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19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全球風能理事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六大權威機構聯合主辦的2018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18)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丹麥能源署處長Anton Beck先生出席本次大會,在企業家論壇作“ 政府措施如何確保海上風電良好運行”的主旨演講。
以下為發言實錄:
Anton Beck:尊敬的先生們女生們,我今天非常榮幸回到北京參加這個大會,大家可能都了解丹麥長期以來和中國的能源有著深入的合作,從2006年有開始結緣,2010年的時候我們有了一些新的進展,更多去關注可再生能源,我們當時那個項目的雄心在北京建立一個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心后來也掛牌成立了,我也非常欣喜的看到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已經成為本次大會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說在短短的6年當中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希望為我們巴黎協定的實施和落實做出一些貢獻,當然其中就涉及去測算我們能源的成本的這樣一個工作,也是之前的專家所提到的。
第二點我們也特別的去關注如何能夠保證中國體系當中風電、風光還有能源占據更多的比例,另外如何實現更加平衡的可再生能源的激勵的政策的出臺,第三我們也是非常的關注能源行業的靈活性,之前的專家領導都已經講了,因為現在中國畢竟還是有棄風的問題,包括今天對現有的可再生能源當中也是有。在中國風光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如果未來持續還有大量的棄風棄光,毫無疑問是一個損失,丹麥45%的電力都是來自于風電,所以從丹麥的角度來說,在減少棄風這塊,其實可以提出很多的貢獻。
今天我還是要去給大家深入的介紹一下海上風電的話題,也就是在去年一年之前,我們在中國啟動了一個新的項目,把丹麥的經驗教訓帶到中國,能夠為中國打造一個海上風電妥善的框架。
在26年之前,丹麥就啟動了自己的第一個海上風電站,這個風電站實際上沒有運行26年,因為它在去年等于說是下馬了,所以在快26年運營的過程當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從1991年我們就開始規劃一個健康的,具有成本效應的海上風電的框架,而且要與現有政府的策略一致,而且要保證海上風電的開發還有投資商能夠有信心,有這樣的風險,減少這樣的框架,而且要保證它是低成本、高產出,要貫穿它的整個生命周期,通常是被設為25年甚至更長。下面我來詳細的講解一下,也是相當于我們丹麥的一些經驗教訓的總結。
第一政府的規劃,首先要進行空間的規劃,要去識別選址。
與海床的功能區會不會有沖突,這個就是要分析海上海潮、洋流的信息,還有風資源的信息,運用現有最優的技術來進行測算,這樣政府可以去制定一個潛在的選址清單,最便宜的列在最上邊,最便宜的位置當然是優選的位置,是優先開發的選址。這樣的話政府還會去爭取和所有相關部委的意見,因為它所在的海床可能會有其他的功能,所以要征求其他政府監管部門的意見,包括沒有沖突,那么歐洲的海上風電開發的過程表明,避免沖突是可能的,另外后面要有一個達成共識的流程。
第二點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如果有一個單一的政府的聯絡辦公室會推進整個項目的效率。
從投資和開發商的角度來說是非常喜歡的,政府有一個單一的部門來聯絡,那政府內設這樣的部門負責和協調其他的政府的部門,包括軍方來進行共同的空間的規范,這樣一個單一批準的概念或者在丹麥,我們說所謂的一個政府內部的一站式服務的體制,是促成我們成功的關鍵,也使得項目的風險大大的減少,也使得我們的投資者有較大投資的信心。因為如果涉及海上風電,其實協調還是主要靠政府來做,丹麥認為建立這樣的一站式的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政府要有一個一站式服務機制的設計,由政府來負責牽頭協調,達成共識。
第三還要進行環評。
環評要盡早做,在最后的選址都清晰之前,最好都要做出相關的環評,這樣對風險來說就比較清晰,而且還要有一種削減風險的機制,環評可以有效的削減風險,如果環評都過關,對于開發商和投資商來說他投資更有信心一點。
第四點如何能夠與電網連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丹麥有一個經驗,我們設計、建設和運營,最好是由輸電的運營商來做,因為輸電的運營商他對岸上的電網本來就是他運營維護建設的,他在去負責聯海上更方便。另外我們可以保證只要風電批準了之后,就能夠及時聯上岸上電網,要不然會有賠償,輸電運營商如果不能及時聯網,你要賠海上風電的投資商和開發商,這樣對海上風電的投資商和開發商他就一門心思開發海上風電就可以了,而且非常有經驗的開發商,他覺得自己可以搞得定,他也可以負責聯網的工作,但是對很多缺乏經驗的投資商和運營商來說,這個工作你讓他做可以說是勉為其難。
