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農村清潔供熱大會在商河縣召開,本次大會歷時2天,主要深入探討農村清潔取暖現狀、面臨問題以及成功經驗等。
商河縣對標濟南市“1+474”工作體系,立足本地取暖現狀和資源優勢,堅定“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結合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整合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緊緊圍繞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清潔取暖無煤化示范縣”目標,探索實施立足當地、多能互補、多源協同的“無煤化”新型供暖模式,加快構建以地熱為主的集中供暖和“空氣源熱泵+光伏”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集成為輔的現代化供暖體系,高標準編制完成全縣冬季清潔取暖無煤化專項規劃,先后實施了懷仁鎮開展中深層地熱集中供暖試點聯合電商產業園開展空氣源熱泵集中供熱試點等六項示范工程,爭創“無煤化”清潔取暖示范縣,創造了清潔取暖的“商河模式”。
據介紹,“商河模式”核心要義為“一個規劃兩張網,兩個并舉三條路”。“一個規劃”,即堅持規劃引領,少走彎路;“兩張網”就是建立兩張網絡,確保用能清潔運行可靠。分別建立了“商河縣地熱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和“商河縣清潔能源監控系統”;“兩個并舉”,即一是堅持城鄉供暖并舉,區別施策,二是“堅持清潔供能與建筑節能并舉”,提高用能效率。“三條路”,即堅持多條腿走路,解決資金問題;出讓特許經營權,激發企業投資;在農民可承受的前提下,引導群眾參與。
清潔取暖,讓商河不斷釋放生態紅利。一方面采取集中供暖后,鎮區生活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另一方面促進了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2018年,商河縣全年優良天數達227天,同比增加49天,優良率62.2%,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79,位居濟南市各區縣第一。
商河縣對標濟南市“1+474”工作體系,立足本地取暖現狀和資源優勢,堅定“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結合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整合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緊緊圍繞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清潔取暖無煤化示范縣”目標,探索實施立足當地、多能互補、多源協同的“無煤化”新型供暖模式,加快構建以地熱為主的集中供暖和“空氣源熱泵+光伏”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集成為輔的現代化供暖體系,高標準編制完成全縣冬季清潔取暖無煤化專項規劃,先后實施了懷仁鎮開展中深層地熱集中供暖試點聯合電商產業園開展空氣源熱泵集中供熱試點等六項示范工程,爭創“無煤化”清潔取暖示范縣,創造了清潔取暖的“商河模式”。
據介紹,“商河模式”核心要義為“一個規劃兩張網,兩個并舉三條路”。“一個規劃”,即堅持規劃引領,少走彎路;“兩張網”就是建立兩張網絡,確保用能清潔運行可靠。分別建立了“商河縣地熱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和“商河縣清潔能源監控系統”;“兩個并舉”,即一是堅持城鄉供暖并舉,區別施策,二是“堅持清潔供能與建筑節能并舉”,提高用能效率。“三條路”,即堅持多條腿走路,解決資金問題;出讓特許經營權,激發企業投資;在農民可承受的前提下,引導群眾參與。
清潔取暖,讓商河不斷釋放生態紅利。一方面采取集中供暖后,鎮區生活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另一方面促進了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2018年,商河縣全年優良天數達227天,同比增加49天,優良率62.2%,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79,位居濟南市各區縣第一。