風電制氫的示范工作,把海上風電利用與氫能發展有機結合起來。2017年以來,上海、江蘇、山東、遼寧、浙江等省和武漢、成都、南京、張家口、常熟、張家港、佛山等市已超前布局氫能和氫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十城千輛”推廣實施計劃即將要推出。氫能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超出人們預期將提前到來。我省雖然尚未布局氫能產業,但文昌航天基地已率先建立了液氫工廠,成為海南液氫產業發展的橋頭堡。

習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一切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又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既大膽探索又腳踏實地,敢闖敢干,大膽實踐,多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帶動全國改革步伐。” 海南省不能總是一步一趨地跟在別人后面緩慢前行,我們必須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和創新的思路,順應全球氫能源和燃料電池產業融合發展的潮流,超前布局海南氫能源產業的發展。將先進的氫制備技術和氫能綜合利用技術有機結合,有效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儲存、轉化和利用,為海南綠色發展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支撐。

要充分利用海上風電電解水制氫,利用高壓氫和液氫,推進氫能綜合利用。一是可供我省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提供能源,為大型公交車、專業物流車、貨運車、工程車、跨海輪渡、遠洋漁船等提供燃料,破解這些交通工具難以電動化問題;二是可為南海島礁提供安全、高效的燃料,用于發電和儲能;三是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為航天基地提供大型火箭推進動力燃料,為跨海輪渡及艦船燃氣輪機提供高質量燃料;四是為電網構建分布式微網燃料電池發電提供燃料,推進海南堅強電網建設。通過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海南打造氫能源產業鏈,實現氫能發展、氫能經濟構建的彎道超車。

二、政策建議

(一)解放思想,統一認識,科學決策,堅定對風電發展的政策支持。

風電發展的產業政策是關乎海南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海南需要構建開放穩定的風電政策支持體系。建議省委省政府作為推進決策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盡快組織召開海南風電建設專題研討或聽證會,邀請國內外風電、氫能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政府相關部門、相關風電企業,深入研討海南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以及風電與氫能產業鏈構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廣泛傾聽各方面意見,統一認識,為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撐。建議組織有關部門單位赴廣東專題學習考察,學習借鑒廣東省和陽江市推進風電發展的經驗,解放思想,把海上風電作為經略海洋、海洋強省的重要任務和抓手著力推進。

(二)重啟海南風電建設,加快推進海上風電項目實施。

按照國家能源局批復的《海南省海上風電規劃報告》,支持國電??匦履茉从邢薰驹谕晟?ldquo;東方海1號風電場35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各項專業支撐文件基礎上,在今年內盡快啟動項目建設,力爭2020年先期建成裝機容量10萬千瓦。

對其它海上風電規劃項目,盡快啟動招商,引入競爭性資源配置,提前開展各項前期研究工作,優中選優,分階段有序加快開發建設。

支持并幫助我省現有風電企業強化運維和技術改造,促進提質增效。

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搶抓機遇,超常規運作,在“十三五”期間掀起海南風電建設的大潮。

(三)在嚴格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做好風電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監管。

堅決貫徹落實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的要求,對海上風電項目各項支撐條件實行嚴格審查和監管,保障海南海上風電建設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四)創新思維,盡早布局與風電開發的相關產業。

近年,我省已出現三個新能源(光熱、光熱+風光互補、風光互補)海水淡化案例、一個分散式風能制冷案例,要認真總結這些案例的成功經驗。組織力量開展利用近海風電推進新能源海水淡化、制冷和制氫產業發展規劃,整合資源與風電建設、氫能綜合利用、新能源汽車應用配套實施。

在海南大學建立海南氫能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引進國內外氫能研究拔尖人才和團隊,為我省氫能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大力開展風電和氫能產業招商,積極引進風機主機研發制造、風機葉片和零配件生產供應、氫能制造包括高壓制氫和液氫、儲氫、燃料電池等研發以及檢測認證、運營維護、配套服務、人才培養、金融服務等企業和機構,構建海南新產業增長極。

(五)科學推進分散式風電建設。

2017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先后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關于開展分散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國能發新能[2018]30號)等系列分散式風電支持政策。要在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同時,積極落實上述文件要求,逐步推進我省分散式風電在風能制冷、風能海水淡化、風能抽水等領域的的開發利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南乐县| 米泉市| 石首市| 德令哈市| 台州市| 宁南县| 平谷区| 平潭县| 平乐县| 大姚县| 揭西县| 措美县| 阿克陶县| 乌兰察布市| 长葛市| 兰溪市| 铅山县| 育儿| 文水县| 保德县| 永济市| 景谷| 阿拉尔市| 双江| 罗江县| 博白县| 广水市| 临漳县| 合作市| 罗山县| 泰兴市| 中西区| 兴文县| 富阳市| 康马县| 象山县| 萨嘎县| 长岭县| 六盘水市|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