在這張幻燈片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了空間規劃布局的圖,我們有高科技的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在這個里面大家都能看到,作為監管機構,你要來進行一些審批工作或者一些修理修改都是非常便捷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丹麥招標模式的特點,其實這些內容都是非常關鍵的,可以使得我們項目的風險盡可能的最小化,而且能夠更好的吸引國際國內的投資者來參與。
第一個TSO它會進行開發選址,來進行環評,而且它的整個開發的流程是具有高度的靈活寫的。丹麥我們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前端,在招標階段解決,潛在的投標人與他們進行充分的磋商,然后保證他們在環評方面有高度的靈活性,所有的信息都公開,這樣的流程的特色,就是我們投標到建設的上馬,中間的時間急劇的縮短,這樣減少了價格的風險,因為你知道風電的零件行業的價格波動還是較大的,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資本。而且我還說過并網的問題,并網我們通常要求TSO來做,TSO可以通過電費來進行融資,如果開發商經驗比較豐富也可以由他來做。
我們看一下招標最終的中標價,中標價實際上就是固定的上網電價,通過立法保證電力的采購合同,作為項目的業主來說,不促成損失的風險,就是它只要發電一定是可以賣出去的,這也是非常好的一種保障采購的風險削減的措施,然后它還可以優先上網,因為丹麥的電力市場是全球最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市場,在丹麥我們也沒有一些什么本地內容的要求,我們只是說你每一個項目只要用最好的技術就行,不需要是本土制造,用誰的東西是業主和開發商的需求,因為我們覺得這個可以提升他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也使得這個競標價盡可能低。另外到底用誰的技術,用誰的零部件也好,或者設備也好,這個完全是開發商他們自己談判的。
我們的招投標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融資和技術來進行一個評估,第二個招標階段,主要就是要對這些初篩過的競標者有一些額外的滿足條件。
那么在整個招投標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是與潛在的投標人來進行緊密的對話和談判,這樣可以使得我們更好的了解他們的情況,同時對環評方面我們也給予充分的靈活性,然后包括項目的周期,還有一些特許經營的協議,我們和他們進行緊密的交流。這是一個持續對話的過程,包括我們會跟他談,如果在未來可不可以通過一些法律的安排,一些更好的設計來減少電價,這就是我們丹麥的削減風險的模型,這個是我們首創的,而且一直在對它進行打磨和提升。
這是我們海上風電度電成本完成的情況下迅速的下降,我們看到最新的幾個競標,2016年是最近的一次,最后它的電價是非常的低,每兆瓦49.9歐元,非常便宜。這個也是我們認為,在未來能源價格的走勢。你看到未來風電的價格度電的成本會進一步的下降。今天早上其實各位專家也提到了這樣的走勢。但是我覺得還是要比較謹慎,一定要特別關注你這個機制當中如何來控制好風險,因為風電這塊市場環境相對要復雜,其實更多的還是靠技術來削減成本,我覺得通過技術,使得我們可比價格的水平不斷的下降。隨著未來的成本下降,我們實際上有更多的國家也想上馬這樣的海上風電,這個技術現在已經被大家普遍接受,不像它的初期是被認為一個具有爭議的技術。
從歐洲和丹麥我們學到了什么樣的經驗呢?我們會的招投標可以供中國來借鑒,當然了你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措施,而且對一些省的環保,能源局你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另外我們愿意把所有經驗貢獻給中國省一級的部門。
還是回到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這樣的話題,明天在蘇州的國際能源轉型大會,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實際上就會正式發布旗艦報告,叫做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2018,這個會在今年的12月份出版發行,從丹麥能源署角度來說,我們感到特別的驕傲,因為在今年的新版本當中,我們做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用的是最先進的能源的建模的系統,使得我們能夠為中國的能源系統做各種各樣情境的模擬,而且幫助中國來實現,在巴黎協定做出的,為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的程度,我們提供了很多建議。而且這個里面專門有一個章節著重的來談海上風電,里面包括風險的分攤,包括招投標機制的設立、敏感度分析等等,我也鼓勵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都去找這個報告,可以直接到我們的網站上去下載。因為在今年波蘭會開一個聯合國的氣候變化大會24次締約國會議,這個會議完成之后,這份報告會正式發布了,大家可以去下載,我們也是期待能夠和中國的同行合作,在未來把我們雙方的合作帶上一個新的臺階,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海上風電的產業,也發展整個風電行業,謝謝。
