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記者從原平市獲悉,去年,該市一批新能源項目落地建設,“四能三氣”(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氫能;煤層氣、生物質制氣、煤的矸石制氣)齊頭并進的格局基本形成。其中,大營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是全國繼海南、青海后第三個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項目,地熱井完成預期鉆探,干熱巖井勘探正穩步推進。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氫能組成了當地的新能源陣線。站在原平城西向西眺望,軒崗、段家堡山頭風電鋼架林立,早在前幾年華潤、華能風電企業就落戶原平。目前,當地裝機規模已達到22萬千瓦,已經成為該市新能源建設的靚麗風景;太陽能光能利用已經走進各個村莊,日前引進的太陽能漳澤電力光伏發電項目已列入建設規劃,正穩步推進;大營溫泉貯量雄厚,溫泉地熱利用項目引水入城管道正在鋪設,3000米井已鉆探1000多米,1000米井已鉆探600米,這個項目是集供熱、發電、養殖、康療為一體的綜合項目,項目建成后,可替代市區集中供熱500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標煤9.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萬噸;建立氫氣提純及加氫站基地,開發氫電池、氫能源汽車等。目前,原平市已與中國地質大學、同濟大學達成共識,共建發展平臺。“三氣”目前已經建成的國新能源山西燃氣產業集團原平液化項目,日處理煤層氣50萬立方米,已經走進原平千家萬戶。秸稈焚燒一直是當地環保部門面臨的難題,為此,原平市引進神沐生物天然氣及有機生態利用項目,目前,這個難題破的解了。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運秸車來回穿梭,場地秸稈堆積如山,原來廢棄的東西變成香餑餑,項目負責人介紹,投產后,年可消納20萬畝以上秸稈,處理養殖廢棄物20萬噸-30萬噸,生產沼氣2800萬立方米。過去到處亂扔的煤的矸石、廢舊輪胎也派上了用場,當地引進韓資企業投資近23億元,對煤的矸石、廢舊輪胎再加工利用生產煤氣,年產煤氣1.83億立方米,年產輕質隔墻板260萬立方米,保溫棉10萬噸,實現了固廢的積極利用。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是改善環境質量的基本抓手,變廢為寶、節能利用為該市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注入了新活力。今年,原平市將加快推進同華軒崗電力二期項目以及華潤云中山二期、中節能長梁溝10萬千瓦兩個風電項目;加快大營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早日實現引溫泉水入城,并開創山西利用地熱資源解決城市供暖新模式;加快韓國愛德林煤的矸石及廢舊輪胎綜合利用項目、富喬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富喬生物質直燃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神沐生物制氣項目、睿安生物質顆粒項目投產運行,進一步推進工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