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徐縣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工業、揚塵及水環境污染治理、人居環境改善、重點行業整治,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攻堅,“新賬”“舊賬”一起算,“補考”“趕考”一起抓,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硬的舉措,堅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努力探索資源型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新路子。堅持以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全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污染防治攻堅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
工業污染治理——壯士斷腕
“兩斷三清”,完成71家散亂污企業的關停整頓工作。積極推進煤改氣、煤改電、鍋爐置換、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和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43個村2萬戶的“煤改氣”以及公益單位的鍋爐置換等涉及民生類的環保整治基本到位。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得到有效整治。同時,加大重點行業整治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該縣按照“整體退出轉型一批、關停取締一批”的思路,持續壓縮洗煤企業數量,大幅度削減洗選產能,全縣所有獨立洗煤企業將在明年7月底前全部退出。通過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倒逼鑄造企業加大智能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投入,生產工藝水平不斷提升,有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和活力。全縣鑄鐵暖氣片企業由*.高時期的50多家已縮減至5家。
水環境治理——守護河晏水清
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外管網工程并投入運行,二期工程加快建設,白石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開展了汾河、瀟河、東湖退水渠等17條河渠的治理,黑臭水體和斷面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揚塵污染治理——精準降塵
堅持空氣質量改善優先原則。抓源頭治理,制定了揚塵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集中力量,打好工地揚塵、裸露地面、城鄉結合部及通往渣土場道路、渣土消納場、建筑垃圾渣土清運、全城大清洗、工業揚塵等7個專項整治攻堅戰。建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六個*”要求,強化施工工地揚塵管控機制。抓責任落實,堅決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環保責任體系,打好“組合拳”在健全行業管理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執法管理責任、包聯領導責任、事主主體責任、司法責任、牽頭抓總責任、監督責任等8個方面持續用力。同時,用好問責這把“利劍”,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力的嚴肅問責。
人居環境整治——對標一.流“三月攻堅”
堅持以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為重點。4月2日,清徐縣召開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大會,動員全縣上下向各類影響環境衛生的“頑癥”和“陋習”宣戰,集中整治“臟亂差”現象,提出“一個月初見成效、兩個月鞏固提升、三個月交出合格答卷”的整治目標。對標先進地區治理模式和做法,形成該縣的環境衛生整治標準。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書記、縣長直接指揮、一線督導,各鄉鎮各部門“抓重點、攻難點、創亮點”,動真碰硬、善作善成,全縣已經形成政府、企業、鄉村、社會力量共擔責、齊上手、同治理的工作格局。
焦化行業——鳳凰涅槃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作為傳統焦化產業大縣,該縣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現有的4個焦化主體企業中一家已于5月20日被關停取締,另外三家將于明年全部關停。通過建設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實現傳統產業的退城入園、循環發展和高質量轉型。園區將按照“工藝設備高端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工藝流程綠色化、裝備系統集成化”的定位和“裝備一.流、環保一.流、能耗一.流”的標準,按照“以化領焦”的路徑布局產業鏈,在保證省城氣源供應的基礎上,發展以針狀焦、石墨電極、高端碳材料、乙二醇、LNG、合成氨、二甲醚等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焦化企業的關停轉型是該縣轉型發展中的一個縮影,它背后反映的是清徐縣堅決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刀刃向內、敢于斗爭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環保整改——不折不扣
把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作為推進工作的重大契機,落實責任、傳導壓力,主動整改、舉一反三,堅決改到位、改徹底。對垃圾、固廢歷史積存問題進行全面清理,共清運229處111.42萬噸。對企業周邊環境和水體污染問題進行專項整治,通過加大投入、提高標準,全面提升整治質量。對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存在的建設問題,責成相關企業全面整改,并通過加強工地管理,開展降塵、抑塵和綠化工作,落實落細企業整改主體責任。同時,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行環境保護聯防聯排聯治,對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做到“五不”(不巡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銷號不放過),實現環境執法監管零容忍、全覆蓋、無死角,共立案查處違規企業212家,處罰金額1660余萬元,其中,查封扣押22起,移送公安機關8起,行政拘留8人,有效震懾了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同時,扎實做好12369舉報問題查處工作,及時率、查處率、反饋率達到*,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贏得了群眾“點贊”、社會好評。