丹麥能源署處長Anton Beck先生出席本次大會,在企業家論壇作“ 政府措施如何確保海上風電良好運行”的主旨演講。

以下為發言實錄:
Anton Beck:尊敬的先生們女生們,我今天非常榮幸回到北京參加這個大會,大家可能都了解丹麥長期以來和中國的能源有著深入的合作,從2006年有開始結緣,2010年的時候我們有了一些新的進展,更多去關注可再生能源,我們當時那個項目的雄心在北京建立一個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心后來也掛牌成立了,我也非常欣喜的看到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已經成為本次大會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說在短短的6年當中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希望為我們巴黎協定的實施和落實做出一些貢獻,當然其中就涉及去測算我們能源的成本的這樣一個工作,也是之前的專家所提到的。
第二點我們也特別的去關注如何能夠保證中國體系當中風電、風光還有能源占據更多的比例,另外如何實現更加平衡的可再生能源的激勵的政策的出臺,第三我們也是非常的關注能源行業的靈活性,之前的專家領導都已經講了,因為現在中國畢竟還是有棄風的問題,包括今天對現有的可再生能源當中也是有。在中國風光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如果未來持續還有大量的棄風棄光,毫無疑問是一個損失,丹麥45%的電力都是來自于風電,所以從丹麥的角度來說,在減少棄風這塊,其實可以提出很多的貢獻。
今天我還是要去給大家深入的介紹一下海上風電的話題,也就是在去年一年之前,我們在中國啟動了一個新的項目,把丹麥的經驗教訓帶到中國,能夠為中國打造一個海上風電妥善的框架。
在26年之前,丹麥就啟動了自己的第一個海上風電站,這個風電站實際上沒有運行26年,因為它在去年等于說是下馬了,所以在快26年運營的過程當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從1991年我們就開始規劃一個健康的,具有成本效應的海上風電的框架,而且要與現有政府的策略一致,而且要保證海上風電的開發還有投資商能夠有信心,有這樣的風險,減少這樣的框架,而且要保證它是低成本、高產出,要貫穿它的整個生命周期,通常是被設為25年甚至更長。下面我來詳細的講解一下,也是相當于我們丹麥的一些經驗教訓的總結。
第一政府的規劃,首先要進行空間的規劃,要去識別選址。
與海床的功能區會不會有沖突,這個就是要分析海上海潮、洋流的信息,還有風資源的信息,運用現有最優的技術來進行測算,這樣政府可以去制定一個潛在的選址清單,最便宜的列在最上邊,最便宜的位置當然是優選的位置,是優先開發的選址。這樣的話政府還會去爭取和所有相關部委的意見,因為它所在的海床可能會有其他的功能,所以要征求其他政府監管部門的意見,包括沒有沖突,那么歐洲的海上風電開發的過程表明,避免沖突是可能的,另外后面要有一個達成共識的流程。
第二點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如果有一個單一的政府的聯絡辦公室會推進整個項目的效率。
從投資和開發商的角度來說是非常喜歡的,政府有一個單一的部門來聯絡,那政府內設這樣的部門負責和協調其他的政府的部門,包括軍方來進行共同的空間的規范,這樣一個單一批準的概念或者在丹麥,我們說所謂的一個政府內部的一站式服務的體制,是促成我們成功的關鍵,也使得項目的風險大大的減少,也使得我們的投資者有較大投資的信心。因為如果涉及海上風電,其實協調還是主要靠政府來做,丹麥認為建立這樣的一站式的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政府要有一個一站式服務機制的設計,由政府來負責牽頭協調,達成共識。
第三還要進行環評。
環評要盡早做,在最后的選址都清晰之前,最好都要做出相關的環評,這樣對風險來說就比較清晰,而且還要有一種削減風險的機制,環評可以有效的削減風險,如果環評都過關,對于開發商和投資商來說他投資更有信心一點。
第四點如何能夠與電網連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丹麥有一個經驗,我們設計、建設和運營,最好是由輸電的運營商來做,因為輸電的運營商他對岸上的電網本來就是他運營維護建設的,他在去負責聯海上更方便。另外我們可以保證只要風電批準了之后,就能夠及時聯上岸上電網,要不然會有賠償,輸電運營商如果不能及時聯網,你要賠海上風電的投資商和開發商,這樣對海上風電的投資商和開發商他就一門心思開發海上風電就可以了,而且非常有經驗的開發商,他覺得自己可以搞得定,他也可以負責聯網的工作,但是對很多缺乏經驗的投資商和運營商來說,這個工作你讓他做可以說是勉為其難。
