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以多大限度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15天以來,中國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給出答案。
2019年6月9日0:00至23日24:00,連續15天、360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的“綠電15日”行動在高原青海啟動實施。
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青海省再次刷新了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
從“綠電7日”到“綠電9日”再到“綠電15日”,可以想見,不久后的將來,“綠電”將點亮全世界,徹底改變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革命。
“綠電”是什么?
城市用電,*.常見的是火力發電,就是將煤等燃料燃燒后加熱循環水,利用形成的水蒸氣來推動發電機運轉,從而產生電能;還有水力發電,利用河流中水的落差來推動發電機發電,以及核能發電,利用原子能來進行發電等。但目前*.普遍使用的火力發電卻存在不少環境隱患。火力發電主要是煤炭發電,煤炭燃燒給空氣帶來污染,會加大溫室效應,對生態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全清潔能源供電,則意味著所有用電均來自水、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產生的清潔能源,實現用電零排放。這種無排放綠色發電模式,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詞:綠電。
自2017年起,青海已連續3年開展全清潔能源供電實踐,不斷刷新供電時長新紀錄。從“綠電7日”到“綠電9日”再到“綠電15日”,不僅是數字的增加,更彰顯出在推動全清潔能源供電的路上,政企攜手矢志不渝的創新、探索。
與去年相比,今年電網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電源裝機達到2926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達1341萬千瓦,增長了9%,占比達到46%,成為青海省內*大電源類型。
為什么是青海?
青海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水電資源豐富且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重要的區域能源接續基地。秉持“生態保護*”發展理念,青海省大力推進能源綠色轉型,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
2009年以來,以國家新能源戰略的實施為契機,青海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產業,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持續保持高速發展。截至2019年4月底,青海電網電源總裝機2926萬千瓦,其中水電1192萬千瓦、火電393萬千瓦、太陽能1004萬千瓦(光熱6萬千瓦)、風電337萬千瓦,占比分別為41%、13%、34%、12%。
目前,青海清潔能源裝機占全省電網裝機總容量的87%,太陽能發電、風電、水電已經具備了多能互補優化運行的能力。
青海日照充足,光熱資源富集,同時有大面積戈壁荒灘,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青海省致力于把光伏發電打造成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特色支柱產業,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2018年2月,國家能源局批復支持青海創建清潔能源示范省,并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2018年11月,全國乃至全世界第.一條主要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建成投運。屆時,青藏高原的清潔能源將輸送到中原大地,有效推動華中地區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
“綠電”一小步能源轉型一大步
“綠電15日”這一能源發展的綠色樣本,向世人展示了清潔能源使用的廣闊前景。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祁太元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與2018年“綠電9日”相比,今年,青海省內電網規模進一步擴大,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青海新能源主要斷面送出能力由160萬千瓦提升至240萬千瓦。目前,青海省電源裝機達2975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達到1391萬千瓦,占比達46.7%,成為省內*大電源。“綠電15日”期間,預計全網日*大負荷850萬千瓦,日*大用電量1.94億千瓦時。火電*小出力較“綠電9日”再降22%,僅占全網發電出力的2%,為新能源消納騰出更多空間。依托全國大電網和統一電力交易市場,預計將達成30億千瓦時交易電量,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送往外省的電量達11億千瓦時。
此外,在三江源采暖季末期,先行先試為期1個月的清潔取暖“綠色套餐”,減少光伏棄電158萬千瓦時,為取暖客戶降低用暖成本17萬元。
2019年6月9日0:00至23日24:00,連續15天、360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的“綠電15日”行動在高原青海啟動實施。
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青海省再次刷新了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
從“綠電7日”到“綠電9日”再到“綠電15日”,可以想見,不久后的將來,“綠電”將點亮全世界,徹底改變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革命。
“綠電”是什么?
城市用電,*.常見的是火力發電,就是將煤等燃料燃燒后加熱循環水,利用形成的水蒸氣來推動發電機運轉,從而產生電能;還有水力發電,利用河流中水的落差來推動發電機發電,以及核能發電,利用原子能來進行發電等。但目前*.普遍使用的火力發電卻存在不少環境隱患。火力發電主要是煤炭發電,煤炭燃燒給空氣帶來污染,會加大溫室效應,對生態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全清潔能源供電,則意味著所有用電均來自水、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產生的清潔能源,實現用電零排放。這種無排放綠色發電模式,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詞:綠電。
自2017年起,青海已連續3年開展全清潔能源供電實踐,不斷刷新供電時長新紀錄。從“綠電7日”到“綠電9日”再到“綠電15日”,不僅是數字的增加,更彰顯出在推動全清潔能源供電的路上,政企攜手矢志不渝的創新、探索。
與去年相比,今年電網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電源裝機達到2926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達1341萬千瓦,增長了9%,占比達到46%,成為青海省內*大電源類型。
為什么是青海?
青海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水電資源豐富且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重要的區域能源接續基地。秉持“生態保護*”發展理念,青海省大力推進能源綠色轉型,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
2009年以來,以國家新能源戰略的實施為契機,青海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產業,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持續保持高速發展。截至2019年4月底,青海電網電源總裝機2926萬千瓦,其中水電1192萬千瓦、火電393萬千瓦、太陽能1004萬千瓦(光熱6萬千瓦)、風電337萬千瓦,占比分別為41%、13%、34%、12%。
目前,青海清潔能源裝機占全省電網裝機總容量的87%,太陽能發電、風電、水電已經具備了多能互補優化運行的能力。
青海日照充足,光熱資源富集,同時有大面積戈壁荒灘,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青海省致力于把光伏發電打造成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特色支柱產業,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2018年2月,國家能源局批復支持青海創建清潔能源示范省,并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2018年11月,全國乃至全世界第.一條主要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建成投運。屆時,青藏高原的清潔能源將輸送到中原大地,有效推動華中地區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
“綠電”一小步能源轉型一大步
“綠電15日”這一能源發展的綠色樣本,向世人展示了清潔能源使用的廣闊前景。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祁太元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與2018年“綠電9日”相比,今年,青海省內電網規模進一步擴大,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青海新能源主要斷面送出能力由160萬千瓦提升至240萬千瓦。目前,青海省電源裝機達2975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達到1391萬千瓦,占比達46.7%,成為省內*大電源。“綠電15日”期間,預計全網日*大負荷850萬千瓦,日*大用電量1.94億千瓦時。火電*小出力較“綠電9日”再降22%,僅占全網發電出力的2%,為新能源消納騰出更多空間。依托全國大電網和統一電力交易市場,預計將達成30億千瓦時交易電量,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送往外省的電量達11億千瓦時。
此外,在三江源采暖季末期,先行先試為期1個月的清潔取暖“綠色套餐”,減少光伏棄電158萬千瓦時,為取暖客戶降低用暖成本1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