工業污染治理——壯士斷腕
“兩斷三清”,完成71家散亂污企業的關停整頓工作。積極推進煤改氣、煤改電、鍋爐置換、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和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43個村2萬戶的“煤改氣”以及公益單位的鍋爐置換等涉及民生類的環保整治基本到位。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得到有效整治。同時,加大重點行業整治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該縣按照“整體退出轉型一批、關停取締一批”的思路,持續壓縮洗煤企業數量,大幅度削減洗選產能,全縣所有獨立洗煤企業將在明年7月底前全部退出。通過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倒逼鑄造企業加大智能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投入,生產工藝水平不斷提升,有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和活力。全縣鑄鐵暖氣片企業由*.高時期的50多家已縮減至5家。
水環境治理——守護河晏水清
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外管網工程并投入運行,二期工程加快建設,白石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開展了汾河、瀟河、東湖退水渠等17條河渠的治理,黑臭水體和斷面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揚塵污染治理——精準降塵
堅持空氣質量改善優先原則。抓源頭治理,制定了揚塵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集中力量,打好工地揚塵、裸露地面、城鄉結合部及通往渣土場道路、渣土消納場、建筑垃圾渣土清運、全城大清洗、工業揚塵等7個專項整治攻堅戰。建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六個*”要求,強化施工工地揚塵管控機制。抓責任落實,堅決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環保責任體系,打好“組合拳”在健全行業管理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執法管理責任、包聯領導責任、事主主體責任、司法責任、牽頭抓總責任、監督責任等8個方面持續用力。同時,用好問責這把“利劍”,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力的嚴肅問責。
人居環境整治——對標一.流“三月攻堅”
堅持以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為重點。4月2日,清徐縣召開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大會,動員全縣上下向各類影響環境衛生的“頑癥”和“陋習”宣戰,集中整治“臟亂差”現象,提出“一個月初見成效、兩個月鞏固提升、三個月交出合格答卷”的整治目標。對標先進地區治理模式和做法,形成該縣的環境衛生整治標準。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書記、縣長直接指揮、一線督導,各鄉鎮各部門“抓重點、攻難點、創亮點”,動真碰硬、善作善成,全縣已經形成政府、企業、鄉村、社會力量共擔責、齊上手、同治理的工作格局。
焦化行業——鳳凰涅槃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作為傳統焦化產業大縣,該縣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現有的4個焦化主體企業中一家已于5月20日被關停取締,另外三家將于明年全部關停。通過建設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實現傳統產業的退城入園、循環發展和高質量轉型。園區將按照“工藝設備高端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工藝流程綠色化、裝備系統集成化”的定位和“裝備一.流、環保一.流、能耗一.流”的標準,按照“以化領焦”的路徑布局產業鏈,在保證省城氣源供應的基礎上,發展以針狀焦、石墨電極、高端碳材料、乙二醇、LNG、合成氨、二甲醚等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焦化企業的關停轉型是該縣轉型發展中的一個縮影,它背后反映的是清徐縣堅決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刀刃向內、敢于斗爭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環保整改——不折不扣
把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作為推進工作的重大契機,落實責任、傳導壓力,主動整改、舉一反三,堅決改到位、改徹底。對垃圾、固廢歷史積存問題進行全面清理,共清運229處111.42萬噸。對企業周邊環境和水體污染問題進行專項整治,通過加大投入、提高標準,全面提升整治質量。對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存在的建設問題,責成相關企業全面整改,并通過加強工地管理,開展降塵、抑塵和綠化工作,落實落細企業整改主體責任。同時,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行環境保護聯防聯排聯治,對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做到“五不”(不巡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銷號不放過),實現環境執法監管零容忍、全覆蓋、無死角,共立案查處違規企業212家,處罰金額1660余萬元,其中,查封扣押22起,移送公安機關8起,行政拘留8人,有效震懾了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同時,扎實做好12369舉報問題查處工作,及時率、查處率、反饋率達到*,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贏得了群眾“點贊”、社會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