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正式宣布將于2019年5月29日正式開展第三輪CfD(差價合約)競標,屆時將會有6000萬英鎊(5億2980萬人民幣)的年度補貼額度供開發商瓜分。項目投產時間將在2023-2024年和2024-2025年。根據推算和預測,將有大約600萬千瓦的不成熟可再生能源技術項目中標,其中有超過3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將會中標。
從上圖可大致看清本次CfD競標的競爭態勢和中標技術類型的容量組合。第三輪CfD競標面向海上風電、遠海島嶼風電、生物質熱電聯產、潮流能等不成熟可再生能源技術,其中可能參與競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容量將達到7856MW,占全部可能參與競標的項目容量(10GW)的79%。虛線內的裝機容量是某咨詢公司對本輪CfD的競標結果的預測,可以明確的是,海上風電必將是所有技術種類中的最大贏家。
本輪CfD競標的指導結算價格為2023-24年度56英鎊/MWh(合人民幣0.4945元/kWh)、2024-25年度53英鎊/MWh(合人民幣0.468元/kWh)。經計算,即便以此上限價格作為實際中標價格,本輪競標預算也能夠支撐1.9GW至3.2GW海上風電項目的補貼。
隨著產業逐漸成熟和主機的單機容量增大,海上風電的成本持續降低。有專家甚至預測CfD競標政策將使得海上風電項目僅占用2英鎊/MWh(0.0177元/kWh)的補貼預算。因此,本輪CfD競標原本并不寬裕的預算額將有望支持規模十分可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主要為海上風電)。
小編認為,第三輪CfD的落幕將是英國海上風電平價上網時代的開啟。
小編有話說
本號曾經發布過多篇有關英國CfD競標的文章,小編也一直從事英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CfD招標政策研究。從2015年初的第一輪招標開始,這一特殊政策指導著英國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與國內目前執行的海上風電競爭配置辦法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年度配置規模的形式。英國采用的是“固定年度預算制”——當所有擬中標項目所需的電價補貼達到了預算上限時,競標便就此終止;而國內實行的是和大多數國家類似的“固定年度容量制”——根據各省規劃容量,確定年度競標規模,中標項目運營期進行財政補貼。說白了,英國是“以錢定量”,中國是“以量定錢”。
小編且不說采用固定補貼預算的方式有多好,但至少不會出現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這一令政府十分頭疼,最終讓開發商也十分頭疼的問題。國內新能源補貼拖欠已成常態,為了規避相關風險,各大開發商早把補貼回收期帶來的附加成本計算在了項目早期開發階段的經濟評價中。面對中國實行的海上風電競爭配置機制,相信精打細算的投資商也會將此考慮到投標電價中。簡而言之,“遲到的補貼”最后還是得開發商自己連利息一起兜著,話糙理兒不糙!

從上圖可大致看清本次CfD競標的競爭態勢和中標技術類型的容量組合。第三輪CfD競標面向海上風電、遠海島嶼風電、生物質熱電聯產、潮流能等不成熟可再生能源技術,其中可能參與競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容量將達到7856MW,占全部可能參與競標的項目容量(10GW)的79%。虛線內的裝機容量是某咨詢公司對本輪CfD的競標結果的預測,可以明確的是,海上風電必將是所有技術種類中的最大贏家。
本輪CfD競標的指導結算價格為2023-24年度56英鎊/MWh(合人民幣0.4945元/kWh)、2024-25年度53英鎊/MWh(合人民幣0.468元/kWh)。經計算,即便以此上限價格作為實際中標價格,本輪競標預算也能夠支撐1.9GW至3.2GW海上風電項目的補貼。
隨著產業逐漸成熟和主機的單機容量增大,海上風電的成本持續降低。有專家甚至預測CfD競標政策將使得海上風電項目僅占用2英鎊/MWh(0.0177元/kWh)的補貼預算。因此,本輪CfD競標原本并不寬裕的預算額將有望支持規模十分可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主要為海上風電)。
小編認為,第三輪CfD的落幕將是英國海上風電平價上網時代的開啟。
小編有話說
本號曾經發布過多篇有關英國CfD競標的文章,小編也一直從事英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CfD招標政策研究。從2015年初的第一輪招標開始,這一特殊政策指導著英國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與國內目前執行的海上風電競爭配置辦法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年度配置規模的形式。英國采用的是“固定年度預算制”——當所有擬中標項目所需的電價補貼達到了預算上限時,競標便就此終止;而國內實行的是和大多數國家類似的“固定年度容量制”——根據各省規劃容量,確定年度競標規模,中標項目運營期進行財政補貼。說白了,英國是“以錢定量”,中國是“以量定錢”。
小編且不說采用固定補貼預算的方式有多好,但至少不會出現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這一令政府十分頭疼,最終讓開發商也十分頭疼的問題。國內新能源補貼拖欠已成常態,為了規避相關風險,各大開發商早把補貼回收期帶來的附加成本計算在了項目早期開發階段的經濟評價中。面對中國實行的海上風電競爭配置機制,相信精打細算的投資商也會將此考慮到投標電價中。簡而言之,“遲到的補貼”最后還是得開發商自己連利息一起兜著,話糙理兒不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