在這張幻燈片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了空間規劃布局的圖,我們有高科技的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在這個里面大家都能看到,作為監管機構,你要來進行一些審批工作或者一些修理修改都是非常便捷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丹麥招標模式的特點,其實這些內容都是非常關鍵的,可以使得我們項目的風險盡可能的最小化,而且能夠更好的吸引國際國內的投資者來參與。
第一個TSO它會進行開發選址,來進行環評,而且它的整個開發的流程是具有高度的靈活寫的。丹麥我們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前端,在招標階段解決,潛在的投標人與他們進行充分的磋商,然后保證他們在環評方面有高度的靈活性,所有的信息都公開,這樣的流程的特色,就是我們投標到建設的上馬,中間的時間急劇的縮短,這樣減少了價格的風險,因為你知道風電的零件行業的價格波動還是較大的,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資本。而且我還說過并網的問題,并網我們通常要求TSO來做,TSO可以通過電費來進行融資,如果開發商經驗比較豐富也可以由他來做。
我們看一下招標最終的中標價,中標價實際上就是固定的上網電價,通過立法保證電力的采購合同,作為項目的業主來說,不促成損失的風險,就是它只要發電一定是可以賣出去的,這也是非常好的一種保障采購的風險削減的措施,然后它還可以優先上網,因為丹麥的電力市場是全球最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市場,在丹麥我們也沒有一些什么本地內容的要求,我們只是說你每一個項目只要用最好的技術就行,不需要是本土制造,用誰的東西是業主和開發商的需求,因為我們覺得這個可以提升他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也使得這個競標價盡可能低。另外到底用誰的技術,用誰的零部件也好,或者設備也好,這個完全是開發商他們自己談判的。
我們的招投標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融資和技術來進行一個評估,第二個招標階段,主要就是要對這些初篩過的競標者有一些額外的滿足條件。
那么在整個招投標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是與潛在的投標人來進行緊密的對話和談判,這樣可以使得我們更好的了解他們的情況,同時對環評方面我們也給予充分的靈活性,然后包括項目的周期,還有一些特許經營的協議,我們和他們進行緊密的交流。這是一個持續對話的過程,包括我們會跟他談,如果在未來可不可以通過一些法律的安排,一些更好的設計來減少電價,這就是我們丹麥的削減風險的模型,這個是我們首創的,而且一直在對它進行打磨和提升。
這是我們海上風電度電成本完成的情況下迅速的下降,我們看到最新的幾個競標,2016年是最近的一次,最后它的電價是非常的低,每兆瓦49.9歐元,非常便宜。這個也是我們認為,在未來能源價格的走勢。你看到未來風電的價格度電的成本會進一步的下降。今天早上其實各位專家也提到了這樣的走勢。但是我覺得還是要比較謹慎,一定要特別關注你這個機制當中如何來控制好風險,因為風電這塊市場環境相對要復雜,其實更多的還是靠技術來削減成本,我覺得通過技術,使得我們可比價格的水平不斷的下降。隨著未來的成本下降,我們實際上有更多的國家也想上馬這樣的海上風電,這個技術現在已經被大家普遍接受,不像它的初期是被認為一個具有爭議的技術。
從歐洲和丹麥我們學到了什么樣的經驗呢?我們會的招投標可以供中國來借鑒,當然了你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措施,而且對一些省的環保,能源局你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另外我們愿意把所有經驗貢獻給中國省一級的部門。
還是回到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這樣的話題,明天在蘇州的國際能源轉型大會,中國可再生能源中心實際上就會正式發布旗艦報告,叫做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2018,這個會在今年的12月份出版發行,從丹麥能源署角度來說,我們感到特別的驕傲,因為在今年的新版本當中,我們做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用的是最先進的能源的建模的系統,使得我們能夠為中國的能源系統做各種各樣情境的模擬,而且幫助中國來實現,在巴黎協定做出的,為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的程度,我們提供了很多建議。而且這個里面專門有一個章節著重的來談海上風電,里面包括風險的分攤,包括招投標機制的設立、敏感度分析等等,我也鼓勵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都去找這個報告,可以直接到我們的網站上去下載。因為在今年波蘭會開一個聯合國的氣候變化大會24次締約國會議,這個會議完成之后,這份報告會正式發布了,大家可以去下載,我們也是期待能夠和中國的同行合作,在未來把我們雙方的合作帶上一個新的臺階,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海上風電的產業,也發展整個風電行業,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